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1日 · 分析: 寧靜、震耳欲聾是聽覺描寫,此處作者先將此比喻為吃蛋糕的情景,然後再以觸覺比喻聲音。 這也是不少文學作品常用的寫作手法: (1)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嗅覺】,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聽覺】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分析:清香如歌聲,隱隱約約,似有還無。 (2) 「光與影【視覺】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聽覺】。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分析:光影的晃動,好似優雅而和諧的小提琴聲。 (3)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視覺】的悲涼【心情】。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分析:悲涼似乎有顏色,如濃黑般化不開。 (4)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重量】,許多愁【心情】。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分析:愁緒似乎有重量,一葉輕舟是載不動的。 小練筆.

  2. 2022年3月4日 · 文中描寫番薯對父親的意義,託物寄情,當中有不少手法,均值得同學借鏡。. 【技巧一:具象化描寫人物感受】. 我們描寫角色的感受,不一定要直接把感受寫出來 (例如:「我真是失望極了」)。.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是編劇,當你想描寫筆下某個角色的感受 ...

  3. 2021年10月19日 · 審題關鍵. 「隱藏」指隱蔽躲藏,不讓真相呈現,不被別人發現; 「隱藏」的事物可以是有形或無形的,有形的如一份禮物、一道疤痕、一張成績表……無形的如一種感情、一段經歷; 「隱藏」的方法多樣,如沉默不語、迴避、收藏;以謊言、偽裝掩蓋真相; 「隱藏」必定有其目的,如編造謊言掩蓋噩耗,免他人受到傷害;沉默不語保守秘密,堅守對朋友的承諾; 「隱藏」所涉及的言語、行為、表情,以及人物的思緒或心理可複雜多變,如為怕真相被揭破而忐忑不安;因謊話連篇深感慚愧內疚。 「隱藏」應是文章的主題,主導全文的內容或結構,為文章的線索或探討對象。 考生對「隱藏」的理解和詮釋合理;立意與取材與「隱藏」的關聯亦緊密。 文體要求. 此題為開放式題目,記敘、論說均可。 「隱藏」可為動詞,亦可為形容詞,更可視為一個獨立概念。

  4. 2015年5月8日 · 教師作家﹕呂永佳 我有兩個腦. 【明報專訊】「作家喎、博士喎」,詩人呂永佳執教鞭快十年,不諱言作家身分令人遐想,自稱「有兩個腦袋」的他,卻說從不把創作帶進課堂,因為「學校作文與文學創作不能混為一談」。. 作家的「分隔」與教學的「聯繫 ...

  5. 2016年4月29日 · 捉緊立意,找機會擁抱價值層. 2016共設18條口語題目,其中16條屬於選項題 (11題有3選項;5題有2選項)。 題型多為「溝通」,要求考生「談談看法」。 評論及協商只為配角。 主題方面,多見「社會時事」,次為「中國文化」,同守第3位的是「流行思想」和「校園生活」。 既然主題多圍繞社會時事及中國文化,論述時便應盡量找機會推上價值層 (立意)。 何以見得? 因為選項題型必須比較所提供的項目,我們當然盡可能偏向一個更能呈現文化價值的選擇 (所謂頭頂有光環)。 例如:「破釜沉舟」和「臥薪嘗膽」兩個故事,哪一個對香港青少年更有啟發? 重點在更有啟發 (不是指更好,小心);「更」,表明兩者皆有啟發 (皆正面),即問何者更有正面啟發。

  6. 2017年3月16日 · 1997年社工文憑課程畢業後,頌sir於尖沙嘴區的社區中心做社工,服務對象為附近上班的青年。 他組織小組活動讓這些在職青年放工後參加,其中有兩個名字很浪漫的小組很受歡迎,分別是「讓愛陪你走一段」和「人約黃昏後」。 前者處理參加者的失戀心情及教授社交技巧,後者訓練個人和社交技巧之餘,亦會旅行聚餐。 頌sir亦到尖沙嘴海旁「跑外展」,與在海旁遊樂流連的「流動青年」聊天,提議他們參加中心活動。 後來政府將外展、社區中心及學校社工服務結合成青少年綜合服務,頌sir當時任職的社區中心解散,他調任到北角一個中心,服務對象變成面對學業壓力為主的名校學生和家長。 「青年其實無問題,只是成人看不到好的一面」

  7. 2019年11月29日 · 學習重點. 文憑試選取的現當代散文中,其中一類主題圍繞「個人與社會」,作者多表達對時代的承擔與個體生命的感受想法。 簡而言之,就是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自身處世態度的反思。 例如二 一七年劉裘蒂的〈跑道〉,圍繞「跑道」取材,通過記敘自己跑步的習慣、所見所聞和與他人的互動,帶出由跑步而來的個人反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