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7日 · 我做錯時這樣做筆記.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07, 2016. 延續這個筆記術系列的前一篇文章「 [筆記術-2] 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上一篇我提到比起抄他人的說法,寫下自己的說法更有用。 今天讓我們更進一步,討論當面對自己的錯誤時,如何利用「實驗筆記」的技巧,幫助自己「正確且高效率的犯錯」。 犯錯? 是的,你沒看錯,沒有犯錯通常無法找到更好的方法,但也不是說拼命犯錯的人就一定會不斷進步,這裡面的兩個關鍵在於: 是否學會正確的去犯錯? 是否能高效率的避免重複犯錯?

  2. 2018年8月9日 · 在過去幾年的電腦玩物中,我專注分享許許多多的工作技巧,但也常常忽略了在「 時間管理 」的完整系統中,「 懂得休息 」應該是同等重要的技巧。 呼應六年前我寫過的一篇文章:「 10 個真的可以被具體執行的時間管理技巧 」,在那篇文章裡,我列舉了九點完成工作的竅門,但幸好也在最後一點簡單提到了「給自己休息時間」的重要。 現在,我想更深入的探究「如何給自己休息時間? 」「如何提升休息的品質? 」「如何讓休息成為人生成長重要的一部分? 你會發現,今年我在電腦玩物撰寫了更多關於「 生活習慣養成的系列文章 」,身體力行,從我自己如何「練習好好休息」開始,才能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實的心得。

  3. 2017年12月4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借題發揮。 1. 管理並調整睡眠習慣: Apple 專題到「優質睡眠」,也是我自己很注重的一塊,好的睡眠對生產力有正向的幫助。 以前我會覺得可以「犧牲睡眠」來換取更多工作時間,不過現在的我不再這樣想,反而覺得是先有良好睡眠,就可以在更少的工作時間獲得質量更好的產能。 (可以參考我的: 紅眼航班與優質時間 ) 所以我一直在實踐著「睡眠追蹤」的管理,有兩個工具是我使用時間最長的,分別是「 Sleep as Android 智能鬧鐘 app 睡眠時間錄音改善睡眠障礙 」和「 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 這類工具可以追蹤睡眠時間、記錄睡眠品質、調整睡眠週期與起床時間,幫助自己睡得更好,也讓醒來後更有精神。

  4. 2009年11月23日 · 基本上 「LiftMagic」 這個網站工具一點用都沒有,不過還滿有趣的;或許下次當你要在網站放上照片時, 可以試試看這個線上服務來幫自己 數位整容 一下。. 我記得之前要辦一些證件時,特地到照相館拍了最新的兩吋大頭照,現在的照相館大多也都已經 ...

  5. 2009年12月19日 · 01. 一般的繪圖、修圖軟體也有提供讓初學者比較容易圈選出主題人物,然後進而可以將主題擷取或去背的功能,例如之前介紹過的免費軟體「 Paint.NET 」就有一支「魔術棒」工具可以快速圈選圖片中的某個物體。 然而這類工具對於背景比較複雜,顏色比較沒有那麼分明的圖片,處理上就無法簡單達到簡單去背的效果(你可能要一塊一塊選擇背景元素來去除)。 02. 而InstantMask提供了很直覺的主體擷取、背景去背方法。 首先我們安裝並啟動InstantMask,接著開啟想要去背的圖片。 這裡我選擇一張背景顏色稍微複雜,主題人物和背景沒有過於明顯區分的圖片(當然,如果照片本身構圖過於複雜的話,或許InstantMask也會無能為力,這部份歡迎讀者實驗看看InstantMask的能力極限)。

  6. 2021年7月1日 · 一,用「成果」做為行動單位推進. 避免落入不斷收集資料、不停在迴圈思考,但進度依然落後的循環, 在執行知識研究任務時,可以試試看「用成果為行動單位推進」: 例如「收集資料」雖然有行動,但沒有看到要創造的成果,於是就發現怎麼愈收集資料反而需要愈多時間,或許可以修正為「列出三個最常被提及的方法」。 例如只是「安排思考時間」,雖然空出時間,但思緒發散,再多時間也不一定足夠,或許可以修正為「列出目前腦中可以想到的大綱」。 (歡迎延伸閱讀: 寫作不是從空白頁開始,而是從寫思考筆記的 5 個習慣開始 ) 知識性任務常常會發現做了很多行動,花了很多時間,但進度還是落後,時間還是不夠。 但是如果可以做上面的修正,那麼會獲得這些好處: 零散的短時間也能利用,也能產生一些有效益的思考行動。

  7. 2023年10月7日 · 如果說你是一個職場上的小小工作者,每天面對的就是無窮無盡的雜事、瑣事。 處理的任務大多是一個一個臨時的行動,而你常常在這一堆忙亂的行動當中,漏東漏西,搞不清楚現在自己到底要幹嘛,工作效率大幅度地降低。 在這樣的情境下,或許最經典的GTD的清空大腦待辦清單最能夠幫助這樣的朋友解決問題。 GTD 的待辦清單 ,可以分成兩大步驟: 第一大步驟是建立收集箱。 參考: 連假後雜事大爆炸,試試 GTD 四個最簡單上手的無壓工作技術. 第二大步驟是理清下一步行動。 參考: 理清 4 種下一步行動,替換不會行動的拖延清單. 「收集箱」: 所有你需要處理的事情,無論來源於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腦海中的想法,或者電話,都首先被記錄在這個「收集箱」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