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30日 · 香港共有446名精神科醫生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整合了關於精神科醫生的專業知識工作範圍收費等資訊即使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任何精神疾病也可以了解有何公私營診症選擇。 作者 Bowtie 團隊. 日期 2022-12-30. 更新 2023-03-23. 目錄. 精神科醫生分類及其定義 什麼情況下要看精神科醫生? 精神科醫生診症費一般多少? 香港精神科醫生選擇 自願醫保會保障專科門診嗎? 常見問題. 精神科醫生分類及其定義. 精神科醫生在醫院訓練期間也渉獵不同的專業領域,例如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老人精神科、法醫精神科等。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 為18歲以下有需要之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專業診斷、治療及復康服務。 老人精神科. 向有自殺傾向的長者提供適切和迅速的精神診斷和治療。 法醫精神科.

  2. 2022年12月30日 · 口腔頜面外科專科. 主要負責較複雜的口腔及顎骨手術,例如是智慧齒移除、人工植牙、鼻竇提升、口腔頜面結構異常、口腔顎骨腫瘤等。 牙周治療科專科. 負責較嚴重的牙周病,醫生會以特別方式清除牙周內及牙齒附近的細菌。 另外,牙周病專科醫生也會處理牙周組織的再生手術、牙齦移植等治療,為病人鞏固牙周組織,確保牙周健康。 牙髓治療科專科. 負責處理複雜的杜牙根,例如牙根較多或較彎曲的大臼齒,杜牙根專科醫生也會為病人進行牙髓手術,以切除牙瘡。 兒童齒科專科. 兒科專科醫生在處理孩童牙科治療的經驗較豐富,例如會按需要提供小兒麻醉或鎮靜等。 修復齒科專科. 負責製作成年人或老人的假牙,包括活動假牙及牙套等。 什麼情況下要看牙科醫生?

  3. 2023年10月31日 ·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搜集了銅鑼灣區提供牙科服務的政府/私家牙科診所及牙科醫生的服務時間、地址及電話,供有牙科醫療需要的當區居民參考。

  4. 2023年1月11日 · 耳鼻喉科 (Otolaryngology / Ear, Nose and Throat, ENT) 專科醫生主要診斷、治療及護理頭頸器官的疾病,包括耳朵、鼻子、喉嚨、甲狀腺的症狀,以及頭部及臉部的健康問題。 與其他專科醫生一樣,本港的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都經過長達12年或以上的專業教育及訓練,並通過專科考試,當中包括5年的大學醫科本科課程、1年的見習工作,以及6年的專科訓練。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一般會診斷及治療以下病症: 耳鳴 、聽力損失、耳部感染. 頭暈、偏頭痛. 鼻敏感 、 鼻炎 、 鼻竇炎 、鼻竇性頭痛、鼻中隔彎曲. 喉嚨痛 、 扁桃腺發炎 、喉嚨感染. 聲帶疾病、失聲. 甲狀腺疾病. 睡眠問題如 睡眠窒息症.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一般會為患者進行以下診斷及手術: 中耳修復. 人工耳蝸內植.

  5. 2023年1月6日 · 腸胃肝臟科(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簡稱腸胃科)專科醫生主要診斷、治療及護理消化系統中所有器官的疾病,包括胃腸道(食道、胃和腸)、膽道器官(肝臟、膽管、胰腺和膽囊)。 腸胃科醫生一般會診斷及治療以下病症: 胃腸道疾病. 腸易激綜合症. 炎症性腸病. 乳糜瀉.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食物過敏及不耐症狀. 胃潰瘍. 大腸憩室炎. 大腸闌尾炎. 大腸瘜肉. 痔瘡. 食道疾病. 吞嚥困難. 胃食道逆流疾病. 食道炎. 食道裂孔疝. 肝臟疾病. 病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胰腺、膽道 和膽囊疾病. 膽石.

  6. 2020年7月24日 · Bowtie團隊特意請來張申錄牙醫,和大家深入講解有關疑問和常見謬誤。 智慧齒的定義是什麼? 智慧齒是上顎和下顎左右兩邊的第三隻大臼齒(亦是最後一隻), 通常在18 – 25歲時左右生出來。 是否人人都會生智慧齒? 點生先會痛? 據統計,約75%人有齊4隻智慧齒,約25%人缺少至少一隻智慧齒。 當牙弓沒有足夠的地方容納智慧齒,或者智慧齒的生長位置或角度不對,就會令智慧齒不能完全長出,出現阻生智慧齒問題。 症狀包括但不限於痛楚、牙肉膿腫、口腔出現異味、面部受影響位置腫脹、張口困難等。 什麼時候需要拔除智慧齒? 斜生、賴生、發炎怎麼辦? 我建議病人在16 – 19歲的時候,去牙醫診所接受口腔和X-光檢查,評估智慧齒的生長情況,看看是否有需要拔除。

  7. 2022年11月16日 · 患有先天性脊椎肌肉萎縮症的她,肌肉和心肺功能會隨著日子增長而逐漸退化。 然而,這個輪椅上的女孩沒有因此認命。 唸書時期,她偶爾接觸到硬地滾球;日復日的練習讓她在殘疾人硬地滾球界闖出一條路——不只獲選為2016年「十大再生勇士」,更贏得東京殘奧會的入場券。 「只要有能力,就必盡其力。 」她如此說。 作者. 日期 2022-11-16. 更新 2022-11-16. 自卑童年 靠硬地滾球建立自信 解鎖新目標 踏上殘奧舞台 擁抱時間流逝 心態決定一切. 解鎖新目標 踏上殘奧舞台. 擁抱時間流逝 心態決定一切. 自卑童年 靠硬地滾球建立自信. 早在宛淇幾個月大時,父母已經察覺到她的肌肉比同齡小孩弱,坐著的時候總是向後傾倒、全身乏力;直至兩歲,她正式確診先天性脊椎肌肉萎縮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