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千字文,由 南北朝 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 周兴嗣 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 韵文 (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 对仗 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 王羲之书法 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 文采斐然 。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大陆实行 简化字 、归并 异体字 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1] 作品名称. 千字文. 作 者. 周兴嗣. 创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出处. 千字文. 文学体裁. 四言韵文. 相关作品. 《三字经》《百家姓》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注释译文.

  2. 2006年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千字》是1400年前南梁周兴嗣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儿童读物,四言成韵,千字不重,流传甚广。 书中有1000个独立的汉字,这一千个汉字是殷铁石奉梁武帝之命,辛辛苦苦从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个个都是常用字,但互不成文,显得十分凌乱。 南梁武帝萧衍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了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命他将其缀句成文。 难得周公才高八斗,一夜之间就轻松完成了任务,并得到梁武帝的激赏与恩赐。 从此,《千字文》世代流传。 中文名. 五体千字文. 作 者. 刘平继邦. 出版时间. 2006年3月.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ISBN. 10位 [7504847437] 13位 [9787504847430] 定 价. 45 元. 目录. 1 编辑推荐.

  3. 梵语千字文,由唐代佛经翻译家 义净 编写,系模仿南朝梁代周兴嗣次韵形式,把最常用的一千个汉字跟一千个 梵文 单词按意义联缀成篇,以供中国佛教僧俗大众学习梵语使用。 若掌握一千个 梵文 单词,再熟悉三种数( 单数 、双数、复数)、八种格( 主格 、宾格、用格、 与格 、 来格 、 属格 、位格、 呼格 )的变化,就可以说已经进入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梵语的大门。 书 名. 梵语千字文. 作 者. 义净. 类 别. 梵文经书. 外文名. Gīrvāņa-bhāşā. 作 用. 学习梵语. 创作年代. 唐代. 目录. 1 简介. 2 意义. 3 原文. 简介. 播报. 编辑. 只从中文的选字及编排上,就可看出义净大师驾驭语言的高超水平,由此也可预见他在 梵文 语言领域的非凡造诣。

  4. 繁体的“”读yī,本义是治病的人,即医生。 古代巫、医不分,故引申为巫,也就是借鬼神以治病的人。 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疗,所以“医”又引申为治疗,还引申为医术。

  5. 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图书. 《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古代名帖之一, 智永 传世杰作。 智永,中国南朝陈、隋 书法家 。 名法极。 生卒年不详。 会稽 (今浙江 绍兴 )人,王羲之七世孙,出家为僧,人称永禅师。 擅 楷书 、 草书 ,传其学书30年,废笔五大竹簏。 其书法法度谨严,精熟过人,曾书《真草千字文》800本,至宋已罕见,今日本正仓院藏墨迹一本,另西安 碑林 存一刻石本。 [1] 中文名. 智永书真草千字文. 出版时间. 2003年1月. 出版社. 广陵书社. 页 数. 55 页. ISBN. 9787806438893. 装 帧. 平装. 目录. 1 图书信息. 2 内容简介. 3 作者简介. 图书信息. 播报. 编辑. 作 者:(隋)智永 书. 版 次:1.

  6.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千字文正讲》是一本书,《千字文正讲》侧重于训诂学,对每个字的造字本义、说文解字、词性作了详解,每一句的基本意思以及所涉及的历史典故与相关的背景知识也作了讲述。 作者把文字的基本演变过程进行了书写,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甲骨文,金文,小篆,繁体隶书,简体楷书)。 中文名. 千字文正讲. 作 者. 齐济.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 数. 524 页. ISBN. 978-7-303-19373-8. 类 别. 古汉语-启蒙读物.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装 帧. 精装. 目录. 1 作者自序. 2 目录. 3 内容导读. 作者自序. 播报. 编辑.

  7. 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前身──树人高级药剂职业学校,系教育事业家林朝家先生,于1969年秋,为实践其经世济民志业所创。 中文名. 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外文名.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创办时间. 1969年. 所属地区. 台湾. 类 别. 私立. 城 市. 高雄市. 所属国家. 中国. 目录. 1 学校简介. 2 专业设置. 学校简介. 播报. 编辑. 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从药剂、护理、复健、医用光学科等,无一不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 最可贵的是,林创办人不仅为偏远、离岛地区培育出不少的医护人员,更独具远见,在高职时期首创复健及医用光学技术科。 尤以医用光学技术科,为当年台湾唯一之科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