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2日 · 膝蓋突然浮腫👉停止行山由身邊人幫助離開山頭並盡快看醫生. 膝蓋前面和內側疼痛👉可嘗試倒後行減輕雙膝承受衝力但看不到前方要小心) 【2】受傷VS肌肉痛. 以下情況要向醫生求助: 1.聽到膝蓋撕裂聲. 2.膝蓋腫脹. 3.能準確指出膝蓋疼痛的情況. 4.難以用受傷的腿繼續行走. 【3】受傷VS肌肉痛. 若平時太少戶外活動,回家後很容易肌肉痛,不過痛楚通常兩三天會消失,痛感很少讓人難以承受,即使熱敷也不會快點好轉。 【4】如何減少膝蓋受傷機會. 保持運動習慣:體重維持在適當水平,以免膝蓋承受過重. 行路姿勢:膝蓋伸直走路容易傷害關節,只要姿勢正確就不會對雙膝造成負擔,關節會變得更柔軟,有助保護軟骨健康. 【5】日常簡易運動. 每天做30至60分鐘有氧運動,肌肉運動一週兩次以上。

  2. 2020年3月6日 · 行山最常見的勞損是膝痛。 若是膝部外側受損,可能與髂脛束磨擦症候群(ITBFS)有關。 髂脛束位置: 一條在大腿外側連接髖關節與膝關節的纖維束,在近端連接臀大肌及闊筋膜張肌。 下坡或行樓梯時 膝上大腿骨外側痛. ITBFS亦可增加髖骨大轉子(大腿上部外側骨頭最突出的地方)磨擦,形成勞損。 若是長途行山,患者於中途已可出現痛楚,特別是落斜及急步落樓梯時,膝部須微屈及伸直,疼痛便會加劇,多於山路訓練及長距離比賽常見。 熱身不足、行得急所致. 由於熱身或訓練不足,導致在山路上走動時要多用外側肌肉;如果是上斜或行得急,可使髂脛束受磨擦及勞損。 假如四頭肌(覆蓋整個大腿正面的肌肉,包括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不夠力,情況將更嚴重。 行山勞損二:膝部前方勞損. + 1.

  3. 2021年3月28日 · 網購攻略. 膝蓋痛行山跑步要戴護膝嗎? 4大運動護具介紹 預防關節損傷. 撰文:小甘. 出版: 2021-03-28 18:00 更新:2021-09-16 17:43. 13. 下樓梯時膝蓋有疼痛感針刺感? 膝關節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用得最多的關節之一,十分容易因勞損而引致疼痛,舉凡是行路、坐下、下樓梯、跑步都會用到膝關節,可想而知一但膝關節痛起來,生活會造成多大的不便。 下文會帶你來了解哪些原因會導致膝蓋痛,以及正確的護膝方法。 為什麼會膝蓋痛? 關節炎、膝蓋痛並非老人疾病,任何年紀的人都會有可能飽受其困擾。 引發膝蓋痛的原因亦有許多,不是單純的用退化、痛風等慢性疾病就能解釋一切。

    • 九招改善膝蓋痛(按圖細閱👇👇👇)
    • 坐姿膝打直
    • 坐姿墊腳勾腳
    • 站姿墊單腳腳尖
    • 直腿後抬

    當膝蓋周圍的肌力增加了、變強了,比較能吸收膝蓋於負重活動時接受到的衝擊,減少站著,走路,活動之間造成的關節磨損。總之,練習膝蓋附近的肌肉力量,可以打造一個穩定,有支撐性的膝關節,比較有機會能脫離久坐生活,走更長的路。最好的是,生活中可以不需要止痛藥。 相關文章:【膝蓋痛】日行8層樓梯降死亡風險?行樓梯3原則降血糖血壓唔傷膝👇👇👇 這裡我們要訓練的最主要肌群,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與大腿後側的火腿肌群。針對這兩大肌群,你可以再看看「膝蓋愈動愈痛 –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與「後腿好緊快抽筋,你得認識「大腿後側火腿肉」」這兩篇了解更多。 另外,也要加強小腿肌肉和髖部的肌群。在過程中,不要趕著做任何動作,慢慢來,一樣一樣好好練習。在這樣的訓練過後,肌肉和關節是會感到比較痠痛一些。倘若你是在訓練...

