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4日 · 廣論消文325 324頁末行-10行. 譬如菩薩作轉輪四大洲,然能不隨欲遷轉,是由具足慧臣之力。. 比如,菩薩作為君臨四大不州的轉輪,享受各種五欲,卻能不隨欲遷轉,這是因為具有智慧大臣的力量。. 如是雖生猛利慈心,見諸有情極可悅意 ...

  2. 2020年12月2日 · ① 捨願心之罪重過別解脫根本罪. ② 未捨願心縱享五欲仍具戒律. ③ 若捨願心則須長夜馳騁惡趣. ④ 當如糞聚中獲得如意寶般歡喜. 巳一、捨願心之罪重過別解脫根本罪. 如是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立大誓願,未度有情度脫等。 次見有情數類繁多、行為暴惡,或見長久須經多劫勵力修行,或見二種資糧無邊難行皆須修學,為怯弱緣,若更舍置發心重擔,較別解脫他勝之罪 尤為重大。 雖然按照前面所說儀軌,諸佛、菩薩、善知識作證,並且站在他們的面前,立下「未度有情、得度等」的大誓願。

  3. 2020年10月27日 · “如果喜歡睡眠和昏沉,會導致飲食不消化,在體內積聚飲食污垢,使腸胃不清,而且身體沉重,心無法專注在善法上,還會使相貌不和美,比如,皮膚不潔淨、粗糙等,說話時吐字也會不清晰。 又云:“若樂睡眠與昏沉,其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 又說:“如果喜歡睡眠和昏沉,這樣的人對取捨之處會愚癡,而且會退失修行善法的意樂,退失一切功德和白法,以具有深重的無明黑暗而趣入惡趣。 《念住經》云:“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 《念住經》說:“諸煩惱的所依,唯一是懈怠。 誰具有這一種懈怠,他就沒有一切善法。 《菩薩本行經》當中,佛告訴阿難說:“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 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

  4. 2020年7月21日 ·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上 士 道*. 如是了知精進三種違緣,修習對治。. 其未生修持,能生起之順緣,謂勝解力。. 若已生者能不退之因,謂堅固力,修彼業時不欲斷絕者,謂歡喜力 ...

  5. 2020年10月22日 · ① 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② 即便輕微的佛制學處也不能放鬆. ③ 若以罪業染汙,須立即懺悔. ④ 如是不護戒,則不能解脫輪迴. ⑤ 當今護戒功德極大之理. ⑥ 以“造罪可悔而不防護”極不應理. ⑦ 修密者也須如是護持淨戒 ⑧ 單獨教誡煩惱的對治. 巳一、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治. 四種對治: 無知對治、放逸對治、不敬對治、煩惱熾盛對治。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無知對治者,謂當聽聞,了知學處。 四種犯因當中,無知的對治是應當在善知識、善友處聽聞,求得對學處的瞭解。 《正法念住經》說:“一切法覺,要因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 ”(所有對法的覺知要通過聞法而獲得,如果不聽聞,就不會理解法。 )通過長期聽聞戒律學處,知道戒律的開遮止犯,就能對治無知。

  6. 2021年3月3日 · 就像性情溫馴的象,不論走多遠的路、背負多重的貨物,身心都能承受。同樣,具慧菩薩以成就安忍的偉大力量能夠成辦許多事業。 “ 唯勤墮苦邊,有慧成大利。” 這是說,智慧能精進清淨。

  7. 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顛倒?這就是無明。這三惑不清淨,所以叫做垢。三惑垢離開,就證得清淨自性。 4、宿 戲三昧:宿就是星宿之——月亮。用權巧方便的智慧來照眾生的機,不用實智來照理。權智好像月亮,應圓就圓,應虧就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