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地区. 该俗语源自于香港地区,但事实上,香港法律并没有一条罪名叫做「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 所以这条所谓的罪行是由于人为的误解杜撰出来的。. 根据香港政府在1978年修订的《刑事罪行条例》,任何年龄的男性与未满十六岁的女性发生性行为 ...

    • 简介
    • 背景介绍
    • 原文
    • 注释
    • 译文
    • 结果
    • 读解
    • 人物
    • 辨伪

    汤名天乙(上古时代尧舜禹启汤都是谥号),汤是舜的大臣契的十四代孙,商朝的开国君主。当时夏王桀(癸履)荒淫暴虐,民怨很大;侵削诸侯,诸侯怨恨。诸侯昆吾氏举兵叛乱,汤率领诸侯讨伐昆吾。消灭昆吾以后,汤又乘胜讨伐夏桀。伐桀以前,汤的军民不愿战争。汤在都城亳(bó勃)告喻众人吊民伐罪的道理。史官记录这篇誓词,名叫《汤誓》。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第二段申明赏罚的办法。篇中“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真实反映了夏国人民痛恨暴君暴政的心情,十分可贵。

    由商的始祖契到汤经历了14代,商族这时已经成为黄河下游一个比较强大的部落了。

    汤的时候,夏朝的内政已经十分腐败,特别是夏的最后一个国君桀,以残暴统治而闻名。当时的夏朝已近末日,朝野上下无不怨声载道。我们不妨来听听当时流传的一首民歌是怎样唱的:“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才能消灭呢?我愿和你一块死去!”单从表面上看,这首民歌是诅咒太阳的,其实是用太阳来比喻夏桀。

    商汤在动员中历数夏桀的暴行,从沉重的负担到无尽的苦役,把丧尽民心的夏桀揭发得淋漓尽致。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成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商汤逐渐向黄河上游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是率兵消灭了附近的小国和部落,又消灭了韦、顾、昆吾等较强大的部落,拆除了夏的保护屏障。终于,灭夏的战争准备就绪了。商汤带领大军屯集于鸣条,即今天山西省夏县西北一带。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发表了讨伐夏桀的檄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

    原版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非台2小子敢行3称乱!有夏4多罪,天命殛5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6不恤我众,舍7我穑事8,而割9正10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11遏12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13,曰:‘时日曷14丧15?予及汝皆亡。’夏德若16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17!尔无不信,朕不食言18。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19。”

    《史记》版

    王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众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1.格尔庶众:格:来。庶:众多

    2.台:(yí宜)<代>第一人称。我;我的。《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3.行:(háng航)《易·艮·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书·禹贡》:“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诗·魏风·十亩之间》:“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清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4.夏:(xià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 ,即夏后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后皋。”《韩非子·五蠹》:“构木钻燧于夏后氏。”《史记·货殖列传》:“虞夏以来。”

    5.殛:(jí极)《左传·襄公十一年》:“明神殛之。”《说文》:“殛,诛也。”这里用为诛、杀死之意。

    6.后:(hòu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说文》:“后,继君体也。”这里用为君王之意。

    原版译文

    王说:“来吧!你们众位,都听我说。不是我小子敢行作乱!因为夏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讨伐它。现在你们众人会说:‘我们的君王不怜悯我们众人,荒废我们的农事,为什么要征伐夏国呢?’我虽然理解你们的话,但是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帝,不敢不去征伐啊!现在你们会问:‘夏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呢?’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的人民。民众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协,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愿意同你一起灭亡。’夏的品德这样坏,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你们要辅佐我这个人,实行天帝对夏的惩罚,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假话。如果你们不遵守誓言,我就会把你们降成奴隶,或者杀死你们,不会有所赦免。”

    《史记》版

    商汤说:“来,你们众人,到这儿来,都仔细听着我的话: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鸣条之战终于拉开了序幕。商汤的军队士气高昂,直向夏桀的军营扑去。夏的士兵本来就满肚子的气,这时候,有谁还替夏桀卖命呢!双方一交手,夏的军队一触即溃,夏桀一看大势不好,落荒而逃。兴盛一时的夏王朝灭亡了,商汤在亳建立了商王朝,开创了新的大业。

    夏桀在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由此导致了夏王朝覆灭。他自比为太阳,以为光照万里,何等地自高自大!但是他忘了一点,当太阳最耀眼的时候,便预示着它即将西下殒落,辉煌难再。这世上从古至今,没有永不殒落的太阳,而只有殒落之后有新的太阳升起。果然,夏桀的残暴激起了天怨人怒,众叛亲离。从此,夏王朝的太阳便永远殒落了。

    商汤正是看准了天怨人怒的大好时机,举兵伐桀他显得没有夏启讨伐有扈氏时那么自信,那么正气凛然,而是以劝说加威胁,软硬兼施,不由得有些让人怀疑他振振有词地控诉夏桀暴行时,是不是心怀鬼胎,另有打算?

