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日 · 若然你看好比特幣長遠前景,也需要注意,比特幣屬於高風險投資,不少投資者也對虛擬貨幣交易所較為陌生,如果想要入手—— 比特幣ETF可以考慮 。 香港比特幣/以太幣期貨ETF. 1.南方東英比特幣期貨ETF (03066) 香港第一隻比特幣期貨ETF,該ETF並不直接投資比特幣,而是主要投資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比特幣期貨。 2.南方東英以太幣期貨ETF (03068) 該ETF則主要投資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以太幣合約及/或微型以太幣期貨合約。 3.FA三星比特幣期貨主動型ETF (03135) 主要投資於即月CME比特幣期貨,不會直接投資於比特幣,亦不會從CME比特幣期貨收取任何比特幣。 香港直接投資(現貨)比特幣/以太幣ETF.

  2. 2023年5月18日 ·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短片,一名女乘客支付的士車資時,獲司機找贖一張寫滿字句的20元紙幣,當場表示不接受並要求司機換過一張,惟司機拒絕更換且稱非自己所寫,斥該名乘客不得拒收,二人遂於車廂內發生口角。 的士司機︰「關我咩事,又唔係我寫落去」 根據影片內容,對於女乘客拒收 塗污的鈔票時,的士司機 激動地表示對方無理取鬧,稱「關我咩事,又唔係我寫落去」、「妳係冇權拒絕接受我呢張銀紙」、「係冇法律依據」等等;女乘客則企硬不接受,強調:「你找畀我㗎喎,梗係唔接受! 最終二人均聲稱要報案處理,而片中亦聽到有人一度撥打999,但換來的竟是︰「 現時線路非常繁忙 ,中心人員會盡快接聽來電。 市民有需要時,亦可致電就近警署熱線……」 影片上傳後,廣受網民熱烈討論。

  3. 2018年9月20日 · 答︰環聯是香港唯一認可向其會員如銀行、信用卡發卡公司及財務公司等貸款機構收集借款人信貸資料的公司。 你可以隨時隨地向環聯申請查閱你的信貸報告。 所以,了解及管理自己的信貸健康,及時改善自己的信貸紀錄,之後便可在需要申請信貸或按揭時,向貸款人證明自己信譽良好,爭取到較高的成功機會、較佳的利率及優惠等。 問︰信貸報告會有什麼內容?

  4. 2024年5月15日 · 2024年踏入5月,又來到報稅的季節。 稅務局於2024年5月2日已陸續發出約244萬份報稅表,包括約67萬份電子及約177萬份紙本報稅表。 兩種報稅形式的遞交安排分別如下: 填寫紙本表格的 一般納稅人 ,須於發出日期的 1個月 內(6月3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 填寫紙本表格、 經營獨資業務 的人士,則須於 3個月 內(8月2日或之前)遞交; 以上兩類人士如果利用「 稅務易 」網上平台的電子報稅表報稅,限期則 自動延長1個月 ,即由報稅表發出日期起2個月(或4個月)內遞交便可. 報稅主要涉及薪俸稅、利得稅及個人入息課税等稅項的申報。 本網整合 7大報稅應注意事項 ,各位讀者在著手填寫之前,可以閱讀本文,了解相關細節。 點擊圖片放大. +15. 1. 沒有收到報税表?

  5. 2019年9月11日 · JETCO的怪異現象. 每當華田問朋友為甚麼用滙豐/恒生的服務時,朋友大多答覆為「多ATM咯」;然後華田問朋友是否知道JETCO Banks的ATM網絡是互通時(例如中銀卡可於Citi免手續費提款、渣打卡可於DBS免手續費提款等),朋友大多回答: 「係咩? 唔知喎~」「無見過有咩宣傳喎」 是的,為甚麼一點宣傳都沒有呢? 明明是香港最大的網絡,為甚麼要收收埋埋呢? JETCO ATM是一盤大生意. 收收埋埋,是因為ATM市場一盤大生意。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在每一個跨行的提款背後,你的銀行正在為大家付出巨額的手續費,例如當大家以渣打卡在中銀的ATM提款時,渣打會付出一筆手續費予JETCO,然後JETCO再於扣除一部份後把手續費轉交至中銀。 那手續費是怎樣計算的呢?

  6. 2023年11月1日 · 以下將推介兩個獲得内地電話號碼方式,分別是直接前往内地開卡和在港辦理一卡兩號電話卡,可根據自身便利度自由選擇。 第一部分︰前往内地開卡(本部分「元」均指人民幣) 以下將以深圳為例,對比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三個營運商套餐。 不過要注意,價格隨時變動,以營業廳現場價格為準。 1. 中國電信:5元人民幣/月 無憂卡 4G數據. 無憂卡可於香港開漫遊接收内地短訊,需簽1年合約,一年後可繼續充值維持5元套餐,月費基本上是5元/月,200MB數據流量,需要預充200元。 頭6個月需要另外付6元彩鈴費,而且6個月内不可取消,6個月後可以打電話或直接去營業廳取消。 其中,如果流量超過200MB,用得越多,單價越便宜。 當超出部分小於1GB時,0.02元/MB,相當於20.48元/GB。

  7. 2021年1月22日 · 渴望炒股賺錢 應反思工作的意義. 上一代總說「力不到不為財」,相信總有其原因。 有網民於討論區分享自己炒虛擬貨幣賺錢的反思,他提及自己曾因炒虛擬貨幣獲利200萬元,後來更辭職全職炒賣,並愈來愈貪心,牛熊證、細價股及期指均有沾手,惟後來蝕了不少錢。 為了收入,他決定重返職場,卻因為價值觀已有偏差,覺得工作收工遠比炒賣少,因而難以投入工作,幾乎隔每1個月就轉一份工,更認為之前炒幣致富的經歷「嚴重影響到成世嘅工作前途」。 這個網民的經驗或能反映為何世界不歌頌不勞而獲的生活,因為人要承認,人的貪念是無窮無盡,天降橫財後,或要警惕自己會否因不知足而未能捉緊財富。 賺錢或許不是工作的唯一原因,但如果覺得返工賺錢毫無意義,就應好好思考現時從事的工作是否為自己志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