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9日 · 隨著新冠疫苗的施打美國政府宣布 9 月 20 日起推動接種第三劑疫苗只要接種完兩劑滿 8 個月後的成年人就可以施打但優先仍以醫護人員安養院銀髮族為施打對象美國此政策震撼外界不少專家在討論到底需不需要第三劑國內免疫學專家分析:「疫苗對突變病毒保護力較差人需要維持高原期才會有比較好的保護力目前看起來追加是不可避免在全面追加第三劑之前可能有道德危機。 變異病毒侵襲下! 更需要第三劑強化體內抗體. 新冠疫苗一開始以「兩劑型」做研發時,就有預測可能在半年到以年以後後,可能要再打一劑追加。 如今面臨變異病毒的侵襲下,美國政府在 18 日白宮記者會上宣布,今年秋天針對成人全面追打第三劑 新冠疫苗 。

  2. 2021年12月5日 · COVID-19第三劑疫苗怎麼選?. 《刺胳針》:追加劑研究莫德納BNT效果最佳. 隨著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打完疫苗後體內抗體會隨著時間下降各國開始積極進行補強追加劑但到底第三劑打哪個疫苗比較好?. 如今英國 COV-BOOST 第三劑大型混打試驗結果 ...

  3. 2022年4月9日 · 全球疫情仍未停歇本土疫情也持續延燒各界也不斷呼籲民眾應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降低染疫機率及演變重症機率不過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擔心接種疫苗後會不會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

    • 為什麼一定要打第三劑?
    • 第三劑副作用會不會很大?
    • 慢性病患者該不該施打第三劑?
    • 未來會不會要打第四劑?
    • 未來會與病毒共存嗎?

    「疫苗要選哪個廠牌?」「第三劑一定要打嗎?」這些問題是不管哪個年齡層都有的共同疑問。很多人認為打兩劑就有保護力,何必再施打追加劑? 翁資閔表示:「其實疫苗是刺激身體免疫反應還有產生抗體的作用,第一劑是讓身體先認識病毒,之後會產生一些記憶的免疫力,再來施打第二劑就會刺激免疫力,讓身體保護力、抗體衝更高,只是隨著時間慢慢越來越長,抗體保護力沒有辦法持續這麼久。」 她表示不單純只是新冠肺炎疫苗是這樣子,其實從小到大打的疫苗也一樣,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目前觀察來說,新冠肺炎疫苗差不多到五、六個月後抗體都會慢慢下降,所以這就是第三劑施打的意義所在。

    很多人不敢施打原因可能是因為前兩劑有強烈副作用,那第三劑施打後到底會不會產生不舒服現象?翁資閔說:「這個反應的程度真的是因人而異,包括疫苗施打前幾天有沒有睡飽?水有沒有喝足夠?這些大概都有可能影響到不良反應產生的機會。第三劑跟前兩劑施打一樣的疫苗的話,就目前觀察第三劑反應都不會比之前嚴重。」 但現在會鼓勵民眾第三劑施打不同廠牌,因為發現用不同的機制去刺激抗體的免疫反應效果比較好,所以到底會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很難預期。翁資閔也提醒如果前兩劑都打 AZ 就不建議第三劑再施打 AZ ,目前各國觀察 AZ 當作追加劑效用較差。

    首先要看慢性病控制的狀況如何,最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是腎臟病患者,如果是在控制穩定的狀況下,其實施打任何廠牌都沒有影響,但如果是控制不太穩定的狀況,建議先回原本的醫師門診,確認現在的狀況穩不穩定,調整後再接種。

    目前疾管署有規定,免疫低下的族群基礎劑就要打到三劑,追加劑就是第四劑。一般族群到底要不要打到第四劑,各國也都在觀察,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都還需要一些數據資料研究,但翁資閔也表示「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其實疫苗的概念一直都是「防重症」,還有減少傳播的機會,節目最後翁資閔也提到「疫苗一直都不是保證百分之百不會染疫」,如果我們打了足夠的疫苗,我們得到可能就只是輕微感冒而已,不會演變成重症。就算自己是比較健康的成年人,打疫苗也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長輩或是嬰幼兒。

    翁資閔說明目前趨勢看來「的確要有這個心理準備」,隨著病毒變種傳染力會越來越高,但是未來是希望即使碰到這個病毒,也只是像輕微的感冒,要做到這樣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夠的保護力」。 她也說:「其實在流感病毒剛出來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狀況,那時候重症機率也很高,但隨著我們對這病毒有更多的認識,就算它變種,我們還是可以發展出對它有大幅降低重症比例的疫苗。新冠肺炎可能也會往這個方式發展,前提就是我們需要大家一起配合來打疫苗。」 文 / 張舒芸、圖 / 胡家芸 延伸閱讀 第三劑疫苗哪支有效?英國臨床試驗解析不同廠牌新冠疫苗效果 COVID-19/未打疫苗者注意 ! 進入 8 大場所應出示完整接種紀錄 莫德納研發Omicron疫苗三月公布數據!明年將推出「新冠流感」二合一疫苗

  4. 2023年4月13日 · 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已由目前全球影響指數最高的醫學期刊The Lancet 刺胳針》審查發表。 第三期多試驗中,主要是針對三個年齡組別,分別是 2~6 個月、6 個月~2 歲,2 歲~未滿 6 歲,臨床數據皆驗證「 vaccine efficacy 疫苗臨床有效性」達 100 %,統計學普瓦松迴歸分析有效性高達 96.8 %。 且高端 EV71 疫苗在第三期臨床試驗期間,確診個案涵蓋E V71 的 B5、C4 地區性流行基因亞型,在真實世界中,確認高端腸病毒 71 型疫苗對地區流行亞型同具 100% 交叉保護力。

  5. 2019年2月14日 · 大腸癌的治療. 台灣因為2004年開始推行癌症篩檢,大腸癌的發生率從2014年開始下降,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雖然檢查出0期的人變多,還是有4成的癌友檢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3或4期的晚期,因為無法像0~2期用開刀解決,必須開始進行放療、化療,很多人撐不過去。 陳鴻華說,基本上0~2期可以開刀就好,第3期已經有淋巴結擴散,所以開刀完還要做預防性的化療,「因為標靶對前期的腸癌是無效的。 」而第4期基本上無法開刀,只能控制病情、延長生命,只是追求生命延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治療上的痛苦。 「有一半的第4期病人是不接受第三線治療的。

  6. 2022年5月16日 · 新制明起就可上路. 日期:2022 年 5 月 16 日 作者: 王芊淩. 因應社區廣泛流行,兼顧風險管控及維持公衛防疫量能,並參考國外防疫政策,今年自 5 月 17 日起調整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政策,針對完成 3 劑疫苗接種者,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 7 天自主防疫。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期有跟專家、地方政府做討論,意見有些不同的地方,在疫情五天還在處於六萬例,讓行政負擔降低,全力照顧確診者,但如果放得太鬆會造成確診者增加,專家較多市趨向嚴格、但地方政府希望趨向鬆綁。 這樣形況下很難區別身份,陳時中說:「如果有違規還是有處分,這兩年防疫國民遵從配合度很高,不在用外部管理強制,沒有遵守造成危險也是會造成處份,雖然不是重罰,但是希望全民配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