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1日 · 這情形有些吊詭。 同是港產電影,有些不過是借合拍名義拍攝的影片,內容卻與內地無關,説的完全是香港故事;而有些以銀都機構「有份」參股的影片也是如此,這樣的影片就可以在內地發行、公映,而沒有上述這兩個「條件」的港產片,就難以引起相關部門的垂注,難以主動引進。 因此,CEPA簽署多年,這類港產片—直難以問津內地市場。 香港影人因此説CEPA對港產片是「一紙空文」,有些人甚至賭氣地拍一些事先張揚聲明「不考慮內地市場」的港產片。 這樣的情況終於有所突破──由中影公司發行,廣東省電影公司、北京大地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助推廣的港產片《四大天王》粵語版,於2006年3月底在廣東地區發行和上映。 CEPA規定,港產片粵語版可於廣東地區發行和公映。 為了敍述的方便,我們權將這樣的港產片稱作「純港片」。

  2. 2018年6月29日 · 《侏羅紀公園》的震撼,看來不容易隨着影片落畫而淡出。六千萬港元的票房紀錄,相信數年內都難以打破。但這不表片與西片的形勢已吿逆轉,《侏》始終是一個異數,在世界各地皆大破紀錄,同期根本難有另一套西片可與之相提並論。

  3. 2017年7月18日 · 香港電影未死! ──簡論香港電影專才的跨國滲透與文化互動. 搜尋. Google. 在經年的香港電影流變裏,八、九十年代所云的「港產片」早已消聲匿跡。 隨著2003年因中國與香港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而來的「合拍片」討論,幾乎主導了香港電影發展的想像與論述;電影人與學界的討論,對香港電影日漸放下「香港性(Hongkongness)」及既有作法、類型及風格,無不表示隱憂;跳出「合拍」思維之外,似乎就難為香港電影重構其他可能性。 其實除了中港合拍外,這些可能性還可以包括香港與海外的「跨國性」互動關係,而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電影專才,在相異電影製作文化下的互動便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

  4. 2017年7月29日 · 1980年代,中英雙方就香港回歸中國進行了談判。經過一番艱辛、多輪來回談判,香港主權終於回到祖國懷抱。1997年7月1起,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為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人治50年不變的特別行政區。

  5. 2017年7月5日 · 戴立忍身兼監製、導演、編劇及剪接四職,僅花了僅600萬新台幣(約110萬港元),用上三位非職業演員擔任主角,就拍成《不能沒有你》。

  6. 2018年6月28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荷里活「港片化」打低「香港製造」 搜尋. Google. 九七之後,香港好像各方面都出了問題。 港產片市場萎缩更早於五年前開始,一年來頹勢自然加劇,幾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傳媒每談及「港片之死」,最常見的論調是指港片質素太差,被荷里活片壓倒及觀眾離棄是咎由自取。 那些寧買翻版VCD,|也不購票捧場的觀眾更是大條道理:「港產片不值五十元的票價! 」另一個相輔相成的説法,是觀眾的水平提高了,港片質素卻原地踏步,理應被市場淘汰。 但我相信,事實並不是這麽回事。 香港影壇無疑有極多陋習,港片確有不少粗製濫造之作,但這種情況已存在多時,一點也不影響八十年代影市一片好景。 正如傳统粵語片踏入七十年代的袞亡,也絕非七日鮮被製作精良的國語片淘汰那麼簡單。

  7. 2018年6月28日 · Google. 今年的賀歲片陣容比去年吸引,搶閘推出的「花旗少林」更先聲奪人,開畫數字達二百四十萬,難免使人有產片市道復甦之感。 但其實有新鮮感或吸引力的港片從來都賣座不俗,不過戲票屢次大幅加價之後,連多數中等姿色者仍不免門庭冷落而已。 賀歲片常客成龍和周星馳,這回擺脱了王晶的影響(去年的「城市獵人」和「龍過雞年」簡直使人尷尬),「醉拳II」及「破壞之王」皆明顯有還我本色的意味—「醉拳」本是成龍的成名作,但與「醉拳II」導演劉家良後來不歡而散,如今大字標明是「成龍作品」;「破壞之王」原本是由星仔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 也正因如此,二片的賣座成績,將是對這兩位超級巨星個人號召力一次考驗。 「花旗少林」以難以簡單歸類的姿態,加上周潤發久休復出的新鮮感,輕易突圍而出先拔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