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9日 · 靜脈曲張是一種表徵即靜脈變大彎曲及變型。 要了解靜脈曲張,首先要知道血液循環系統是怎樣運作︰. 血液從心臟經動脈運輸至身體各個部位之後,便會匯聚於靜脈,再回流至心臟。 因此,對於我們雙腿而言,血液須要由下而上返回心臟。 血液要有效地返回心臟便要依靠靜脈內壁的瓣膜 (即活瓣)作引導。 如瓣膜閉合不全時,站立時血液會向下流,滯留在下肢遠端的表層靜脈,長期的壓力就會令靜脈變大、彎曲及變型,形成靜脈曲張。 問題二: 靜脈曲張只是不美觀? 不少人對靜脈曲張的第一印象只是「唔靚」、影響外觀,但若不主動處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鬱血性皮膚炎、皮下色素沉積、皮膚變黑變硬,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皮膚長期潰爛,脹大靜脈一旦破損更會造成大量出血! 問題三: 按摩、枱腿能否處理靜脈曲張?

  2. 2023年9月17日 · 其餘常見症狀亦包括心悸、異常出汗、類癲癇症狀、類流感症狀等;較次要徵狀未發現與性別有明顯關係。 研究指出,高達90%在醫院外發生的心臟驟停患者均在病發後身亡,反映預測並及早發現心臟驟停的必要性。 團隊標明,目前尚未有個別症狀可準確預測心臟驟停,Sumeet Chugh則期望相關結果可幫助患者分類,讓醫護人員及早介入,預防心臟驟停引致的死亡。 心臟驟停致死率90% 去年每日平均30宗. 翻查資料,心因性猝死(SCD)每年奪走全球400至500萬人性命。 在本港,每10萬人當中,發生心因性猝死或心臟驟停為中度風險的男性及女性分別有40及22人。

  3. 發佈時間: 2021/05/07. 無故心跳加速又抖不過氣,部分人可能聯想到心臟出現問題,其實或是驚恐症來襲。 有精神科醫生表示,不少驚恐症個案是由急症室,甚至心臟科轉介而來,雖然藥物可助控制病情,但長遠仍要嘗試克服「恐懼」。 另有中醫表示,精神長期受壓會耗損心血,透過中醫治療可助調養身體,免陷惡性循環。 不少人試過突然出現「恐慌」,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恐慌發作」非常普遍,患者會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或作嘔等,病發或與心理有關,例如密室恐懼症就是由害怕「密室」引起,另外,血糖低或電解質失調等生理因素也可引致病發;若情況每周出現約3次或以上,則可能構成驚恐症。 不少個案由心臟科轉介.

  4. 仰臥位,舌尖抵住上顎,平穩、自然呼吸,安安靜靜,雙手掌搓熱,然後疊掌,虎口交叉,男左女右,手掌心對準下丹田,順時針方向按揉5至10分鐘。按揉至下丹田發熱為度。能夠交通心腎、促進睡眠、平衡陰陽。每天睡覺前與起床前按揉,效果更加明顯。

  5. 正常情況下行路見氣喘,兼且6分鐘內無法走到超過440米者,可能是患上罕見病「肺動脈高壓」。有醫生指,每100萬人就有15至50人患肺動脈高壓,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或氣喘、胸痛、心悸等病徵,惟因症狀與心血

  6. 2021年2月23日 · 生活副刊. 發佈時間: 2021/02/23. 上回講到,人生的70%-80%都活在回憶之中,我卻是70%-80%都活在未來——未出門就擔心遲到,未開始節目就擔心出錯,未過完今天就擔心明天,不斷追趕,不斷自尋煩惱。 因此,如何活在當下,更是重要的修行。 唯一「活在當下」的時刻,乃早上運動之時。 清晨太陽初升,眼睛遠眺金黃晨光,耳朵聆聽小鳥啾鳴,鼻子呼吸清涼空氣,腦海思考肌肉動作。 跑得累了,停下來欣賞路旁的野花,然後再上路,心想︰「這種清晨時光,活在當下,真好。 運動途中欣賞天地萬物,竟成為每天的修行。 工作壓力太大,腦子塞滿紛亂的思緒,為了減壓而早起運動,意外發現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皆充滿自然奇妙。 草木榮枯,皆有其美。 我問自己︰「為甚麼清晨運動如此快樂?

  7. 2019年6月13日 · 對於來看診的病人,我經常會囑其適當運動。有不少人會說自己平時有做運動,再了解方知,原來是一周去跑一次步或者去健身房鍛練幾個小時,平時亦多熬夜、長期久坐。這種運動方式不僅不能強身防病,反而會損傷身體健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