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0日 · 發布時間: 2023/08/10 20:30. 最後更新: 2023/08/15 17:30. 分享:. 現今社會騙案橫行,稍一不慎陷入騙局,隨時輸掉半生積蓄。. 不過人生並不就此玩完,這次個案雖然看似悲觀,其實仍有翻身希望,不容輕易言敗,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我30歲,因為詐騙案被 ...

  2. 2023年5月18日 · 根據影片內容,對於女乘客拒收 塗污的鈔票時,的士司機 激動地表示對方無理取鬧,稱「關我咩事,又唔係我寫落去」、「妳係冇權拒絕接受我呢張銀紙」、「係冇法律依據」等等;女乘客則企硬不接受,強調:「你找畀我㗎喎,梗係唔接受! 最終二人均聲稱要報案處理,而片中亦聽到有人一度撥打999,但換來的竟是︰「 現時線路非常繁忙 ,中心人員會盡快接聽來電。 市民有需要時,亦可致電就近警署熱線……」 影片上傳後,廣受網民熱烈討論。 有網民認為的士司機爭論,是浪費自己時間,「換張20元俾人,開車走多好過啦」;亦有網民分享自己經驗,曾經有一張崩角100元遭食肆拒收,最後到便利店成功以同一張鈔票付款,表示:「此處不留銀,自有留銀處」。

  3. 2020年1月22日 · 發布時間: 2020/01/22 21:19. 最後更新: 2020/01/22 21:19. 分享: 財政寬免「縮水」迎衰退? 財爺打什麼算盤. 經常性開支增加導至財赤惡化,應對之道是壓縮非經常性開支? 此非常說法,來自財政司長茂波,周日就下月公布的預算案的有關網誌。 在經濟下行周期即衰退期間,壓縮例如退稅等的一次過寬免措施,亦與逆周期做法有異。 財爺有需要進一步向公眾講述其理財想法。 15年來首現赤字 續增經常性開支. 在港府上周公布包括擴大「$2乘車優惠」計劃的10項解困措施,涉及逾100億元的經常開支後,財爺在網誌中指出: 最近10年政府的經常性開支增幅很大,而且遠高於收入的增幅,長期下去社會不易承擔; 2019/2020年度政府帳目是15年來首次出現赤字;

  4. 2020年5月27日 · 一般處理方式,是等待按揭借款人本身收入增加、按揭餘額下跌,可以不需家人作擔保後,自行按,順便移除家人的擔保人身份。 完成按後,原先的擔保人便也許「沒有為其他按揭物業借貸或擔保」的身份,置業時可以獲得「正常」的按揭成數、壓測標準。 執行第二類甩名(甩擔保人名),由於不涉及業權轉讓,不需支付印花稅,主要的成本是按的律師費,但多數情況下,按的回贈足以抵銷。 另一種成本,是新舊按揭的息差,尤其是近一年新批按揭的條件可能較2、3年前差,業主要以按移除擔保人,要有按息略為上升的心理及財政準備。 撰文 :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欄名 : 宏觀論按.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近十年官方遏抑樓價的招數紛,但招數其實可細分為「提高非用家入市成本」、以及「緊縮按揭」兩大類。

  5. 2020年1月15日 · 陳先生於2019年年初委託A公司辦理英國企業家移民簽證服務費7.5萬港元並須支付3萬英鎊予該公司的英國律師作為律師費及撰寫商業計劃書的費用簽約當日繳交一半費用申請原定於3月1日遞交但陳先生2月中獲A公司告知因商業計劃書未完成而須延期未有反對惟及後得知英國移民政策將於3月29日更改遂向公司查詢計劃書選寫進度3月11日仍未獲確實答覆。 為趕及於更改政策前遞交申請,陳先生諮詢已移民英國的朋友意見後,決定取消A公司的申請,轉聘其他律師辦理。 陳先生認為A公司未有履行服務承諾,向該公司申請退款但不果。 移民美國夢 苦候一年無結果. 張女士於2017年11月於B公司進行移民美國的諮詢,該公司建議她考慮以低技術僱主擔保方式申請,並會替她在當地物色一份全職工作。

  6. 2023年12月1日 · 1. 現金提款手續費. 境内. 要理解這些隱藏的魔鬼細節,我們可先從最基礎的現金開始。 即使在香港境內提取港元,不同銀行間的提款可能存在手續費,而銀行可能將這些費用轉嫁予用戶。 例如,若用戶透過銀通(JETCO)櫃員機提取恆生及匯豐銀行的存款,現行安排是每次提款均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反之,若恒生及匯豐銀行的用戶透過其他銀行的銀通櫃員機提款,也需要支付手續費。 香港各類櫃員機遍佈各大商場、港鐵站等交通便利之處,多走兩步就能找到。 市民也可以選擇在便利店以EPS購物並提款,避免每次提款時都繳付不必要的手續費。 海外. 香港市民熱愛旅行,直接在海外櫃員機提取外幣的做法亦日漸流行。

  7. 2021年10月12日 · 中國近期掀起監管風暴,更蔓延至各行各業,科技、教育以至房地產行業無一倖免,中概股近月股價彷如坐過山車。 另外,中國近期多省推出限電措施,到底背後有何原因? 中環資產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分析中國「去虛入實」的矛盾。 對於中國近期連番出招,推出不同監管政策,譚新強認為中國有個別理由推出這些措施,但這些舉措是否合適,需要考慮中國推出這些政策是源於理性思考還是情緒化反應,以及是否全面並充分考慮到所有政策帶來的影響。 至於中國近日推出限電政策,譚新強指有其原因。 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多次提及中國會努力爭取在2030年碳排放量達峰,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去虛入實」與減碳目標不一致.

  1. 相關搜尋

    誘情轉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