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7日 · 如果被人話你「」,你會有咩反應? 麥耀邦(James)曾經係網絡上知名「男」,為了「脫」,他幫襯配對公司一年相睇44次,他分享自己的經驗成為網上熱話,吸引不少「」者。

  2. 2023年1月11日 · 近日,Netflix推出華爾街吸金惡霸馬多夫(Bernard Madoff)的紀錄片,這部謎你影集訪問多位受惠者、員工、吹哨人及執法人員,嘗試重新勾劃出馬多夫是如何鋪陣騙局,受害人又如何上當。 馬多夫曾是華爾街著名金融經紀人、前納斯達克交易所主席,也是華爾街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的策劃者,吸金達640億元,受害者遍佈100多個國家,其中更涉及大型金融集團和各界名人,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馬多夫虧損客戶數百億美元,騙局才最終破滅。 無數投資者原以為他是受人敬重的華爾街大佬,沒想到信任他的後果是陷入生活困境。 馬多夫最終因證劵欺詐、洗錢、偽證等11項控罪,於2009年被判150年監禁。 他在2021年在獄中逝世,終年82歲。 什麽是「龐氏騙局」?

  3. 2024年2月10日 · 個人理財專家Farnoosh Torabi明白到對金錢的恐懼和不安是根深蒂固,她表示雖然社會鼓勵人們應該勇者無懼,但恐懼其實可以是一種寶貴工具,在累積財富方面尤其有用。 擁抱恐懼、戰勝恐懼. 有些情況下,驚是應該和合理的;問題是如何應對這種情緒。 「如果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感到惶恐,涉及到你的財務狀況、職業選擇、人際關係,我認為傾聽這一點很重要,」《So Money》播客節目主持、《健康的恐慌狀態》(暫譯,原書名:A Healthy State of Panic)作者Farnoosh Torabi在CNBC活動訪談時如此稱道。

  4. 2024年3月7日 · 在商界打滾多年,現身兼教育公司CEO和企業顧問等身份的中國投資理財作家林薔七,在22歲那年因消費超支而負債,於是發憤振作... 她開始『主業+副業』並行的日子,在職涯規劃和財富累積上屢創佳績: 26歲存下第一個50萬元,開始學投資; 31歲年薪超過500萬元; 五年內在舊公司一路升職到運營總監後辭職創業; 曾只用兩年時間,收入翻了十倍! 林薔七卻為以上成就大大犧牲生活,及後醒悟財自其實不需太多錢:「時間自由才是目的。 「有錢 = 自由」 是陷阱是迷思. 林薔七在其著作《財富哪裡來:做好這5件事就能實現富足人生,年收入翻10倍》中提到,經常都聽到有社會人士有以下抱怨聲音: 我周末也想帶老婆孩子出去玩,但實在太忙,好希望可以想休息就休息...

  5. 2019年2月10日 · 中心主任陳福龍稱,近年欠債致破產的個案趨年輕化,曾有24歲青年因經常購物及借錢給女友,欠下40多萬債務:「這批年輕人多數只有2、3年工作經驗,部分人因使大咗、被人呃或為家人借錢等致欠債,他們收入不高,向大型銀行借錢不易,惟有向二、三綫財務公司借錢! 專門處理破產申請的傑盈事務所行政員梁先生指,曾有20歲女文員月入僅1萬多元,但常用4、5張信用卡買名牌袋,但每月只還min pay(最低還款額),連本帶利欠下20多萬元,結果需申請破產。 (節錄) 【原文: 過度消費破產年輕化 最細18歲 (收費文章)】 欄名 : 知多啲. 理財習慣差,有可能導致破產,甚至與家人關係破裂。 有指本港年輕人理財能力薄弱,破產情況亦趨年輕化!

  6. 2019年3月14日 · 若不法分子派出兩名女成員帶貨過關,當女關員搜其中一人身,「真正」犯案者便可順利過關,張指海關已加強緝毒犬偵查,堵塞漏洞。 他形容海關工作範疇多,但極具挑戰,打擊罪犯既要鬥智鬥力,亦要跟時間競賽。

  7. 2019年10月3日 · 分享:. 破產的4大疑問. 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破產潮恐再臨。. 據破產管理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個人申請破產今年已逾5000宗,已及去年的7成,預料今年全年破產個案數字會超越去年。. 不少人走到窮途末路始申請破產,假若破產的話會有甚麼後果呢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