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9日 · 主題根據俄烏戰爭延續而來,作為對比,自然也談到台灣面對中國的問題。. 但因為主持人呱吉一個低層次的發言,加上盧倩儀的反戰言論,使議題整個失焦。. 原本延續俄烏戰爭議題,有觀眾舉東歐歷史情勢的問題,在談國界線的防禦,對國家擴張的 ...

  2. 2015年4月24日 ·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報章撰文,指大量菲籍女傭在港淪為外籍男士的「性資源」,引來各界批評,今日就事件發表聲明致歉。. 編輯:余慕恩. 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早前在明報撰文,指大量外籍女傭淪為男士「性資源」 ,導致家庭破裂 ,引起外傭 ...

  3. 2023年9月21日 · 廢除博愛座. 捷運. 李昂. 比起「讓需要者獲得位子乘坐」的善旨,現在讓座的主因已經轉變成「避免因未讓座而遭受指責」;就算有需要者最後仍然被讓位了,這種道德焦慮的氛圍引致大眾的整體乘車體驗,和原先打造友善環境的初衷,早已不啻天淵。

    • 對生命的看法:「不管任何理由,都不能殺人!」
    • 如何因應不安全感:「白米炸彈客直接判重刑是應該的。」
    • 稅金是否該浪費在死刑犯的監牢生活:「我們不該浪費納稅人的錢養死刑犯。」

    「支持」廢死:生命的絕對論 在廢死運動者的心中,生命的重量是絕對的,不管是被害人、嫌犯或是加害人,他們的生命都是等重,都是人。因此,當我們視生命絕對重要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剝奪一個人的生命。所以,當國家判決罪犯死刑,並確實執行,則國家同樣侵害以及剝奪死刑犯的生命。當不允許人殺人的同時,為何允許由人所組成的國家殺人呢? 況且,當沒有死刑制度的存在,並不代表罪犯將被寬恕其罪過或者即刻被釋放,他依舊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此部分要強調的是,生命權絕對重要,且國家並沒有權力,藉由死刑的執行決定人的生死。 「反對」廢死:相對的生命重量 反廢死論者則是認為,論生命應該分成「加害人」與「加害人以外之其他人」兩者來看待。對於「加害人以外之其他人」,反廢死論者抱持著與廢死論者相同的看法--生命絕對重要而...

    在「正常」的情況下,被宣告死刑定讞的罪犯,都是真的罪大惡極、毫無人性可言,才被判處死刑。在面對如此危險的人物,廢死與否的正反雙方,就這種不安全感如何防範,可以從其支持/反對廢死的理由中,照映出各自的邏輯。 「反對」廢死 反對廢死論者支持死刑的論點在於,罪大惡極的人不應該再留在世上,以免再次禍害社會。因此,反對廢死者選擇支持最直接的方式--處以死刑,此不僅讓禍害的始作俑者立刻消失、杜絕後患,同時也免除社會大眾對於惡的恐懼。 「支持」廢死 提出廢死想法的人,則是認為直接將死刑犯槍決,並不能消除恐慌伴隨而來的不安全感。於是,支持廢死的人,傾向選擇梳理犯罪者的成長背景,試著從社會結構中理解犯罪的成因與經過,找到事發的源頭,而非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 況且,死刑的存在,給政府一個便宜行事的...

    「反對」廢死 反對廢死的人認為,若廢掉死刑制度,人民將花費更多納稅錢來養牢中的犯人。台灣現今仍存有死刑制度,於是反廢死者認為,藉由一顆子彈就能除去亂源,何須花大筆的稅金支付死刑犯的日常開銷。因此,反廢死論者常以一個子彈的費用與假設25年牢飯的支出做比較,認為稅金不應該浪費在死刑犯身上,反觀一顆子彈結束他的生命,不僅有效率且較為省錢。 「支持」廢死 支持廢死的人認為,若廢除死刑,勢必會以終身監禁或無期徒刑為最重的處罰方式。首先就罪犯是否回饋社會的論點來說,依據監獄行刑法第33條,受刑人的勞動所得會提撥25%的金額至犯罪被害人補償專戶中。此外,根據新聞,去年受刑人的產出收入破10億,受刑人確實產有勞動所得來補償社會。

  4. 2016年12月20日 · 葉劉淑儀宣布競逐下屆特首選舉,作者以輕鬆的角度,指出她性情態度有問題,不能令形象加分。. 葉劉宣佈參選特首,公佈了政綱,內容太冗長沉悶。. 唔好話一般市民,連葉劉找來站台的親朋好友、家臣黨員,都一致打呵欠、玩手機,漫不經心的樣子 ...

  5. 2019年8月26日 · 27歲創業那年,Robert Pera以硬體工程師身分帶著十來萬美元積蓄,嗅到市場一個潛在而龐大的商機。 2005年,他 飛到台灣找尋適合的製造商 ,最後由「邁特電子」實現了UI第一款商品——NanoStation這款長距離、高功耗、無線寬頻方案,使全球迅速颳起「50公里無線覆蓋」的傳奇。 階段式企業營運戰略,打造破壞式獲利能力. 2019年第1季度,UI的 營業額與上年度同期增長17.8%,佔市場份額約7.3% 。 營收從2013年的3.21億美元,一路成長到2018年10.16億。 淨利每年成長約2.3倍,每股盈餘從2013到2017年維持約37%複合年均增長率。 其中,企業無線及網路方案的UniFi產品線,年成長更以70%驚人速度成長。 成果卓越,全靠UI的階段性市場戰略。

  6. 2018年12月23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時代的變化,也標誌著Bauman自身思想的躍進。 後者意味了Bauman並不滿足於沿用現代或後現代的概念,故自成一家之言,並以後續的十幾年來發揮與延伸他在2000年這本書中所提出的「液態現代性」概念。 文: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2017年1月,以91歲高齡過世的波蘭籍社會學家 齊格蒙.包曼 (Z.Bauman),一生出版了將近60本書。 他的整個學術生涯,即使在被迫離開祖國波蘭前後,也幾乎是以每年超過一本以上著作的速度活躍於學術舞台。 甚至,當他從波蘭轉到英國里茲(Leeds)大學任職之後,儘管不能再以母語書寫,其英文著作之遣詞造句卻依舊優美精準。 在他過世前兩年,Bauman更受邀成為2015年歐洲社會學會年會開幕式的主題演講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