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它位于 九龙 深水埗 西近西九龙填海区,于 1999年 开始兴建,于 2002年 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所管理。 中文名. 富昌邨. 外文名. Fu Cheong Estate. 兴建时间. 1999年. 入伙时间. 2002年. 富昌邨为 深水埗码头 旧址富昌邨的兴建与深水埗码头是息息相关的。 深水埗码头于 1924年 开始使用,由 1924年 启用至1992年关闭经营来往 中环 及于 1950年 开办 上环 威利麻街的 渡轮 服务,其后往上环的渡轮于 1979年 因 上环 威利麻街码头被台风摧毁而取消,其后更开设渡轮来往 澳门 ,随着 尖沙咀 的中港码头于 1988年 启用,来往 深水埗 与 澳门 的航线于 1989年 11月1日 停航。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经济概述
    • 人口民族
    • 社区环境
    • 教育及公共交通
    • 新旧之交

    香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占地约1047公顷,人口约35.3万,共分为21个选区。本区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九广铁路(即港铁东铁线)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香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纽。

    深水埗区是中国香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纽。本区大部分土地均用作兴建住宅,如公共屋便占地近81公顷;长沙湾区则仍有许多任务厂及货仓。另外,设在昂船洲的驻港解放军军营,亦属本区范围。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十分人烟稠密,在一九八六年人口曾达44万,人口则降至35.3万。该区是最贫穷的地区,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最低(一万四千元)。本区长者人口比率是全港最高(15.7%),新来港人士比例亦相当高(11.2%)。

    该区的公营及私营房屋数量约各占一半,共有13条公共屋邨(包括本港最早落成的公营房屋石硖尾邨)及七个居者有其屋屋苑。由于早年缺乏城巿规划,以致巿容混乱,而建筑物多于五、六十年代建成,十分残旧,非法僭建举目皆是,引起很多楼宇管理和防火问题。这类楼宇以在南昌分区(福荣街、福华街及北河街一带)的数目最多。

    地名由来

    深水埗的名字,是由于当时位于现今北河街与通州街交界的一个深水码头而得来。(“埗”同“埠”,粤语,意即码头。)

    建置沿革

    兴建地铁时,在长沙湾等地曾出土相当新石器时代文物,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沙湾附近就已经有人居住。位于李郑屋邨的东汉古墓,引证了香港的沧海桑田,因为从发掘的经过,发现当时古墓在建造之时,位于海边,但发掘的时候,位于山边的李郑屋古墓与海边已有一段距离。 深水埗区一带位处界限街以北,属于新九龙地区,因此到了1898年才由英国管治。当时区内一带主要有九华径、长沙湾、深水埗及九龙塘四个主要聚居地,人口约3000人,居民主要靠务农、种花、捕鱼及航运货物维生。深水埗是当时一带的市集,并设有一个码头将货物转运到香港岛。深水埗便因该码头而得名。 1920年代起,因发展旺角一带,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长沙湾一带也相应被发展。加上当时海外华侨的投资,使该区成为战前九龙的主要工业区,设有纺织、制衣、五金及搪瓷工厂。 1940年代末,大批难民踊入香港,当中不少人在深水埗区内兴建木屋。1953年的石硖尾大火,使很多灾民失去家园,令香港在该处兴建香港第一个公共房屋—石硖尾邨。 自1960年代起,随着香港工业迅速发展,深水埗区的工业发展也日益蓬勃,加上区内兴建了大量公共房屋,使该区至1990年代一直是最多人口的行政区。

    历史事件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爆发,日军于十多天内攻占香港。当时的深水埗军营成为囚禁战俘的集中营。由于粮食不足,环境恶劣,营内脚气病和痢疾等非常猖獗,不少战俘因未能得到适当的诊治而死亡。

    地形

    深水埗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北接沙田狮子山郊野公园,东以九广铁路(即港铁东铁线)为界,南抵界限街,西至海旁,包括昂船洲,是该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纽。该区大部分土地均用作兴建住宅,如公共屋便占地近81公顷;长沙湾区则仍有许多任务厂及货仓。另外,设在昂船洲的驻港解放军军营,亦属本区范围。

    气候

    深水埗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清凉且干燥,春季则和暖多雨,夏季炎热潮湿,而秋季凉爽,阳光充沛。香港每年6月至10月或会被热带气旋(台风)侵袭。

    深水埗区位于旺角的北面,相距只有两个地铁站,可说是香港最早期的工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长沙湾及荔枝角一带,占地约35公顷,以纺织制衣、服装、疋头及副食品批发零售业等为主。随着工厂北移,该区的工厂数目由以往的六千多间(共十万名工人),跌至不足三千间工厂和三万名工人。