    鍛鍊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先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腳底踏平於地面。慢慢靠著股四頭肌收緊,讓膝蓋打直,而使右腳腳底抬離地面,整隻腳平行地面,但不要讓膝關節有鎖住鎖死的感覺。過程中手可以自然垂放,也可以扶住椅子兩邊。連續練習8-12次之後再換腳練習。

    這個動作墊腳尖時鍛鍊小腿肌肉,勾腳的時候鍛鍊大腿後側的火腿肌群,同時也可以讓踝關節活動度變好。先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腳底踏平於地面。腳跟勾起來,讓腳尖離開地板,感受大腿後側的肌肉收縮,停留一下,再改成墊腳尖。過程中雙手可以平放在大腿上方。可以兩腳同時練習,也可以一次練習單腳。

    這個動作可以鍛鍊小腿肌肉以及大腿後側的火腿肌群。站直身,兩腳約與肩同寬。勾起左腳讓左膝蓋彎曲約90度。手輕輕扶著椅背,讓右腳腳跟離地,墊起右腳腳尖,停留一下再放下右腳。過程中左腳維持勾起九十度的狀態。連續練習8-12次之後再換腳練習。如果覺得單腳練習有困難,可以先練習雙腳著地的墊腳尖。 相關閱讀:【膝蓋痛】強化肌肉治膝痛必學簡單2招 蹲跑跪最易傷膝👇👇👇 接下來的四個動作也可以叫做「髖部四部曲」,其實就是往四個方向訓練髖部,記得,髖部的穩定對膝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減少膝蓋痛的時候,我們也要花點時間鍛鍊臀中肌、臀小肌、縫匠肌、髂徑束等圍繞在髖部附近的肌肉群。各位可以再看看「增加膝蓋穩定度,臀中肌可以這樣練」這篇了解更多。

    身體站直,兩腳距離約與肩同寬。右手扶著椅背,收縮臀部肌肉,左腳打直往後側抬起。連續練習8-12次之後再換腳練習。 如果膝蓋曾經受到外傷,很容易突然就腳軟,或是目前膝蓋非常痛、完全動不了、目測看來膝蓋非常腫,就先不要勉強練習。不然,都可以利用這些最簡易的活動,來增加膝蓋附近肌肉的強度。接著,如果你還想要更進一步,請看「膝蓋痛,有退化,該怎麼運動?」這篇,了解更多的運動訓練可能。 相關文章:【關節炎】落樓梯蹲低痛或關節退化 葡萄糖胺2大補充品點食見效?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九招改善膝蓋痛】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 裝備:運動鞋。一對具備良好穩定性、避震、輕量、抓地力強、防滑等功能的運動鞋是非常重要的。運動鞋鞋身物料應以透氣為主,有助排走腳汗。宜:設計要包裹足部,有鞋帶或魔術貼,以穩定足部及減低足踝受傷的機會。
    • 裝備:背囊。此外,登山應選用物料輕薄、肩帶寬闊的背囊,背囊加上物品重量 不應超過三公斤,避免令脊椎負荷過重。
    • 裝備:行山杖。此外,選用適合和正確使用行山杖能夠減少對膝關節的壓力達25% ,於落山時(以25度斜坡為例)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為行平路高六倍。行山杖分直柄、T形柄兩種,直柄讓手部掌握較穩、容易發力,是較專業類型;T形柄則讓手部放置較舒服,適合一般晨運、短途步行。
    • 行山前:伸展運動防抽筋。不少行山友每每「一鼓作氣」的開始,經常忽略做伸展運動的重要性。運動前適量的熱身拉筋可讓肌肉預早運動,正式運動過程中便不會「突然用力」減少抽筋的機會;至於運動中間及運動後,伸展運動有助放鬆及排走積聚的乳酸,促進身體恢復。
  4. 2020年9月22日 · 多數人認為下樓梯很傷膝蓋但其實只要姿勢做得正確它對身體也有好處畢竟我們不可能只上樓梯而不下樓梯。 下樓梯時,身體前側的股四頭肌會進行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以幫助支撐身體的重量,所以,建議不要過度鎖住或展開腿部 ...

  5. 2021年5月23日 · 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如高齡舊傷膝關節炎等都有可能大致上可歸咎於3大主因創傷新陳代謝問題Metabolic Problems),和退化性組織病變。 以下針對3大主因進行說明,若有任何疑問、症狀請尋求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及診斷。 撰文:Kai Shih 醫學審稿:台灣註冊醫師賴建翰/Hello醫師. 3大常見膝蓋痛原因(點擊下圖看清👇👇👇) + 3. 1. 創傷、過度使用造成的發炎. 可能是因為過度虛弱、過度運動、過度撞擊、過度扭曲、過度拉扯等,而導致膝蓋走位、受傷,使膝蓋產生疼痛,並無法正常運作。 造成創傷的常見原因有: 肌腱炎 :肌腱炎(Tendonitis)是運動時一次伸展過度,造成撕裂而導致的發炎,會引發膝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