    慷慨激昂最容易激起听众的共鸣。善于演说的讲演者早已把听众的心理揣摩透底了,正如有人很懂得用一把鼻涕一把泪来赚去别人同情爱怜一样。

    商汤肯定算得上是出色的演说家,那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他编出来的吗?)有巨大的穿透力,可以算得上是个千古名句。

    原名

    桀原来并不是叫桀,他有自己的名字:癸,或者叫履癸。癸字听起来象魁梧的魁,昂昂男子之气,很是精神。其实履癸本来的确很阳刚。《帝王世纪》说他“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当然很不一般。也许很不一般的履癸自己也想不到,他是自己家族四百来年王朝的终结者。更想不到的是他的名字也活生生地被自己的对手商汤给换成了“桀”,桀的意思是“贼人多杀”,而且一盖棺定论,就传扬了几千年。 当然王朝覆灭的帐可以从孔甲开始算起。孔甲是桀的太公。桀的爷爷皋和桀的爸爸发也都不怎么样,正事做不好,却都延续了孔甲的淫奢习性。只不过皋和发当国王的年月也不久,淫奢的水平还不够高,换来的最多只是“诸侯多畔夏”,被下属们看不起而已。虽然坦率地说,在这样的看不起里面已经渐渐在四周酝酿着取而代之的雄心,但毕竟,都还掩藏在心里面。

    个性

    该来的早晚会来。履癸把几代人累计下来的民间怨愤给推到了顶点。翻开历史的记载,还真的找不到几句好话: 古本《竹书纪年》说桀大兴土木过骄奢的日子: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 殚百姓之力;《左传?宣公三年》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乐彦《括地谱》里说夏桀无道;《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既没德也没道,群众基础已经差得一塌糊涂,就等有人来振臂一呼了。 一呼的人早就准备好了。他叫汤。和履癸更多地喜欢展示自己的强悍不同的,汤喜欢动脑筋。其实履癸也知道汤不是个善于之辈。当年就乃召汤而囚之夏台,这就象夫差让勾践沦为了阶囚,项羽把刘邦叫到了鸿门宴上,可惜的是履癸太自以为是,已而释之。履癸后来的确很后悔,一再地跟别人说:吾悔不遂杀汤於夏台,使至此。其实履癸后悔得不是地方。汤用了什么计谋让他心软并不重要,当年也许履癸还自以为放得很聪明,把自己的大度当成是收买人心。在我看来,人心并不是收买来的。收买了一时到头来可能会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重要的是你自己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人心自有公论,或者公道自在人心,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象很飘渺,但你要是象上苍一样地看着人的一生轨迹,我相信一定会很认同。 也许旁观者更容易认同罢。轮到了自己就自然犯糊涂。夫差和项羽是这样,我们也并不比他们更聪明。看来,能控制的大约只有自己的骄奢贪欲。 履癸就没有办法控制。所以《国语·晋语》说:“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所以,《帝王世纪》说:“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妹喜于膝上。妹喜好闻裂缯之声,桀为发裂缯,以顺适其意”;所以《竹书纪年》说:“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生活上如此放荡,当然就没有精力去理智地想问题办事情。你要是一介凡夫,那你是风流玉树;可惜的是你屁股下面的位置有那么多人在盯着,后果怎么样估计用膝盖也能想得出来。

    强悍

    更厉害的是还有个叫伊尹的人。伊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以后再聊,也许是贤臣也许是奸雄面目到现在也不能说是很清楚。不过这时候的伊尹在桀的面前是反戈一击。当然伊尹要比当年的寒浞要厉害,耍手段的工夫也棋高一着。伊尹不仅能从桀的队伍里跑出来去帮助汤,顺便还能把桀的女人妹喜给顺道拐走。这对于很看中自己强悍的桀来说,真是从心上给插了一把尖刀。 顺便我想说句公道话。自古都说红颜是祸水,妹喜多少年来也都被看成了谗妖惑主的典型荡女。其实关妹喜什么事呢?如果你要是舜的水平,人家也能做成娥皇女英。美女和天下都在你的手里,你自己糟蹋,末了把罪过都推到女人头上,这才是典型的不厚道呵。 不管怎么说,汤的底气是越来越足了。何况身边还有知己知彼的伊尹在出谋划策。于是有一天,在鸣条那个地方,汤就象当年的夏启在甘一样,号令三军,发出《汤誓》。

    《孟子·梁惠王上》里引《汤誓》,引的句子是“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与《尚书·汤誓》中基本一致。

    但《国语·周语上》引《汤誓》,引的句子却是“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不见于《尚书·汤誓》,却与《尚书·汤诰》中“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相似。《墨子·尚贤》引《汤誓》,引的句子是“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也不见于《尚书·汤誓》,也与《尚书·汤诰》中的句子相似:“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2. 此案共造成31人死亡、141人受伤 [1] 。. 2014年9月12日,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一审宣判,被告人 伊斯坎达尔·艾海提 、 吐尔洪·托合尼亚孜 、 玉山·买买提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 帕提古丽·托合提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年10月31日,3 ...

  3. “西来庵事件”于1915年发生于中国台湾的噍吧哖(台南玉井),所以又称“噍吧哖事件”,起义事件领导者为余清芳,所以亦称“余清芳事件”。 这个事件是日据时期台湾人武装抗日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4. 9·11事件(September 11 attacks),又称“911”、“9·11恐怖袭击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四起有组织的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恐怖分子劫4架美国民航客机。

  5. 2006年底的北高选举后, 民主进步党 内部掀起一场“保皇派”整肃“改革派”的战争。. 深绿媒体不断发起针对“改革派”的攻势,并将走改革路线的 林浊水 、 李文忠 、 洪奇昌 、 段宜康 、沈发惠、 蔡其昌 、 林树山 、 郭正亮 、 郑运鹏 、 罗文嘉 和 沈富雄 ...

  6. 4·11重庆男子跳江事件是2024年4月11日发生在重庆长江大桥的21岁游戏代练“胖猫”跳江后离世的事件。2024年4月3日、4日,“胖猫”和谭竹持续发生争吵提及分手;4月11日凌晨,胖猫跳江;4月23日,“胖猫”遗体打捞上岸,被宣告离世。

  1. 相關搜尋

    湯家驊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