    深水埗是服装批发总部。该区的众多服装批发店,自成一格,构成了自己的一种特色。虽然大部分批发店的服饰并无对外发售,不过,一些店铺还是有兼做街坊生意,让你能趁机买几件又便宜又靓的衣服。而看完了批发店此外,就顺道逛逛零售店。深水埗里有一栋相当醒目的西九龙中心。9层楼高的购物商场提供多样化的购物选择。另外特别的是,设在最高处的全港第一个室内过山车。深水埗现有全香港最具规模的两个电脑硬件市场:高登电脑中心和黄金电脑商场,亦有驰名中外的电子街—鸭寮街(Apliu Street)。所以说,深水埗就是全香港电子市场的心脏地带。

    人口状况

    深水埔区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十分人烟稠密,在一九八六年人口曾达44万。本区的老人人口特多,在一九九六年,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明显高于全港的平均数(即一成多),而老年抚养比率更是全港最高,这是早期发展社区的普遍特征;在每年55000名由国内新来港的人士中,约有一成多会在本区定居,人数约为6000人,为各区之冠。 根据200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深水埗区的人口约为36万人,占全港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

    风土人情

    关于九龙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陆秀夫等大臣常常拥宋帝登临山岗上的巨石,眺望鲤鱼门海口,盼勤王之师。传说宋帝某日登石,见四周青山群立,便对群臣说:“八座青山,每山一龙,是八条龙。”陆秀夫在旁,答道:“陛下贵为天子,亦是一龙。”宋帝点头。于是便有“九龙”之说,后来便把这地方叫做”九龙”。 另一种说法是九龙因自然环境而得名。该半岛北端有九条山脉横陈,山脉虽不大不高,却走势如龙,九座山,就像九条龙,以龙喻山,称为“九龙群峰”,又称“九龙半岛”。这九个山岭的名称是:慈云山、飞鹅山、狮子山、大老山、东山、鸡胸山、鹰巢山、琵琶山和笔架山。笔架山从前叫烟墩山,山上设有烟墩,用以传递风讯。帆船见山上起烟,知道季候风起,就可以扬帆远航了。

    公共屋邨

    泽安邨、幸福邨、富昌邨、荣昌邨、丽阁邨、丽安邨、李郑屋邨、南昌邨、南山邨、白田邨、石硖尾邨、苏屋邨、大坑东邨、元州邨、海丽邨

    居屋

    幸俊苑、怡靖苑、怡阁苑、清丽苑、宝熙苑、宝丽苑

    私人屋苑

    美孚新邨、又一村、毕架山花园、升悦居、泓景台、曼克顿山

    高等教育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黄克竞分校)

    中学教育

    佛教大雄中学、中华基督教会铭贤书院、陈树渠纪念中学、长沙湾天主教英文中学、厂商会中学、协同国际学校、路德会协同中学、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百老汇)、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吉利径)、香岛中学、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宝血会上智英文书院、香港能仁书院(中学部)、九龙工业学校玛利亚书院、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天主教南华中学、圣母玫瑰书院、保良局唐乃勤中学、圣道书院、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德贞女子中学、德雅中学、基督教崇真中学、崇正中学、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汇基书院、惠侨英文中学、耀中国际学校、英华书院

    小学教育

    大坑东宣道小学、明爱赛马会乐仁学校、启基学校、慈恩学校、地利亚英文小学暨幼儿园、深信学校、五邑工商总会学校、福荣街官立小学、天主教善导小学、旅港开平商会学校、香港四邑商工总会学校、宝血会嘉灵学校、九江商会学校、九龙英童小学、九龙礼贤学校、荔枝角天主教小学、李郑屋官立小学岭南同学会小学、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香港心理卫生会白田儿童中心、白田天主教小学、保良局蔡继有学校宝安商会学校、三水同乡会汤恩佳学校、新会商会九龙学校、路德会救主学校、深水埗官立小学、圣公会基福小学、圣公会基爱小学、圣公会圣纪文小学、圣公会圣多马小学、深水埗街坊福利会小学、香港扶幼会则仁中心学校、香港扶幼会许仲绳纪念学校、圣方济爱德小学、圣方济各英文小学、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德贞小学、德雅小学、崇真小学暨幼儿园、东华三院群芳启智学校、英华小学

    深水埗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迄今仍大抵维持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许难以领会那历尽沧桑的老旧街区究竟有何迷人之处。然而这个满是岁月痕迹的社区其实魅力无穷,随处都能让人一窥老香港的影子。

    深水埗已成为搜罗各式电子产品的胜地,尤其黄金电脑广场及高登电脑中心,是闻名全港的购物商场。各种新产品、零件、配备等,所有科技迷醉心的商品一应俱全。毗邻的鸭寮街则是一个露天市集,在那里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古老电器、摄影器材以及其他杂货。

