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陳立侖除了會在YouTube上傳影片外也會在FacebookInstagram分享綜合性財務領域的相關資訊與文章記錄學習心得。 他提到,自己的Facebook和Instagram會同步更新一篇文章,原因在於,兩者同屬一間公司,程式間的帳號相通相當便捷,能節省許多製作、編輯的時間;此外,Facebook和Instagram使用者的年齡層有很大的差異,目前Facebook經常使用族群年齡偏長,而Instagram的使用者則較年輕,如此一來,就能讓所有的年齡層都有機會觸及到產出的內容。 第二,找到一個專精的領域,才有機會被認可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樣樣做,很可能樣樣不精」,有很多人都想經營自媒體,但是往往都是3分鐘熱度收場。 他點出,如果「學到什麼就分享什麼」,恐怕難以持之以恆。

  2. 2024年4月1日 · 一直到2010年,禮祥成立理想理財集團,立志要把壽險理財事業發展得更大,所以巫晉蒶也願意擔起更大的責任自己帶起團隊,成為理想理財旗下的大主管。 且理想理財集團為了順應馬來西亞的地理優勢,得以全國性的發展,團隊分布在馬來西亞的北、中、南部,而她主要是承擔北部區域的發展與經營工作。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成為集團的「保險」。 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有一項規範,當團隊長因故無法工作,可由配偶承接其職位,但配偶必須在大東方人壽晉升到至少組經理以上的職位。 因此為了支持丈夫,也為了以防萬一,巫晉蒶開始了過往未曾想過的主管之路。 成為主管以後,巫晉蒶的角色從追隨者轉變為領導者,這讓她得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發掘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以及還未開發到的能力潛能。

  3. 2023年6月1日 · 這3年來陳立侖深刻感受到經營自媒體產生的諸多效益。 其一,是複訪效益: 縱使客戶1年只和自己見一次面,但是因為自媒體的經營,客戶會一直看到你發布的貼文和影片,時常感受到你的存在。 當客戶有保險、投資等財務方面的需求時,就很有可能會聯想到你,傳訊息做詢問。 再來,是專業度和客戶信任度的提升。 由於要一直發想主題,需要不斷地吸收資訊和知識,長久下來,在財務規劃領域的專業度便會向上提升;而當累積了許多解決客戶財務規劃問題的經驗,並保持與觀眾密切的互動、回答提問的問題,客戶也會對自己產生更多的信賴感。 「有分享,才會有流量」他建議保險業務員如果有經營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自媒體平臺,不妨將每一次精心製作的貼文、影片,傳送給家人、朋友、客戶及準客戶。

  4. 2024年3月1日 ·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5. 2018年7月1日 · 陳美莉經常使用數位化工具尤其是能夠與夥伴和客戶相互交流的社群媒體如臉書InstagramLine等更時常在出乎夥伴意料的時候進行互動也藉由這些數位工具進行激勵與活動。 就好比,陳美莉會在通訊處的社群媒體專頁公開活動與競賽的相關消息,與夥伴進行互動,鼓勵夥伴參加。 有時不只是公司的活動與獎勵,陳美莉也會自己設計一些小活動,比如準備福袋之類價值不算太高的小獎品,鼓勵夥伴努力去完成目標,雖然目標都不大,但是能夠讓夥伴習慣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要求自己,是她的主要目的。 而社群媒體具有及時回覆訊息的特性,也讓夥伴有個能夠即時回報的方法。

  6. 2023年7月1日 · 陳禮祥認為團隊應該扮演第三個家庭的角色給予新人溫暖和關懷透過彼此聆聽信任達到長青三代共同成長的目的。 以下摘錄自《雙贏人生》與《淬練》,分享資深團隊長的領導經驗: 溝通守則:聽出沒說出口的心裡話. 當我們學會「聽話」,認真思考說出的每句話,雖然話不多,卻能句句正中靶心,說中他們的「心事」。 我們常會看到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會用反面的教育,經常拿他們的同儕來相互比較,又時常給予孩子負面評價,不知不覺就打擊到他們的信心。 其實管理年輕的團隊夥伴,就和教育孩子相似,主管彷彿是夥伴的父親或母親,除了要當他們的朋友,更要給予愛和關懷。 張睸峭常常將這些年輕的小朋友,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孫子」,溝通的守則是先成為他們的朋友,瞭解他們的心聲,讓他們覺得你懂他們,跟他們是「一國」的。

  7. 2023年8月1日 · 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資深集團經理禮祥認為,價值與意義是追求目標和願景的一對翅膀,只要定位明確,方法正確,沒有跨不過去的難關。 以身作則成為榜樣,讓夢想不再只是夢想. 入行第1年,禮祥立下了月收入1萬元(馬幣,以下同),成為當時收入最高應屆畢業生的願景。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至今記得自己終於成功達標時的喜悅。 讓他高興的當然不只是收入的提高,而是因為這個目標的完成,是他發展團隊的重要關鍵。 要經營一個團隊需要成本,即使有公司的補助,主管也需要相當的投入,而這段時間累積的收入便是團隊發展最初的資金。 「連資質平平的我都能夠做到,你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禮祥總是這麼鼓勵夥伴,而已經達成的高目標,更是向夥伴證明了──夢想不會永遠只是夢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