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5日 · 發布時間: 2021/11/25 19:27. 最後更新: 2021/11/26 10:54. 分享:. 若給你選,呂爵安和邱鋒澤的年輕有為還是一表人才〉?. 很難只因這一曲兩詞國粵互為表裏詞人黃偉文無非想提大家要應有跌倒了要站起來的風流。. 同樣瑞士Breitling在此際推出 ...

  2. 2021年11月29日 · 現年39歲的與翼(Yozawa Tsubasa)是日本知名投資者及企業家,不時會在YouTube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在日本被稱為「秒賺一億的男人」。 雖然今時今日他秒賺一億,但與翼的致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年輕的時候他曾經是日本暴走族,不過後來發奮圖強考上早稻田大學。 讀大學的時候,他曾多次創業,每日收入達1億日圓(約688萬港元)。 雖然生意大獲成功,但是一朝得志令與翼認為賺錢很容易,以致胡亂揮霍,其後宣布破產。 不過,他沒有因而放棄,反而花大量時間學習投資知識,用10萬日圓(約6,876港元)成功翻身。 他現時移居杜拜,投資領域涉及股票、房地產、外滙、虛擬貨幣、公司債、保險等。

  3. 2024年5月24日 · 個人增值.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5/24 15:09. 最後更新: 2024/05/24 17:01. 分享:. 40歲擁460萬元「提前退休」才發覺自己弄錯重點 這件事比財務自由更重要. 談到提前退休,大家一般會想象到財務自由,不需要工作的美妙生活。. 然而,理財作家寺伸洋表示 ...

  4. 2019年5月26日 ·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年度調查報告,公布全球500位CEO 2018年的薪酬,他們的年薪範圍甚廣,有高達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亦只有1美元(約7.8港元)年薪的CEO。 報告指,2018年CEO年薪的中位數約1,240萬美元(約9,730萬港元),相比2017年的1,210萬美元(約9,500萬港元),僅輕微上升。 最高年薪9.4億港元. 年薪最高由Discovery Inc的David M. Zaslav奪得,其年薪由2017年的4,220萬美元(約3.3億港元)躍升至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大多來自股票期權。

  5. 2019年6月7日 · 1. 培育更多「獨角獸」 能否培育出更多市值達10億美元或以上的獨角獸」(Unicorn是關鍵之一。 未躋身獨角獸的初創,市值當然愈高愈有利排名,這又關係於如何培育出成功的初創。 報告提到,除了初創自己的發展策略,社會環境及氣氛也有一定的影響。 2. 吸引有財力及質素的投資基金. 外在環境方面,包括是否能吸引有財力及質素的投資基金,初創雖然要用錢,若投資者同時帶來人脈關係及適當的發展建議,可能比金錢更珍貴。 3. 接觸到的市場大小. 初創能接觸到多大的市場,亦相當重要。 如中國內地的初創,比例上較少踏足國際市場,但中國市場夠龐大,足以令其有良好的發展機會。 反觀如新加坡及香港的初創,必須走出國際,才能較易成功。 4. 人才. 除了資金與市場外,人才可算是初創運作及發展的靈魂。

  6. 2019年4月11日 · Alvin指,風口位即是現在最熱門的初創,行業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生物科技,其研究開發及人才成本雖然較高,但未來發展潛力常被市場看好,估值可達千萬元以上。 投資初創屬高風險高回報,拾貳門創科資本至今已投資了逾10間初創公司,Alvin認為當中最成功的投資,是投資在一間人工智能及數據公司。 他看中他們掌握的技術及發展概念,在投資後6個月,該初創更被阿里巴巴洽談入股。 港創業難 反成初創發圍優勢. Alvin曾走訪亞洲多個國家,與當地的初創企業交流,他認為香港的初創有足夠的優勢,具國際視野,部分更能踏上世界舞台。 他指出,香港創業環境艱難,卻有助初創發展。 在港創業,縱然成本高、市場小,但投資初創資金充裕,若初創能在香港仍能克服困難、打出名堂,成功說服投資者,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有所作為。

  7. 2020年9月29日 · 不少網民回應指,自己亦曾被拉進港股投資群組,也有網民認為事主未有留意有關港股的資訊,就誤信群組推薦,批評他「財迷心竅,買之前不google查一下、不思考一下」;也有網民安慰事主「人生還很長,就當個經驗吧,投資累積資產不是簡單事」。 事主未有透露自己投資多少,以及損失多少,他認為這次「慘賠」是基於自己過於急功近利:「這一切是我自己不察,也怪不了別人。 」他亦從損失中汲取教訓:「投資還是不要心急,做好功課穩健投資才是正道」。 理財專家謝紹榮:市況不明寧「淆底」莫「撈底」【 下一頁 】 證監會:留意騙徒「唱高散貨」手法. 證監會早前針對這類「股票谷」於社交專頁發文,提醒市民注意騙徒發放假消息,以「唱高散貨」手法獲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