    尽管深水埗是香港最老旧的社区之一,却吸引了全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进驻。例如刚开幕的22 Degrees North概念店,便是由三位年轻企业家所创立,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充满惊喜,正适合展示其创意产品。创办人之一的任永锵解释在深水埗开店的原因:“香港很多最有名的主题购物街都在深水埗,这里汇集各种成衣相关的用品店铺,从服饰到皮革、布料以及缝纫用品都有。不论是设计系的学生,还是专业设计师,都会来这里寻宝。”这些店铺以俗称“珠仔街”的汝州街为中心,而有“丝带街”之称的南昌街,还有俗称“皮革街”的大南街,以及“钮扣街”的基隆街都近在咫尺。这位设计师将深水埗形容为一个未经雕琢、但生气勃勃的社区,这个地方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它仿如一扇窗口,让人回顾1980年代香港企业家是如何打拼,努力提升自身及所属的社区的发展。在深水埗就是有股“凡事都有可能”的氛围。

    在深水埗的其他角落,还能看到不少已被正式列为古迹,纳入古迹维护、活化计划的历史遗迹和建筑。包括饶宗颐文化馆、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美荷楼,以及莎凡娜艺术设计学院等,都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而每一幢建筑物,都为整个地区增添了创意与活力。

    当然,来到深水埗如果没有到香港人称为大牌档的路边摊,一尝香港地道的经典美食,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这些路边摊供应的传统面食、饭菜,正好反映出香港特有的街头美食文化。苏记就是区内广受欢迎的大牌档,以低廉的价格供应满足味蕾的餐点,加上亲切友善的店员,在这里营业30多年,已成功收服一群忠心顾客的胃与心。向您推荐的必点餐点为猪排面和牛肉面。

    这里不仅充满历史况味,也有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年轻学生在区内寻幽探秘、用镜头捕捉美景,令香港各界体认到深水埗的文化价值。而那座有逾百年历史的唐楼建筑雷生春堂,以及其他散落于区内各处、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也都一并营造出这个社区独特的风味。

  2. Dragon Centre. 位 置. 香港 深水埗的市中心. 建造时间. 1994年落成. 特 点. 香港唯一的室内过山车. 地铁站. 深水埗站南昌站.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游玩项目. 3 交通.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西九龙中心原址是深水埗军营。 [1]深水埗军营于 1927年 开始使用,军营分为南京军营和银禧军营,及至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日军攻占 香港 ,日军把 深水埗 军营改变为战俘集中营,用以囚禁当时驻港而被俘虏的 加拿大 、 印度 和 英国 籍的士兵。 战后英军重新使用深水埗军营至 1977年 ,军营于 1977年 关闭后南京军营便建成了丽阁邨及 深水埗公园 ,其余部分则 (即银禧军营)改为越南船民营。

  3. 界限街(英语:Boundary Street),是中国 香港 九龙半岛 一条重要街道,连接 深水埗区 与 九龙城区 。. 道路始于 深水埗 南,中间穿越 旺角 北、 九龙塘 南及 九龙仔 ,最后到达 九龙城 并连接 太子道 西。. 而界限街本身亦与 太子道 西平行。. 殖民地时代, 清廷 ...

  4. 中文名. 香港公共屋邨. 别 名. 公屋(简称) 申请人. 必须年满18岁. 目录. 1 由来. 2 发展. 3 里程碑. 楼宇类型. 批评. 现状. 4 户政策. 5 相关报道. 由来. 播报. 编辑. 彩虹邨. 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 发生 石硖尾 寮屋区 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 此后,政府又在港岛及九龙各处兴建 黄大仙 、老虎岩、 长沙湾 李郑屋 等徙置区以吸引居所简陋,卫生环境较差的木屋居民入住,自此开始香港政府大量建造公营房屋。 发展. 播报. 编辑. 当时的公屋没有独立厕所或厨房。 在顶层设有天台小学,方便住在徙置区的儿童上学。

  5. 播报. 编辑. 而深水埗码头巴士总站保留至1999年3月7日后关闭以深水埗码头巴士总站为终点站的巴士线迁至深水埗 (东京街)巴士总站为终点站直至南昌站启用前一个月12A18914更迁至南昌站巴士总站。. 而原有深水埗码头巴士总站的地皮建成了富昌邨 ...

  6. 元州邨Un Chau Estate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元州街303号原称元洲街邨”,于1969年落成其后于1994年开始重建重建后的新楼宇于1998年落成并改名元州邨”,由房屋署总建筑师设计现由佳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第一三期及领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四期负责屋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