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6日 ·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為了防止感染市民都加強個人衛生洗手更成為了每日的指定動作。. 有90後護理學生研發了一款智能水龍頭裝置利用發聲系統提醒用家7個洗手步驟並以LED燈顯示每個步驟的時間確保洗手過程不少於20秒。. 今年22歲的楊穎琦 ...

  2. 2020年2月27日 · 戴祖儀及何依婷會測試四種洗手方法包括以清水番梘洗手液及酒精搓手液洗手於洗手前以及每次洗手後都會採取三個樣本包括總含菌量總黴菌量以及革蘭氏陰性菌量而二人分別會每次洗手5秒及20秒以測試洗手時間對殺菌的效用。 【洗手防疫用染料模擬病毒沾滿手 實測「洗手七式」潔淨效果. (影片截圖) 為了確保每次洗手前的含菌量相近,戴祖儀及何依婷在每次洗手前都會在同一張戶外桌子上亂摸以弄髒雙手。 每次洗完手後二人會再次種菌,等待五日後回到實驗室查看結果。 戴祖儀及何依婷洗手前,雙手含菌量驚人。 (影片截圖) 以清水洗手5秒的測試發現,洗手前後的含菌量分別不大,雖然黴菌變少了但情況不理想,而革蘭氏陰性菌依然存在。

  3. 2017年6月26日 · 研究又顯示逾9成幼童未能正確完成20秒的洗手步驟實驗組學童在參與講座後多了兩成人能指出玩具有細菌洗手步驟有進步者亦升近1成相反未有參與講座的對照組學童衞生常識則維持同一水平洗手步驟甚至出現退步

  4. 2020年2月22日 · 賽先生科學工廠首先利用藍色色素來染滿雙手模擬一個人愛到處亂摸咳嗽打噴嚏病毒沾滿雙手的狀態看看到底怎樣洗手才能把所有色素洗走利用染料模擬病毒沾滿手。 (獲授權轉載) 首先賽先生示範日常最普遍的錯誤洗手方式只用水沖沖手指頭摩擦數下結果顯示這樣的洗手方式完全洗不走色素。 錯誤的洗手方式。 (獲授權轉載) 賽先生再用梘液,跟從「洗手七式」洗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手腕實測效果。 【口罩防疫措施】過度清潔雙手可致濕疹皮膚敏感 中醫教正確護理3部曲. 洗手掌、手背後,發現雙手仍有很多染料,包括指隙、指背、手腕。 洗手掌、手背後。 (獲授權轉載) 再洗指隙、指背.

  5. 2017年6月25日 · 研究結果發現逾4成半幼童在參與衞生講座前認為玩玩具後毋需洗手逾9成半人更未能正確完成洗手步驟實驗組學童在參與講座後多了兩成人能指出玩具有細菌洗手步驟有進步者亦升一成

  6. 2020年2月13日 · 1.洗手後建議印乾雙手. 2. 再塗上手霜. 3. 塗上手霜後,要待完全乾透,才可接觸物件. 【口罩防疫措施回家先除口罩還是先洗手? 港大護理學院分享實用防疫習慣. 馬醫師建議購買時手霜盡量挑選有修復能力以及小朋友都可以使用的手霜。 另外,許多市民會選用抗菌的潔手液,他指出,抗菌潔手液亦有機會令皮膚變得乾燥,更容易手部皮膚乾脆,爆裂。 他建議皮膚敏弱的人士,如濕疹患者,兒童或老人,如要勤洗手,應用pH 5.5洗手液,鞏固皮膚屏障。 【口罩防疫措施】沙士醫生胡志遠教授「自救七招」 自製便攜式梘液及避免穿綁帶鞋【內文詳見方法】 他補充,過度使用酒精搓手液,也有機會導致濕疹爆發或皮膚敏感,有此類症狀的人士要慎用,如濕疹爆發,建議找可靠中醫面診。

  7. 2015年1月8日 · 去年5月浸信會醫院的277名醫護人員以接力形式用酒精搓手液及按7個洗手步驟進行潔手運動並刷身健力士世界紀錄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研究發現經過該運動後醫護人員的潔手依從率,由2012年的82%和2013年的72%,提升至達85%其中醫生為64%, 護士為92%, 健康服務助理為88%。 世衞決定引用港大檢證的醫護潔手模式,作為今年5月5日潔手日,推廣醫護人員注意手部衞生,並期望可推廣至大眾。 學院名譽臨床教授司徒永康指,醫護人員雙手往往暗藏金黄葡萄球菌等致病細菌,但部份或因太忙,忽略洗手或洗手不澈底,如忽略大姆指等,指每次接觸病人後,應用酒精搓手液清潔15-20秒,期望可加強宣傳。 醫院環境充滿細菌,若忽略清潔雙手,容易引起醫院內互相感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