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心理與輔導中心hkpcc 相關

    廣告
  2. 提供三大層面的預防服務,包括健康風險評估及篩查,以協助居民及早辨別健康問題. 西貢及將軍澳的居民或工作人士可帶證明文件到中心登記會員,作免費基本健康風險評估及諮詢

    • 服務内容

      提供三大層面的預防疾病服務

      包括健康風險評估

    • 會員資訊

      成為會員均可享受以下精彩待遇

      免費健康風險評估服務等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30日 · 本港社會動盪,港人精神健康一直受關注。 災後心理輔導協會於本港建立首間咖啡室輔導中心盼為受情緒困擾人士提供輔導配合咖啡飲用療法」,以助他們改善抑鬱症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義務總幹事杜永政表示於2018年時社會出現不少學生自殺個案,「幾乎每隔5天就有1名學生自殺」,當時有中學校長邀請他為該校39名曾自殺的學生提供創傷心理治療服務。 事隔2年,其中3名學生向其表達「輔導中心的形式太正經,死氣沈沈,年青人喜歡在咖啡店或派對房間與人傾心事」,令他產生成立「Cafe style」輔導中心的概念。 最終更成功於今年5月有九龍灣成立香港首間以咖啡店形式營運的「Heal Cafe」輔導中心,並於10月4日起正式營運。

  2. 2022年6月6日 · 「疫情下社區人士精神健康狀況及線上支援成效研究」透過平台成功收集3,749位平台使用者的網上問卷,發現自第五波疫情,市民對綫上支援服務的需求急增,平台使用者現有6,919人,較2021年9至12月累計的3,727人,增幅超過66%。 由於港人工作繁忙,以及長時間工作,以致他們得不到有效的支援,甚至忽視個人精神健康的問題。 有見及此,由中國銀行(香港)資助、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主辨一個名為「Re:Fresh電子精神健康支援自助平台」的綫上精神健康服務。

  3. 2016年4月10日 · 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表示密集式功課除不能加強子女競爭力亦會令子女變成功課機器」,增加他們壓力及減低對學習的熱情。 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教育顧問廖珮琪建議家長,採用多元智能教育模式,依照子女的智能長處加以引導,讓他們多方面同步發展潛能。 現時學生既要讀書,又要參加大量課外活動提高「競爭力」。 有調查發現,逾2成受訪家長的子女,每日平均要應付4至6份功課,並同時參與1至3項課外活動。 與此同時,有6%家長的子女曾因功課及考試壓力大,需接受心.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4月12日 · (陳靜儀攝) 港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抑鬱焦慮纏身,甚至曾經歷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 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服務科獲創科局「科技統籌(整體撥款)計劃」資助約400萬元,研發虛擬實境(VR)系統,助曾歷創傷者平靜下來投入治療。 項目為期3年,去年4月結束,期間邀請了共110人試用,當中逾8成滿意體驗。 點擊圖片放大. +3. 社署臨床心理學家為曾歷創傷者提供心理治療時,會運用眼動脫敏再處理療法(EMDR),屬早於2013年被世衛認可為創傷後壓力症首選療法之一,共設8個階段,其中在準備階段,須想像置身於一個安全平靜的庇護所,以確保具一定心理質素,在餘下階段梳理創傷。 社署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陳克文指,長期受虐者的生活體驗有限,對負面情緒較敏感,難以構建靜心空間。

  6. 2019年6月16日 · 今次反修例中不少參與者都有情緒困擾多個機構及團體均有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並設立電話熱綫支援大眾的情緒安定心神香港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組今日16日下午4時後於金鐘軒尼詩道22號循道衛理中心旁設街站並安排臨床心理學家駐 ...

  7. 2022年4月4日 · 第五波疫情持續逾3個月長期抗疫令市民身心俱疫香港樹仁大學輔導暨研究中心推出抗疫心理輔導熱線仁心熱線及網上心理支援服務夥拍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以及香港學校輔導專業人員總工會向受疫情影響而感到情緒困擾的大眾市民 ...

  8. 2021年1月21日 · 香港心理衞生會今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全港抑鬱指數調查2020結果並與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趙雨龍合作分析問卷。 調查在去年8至9月進行,以網上問卷和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1,336人。 研究顯示,受訪者整體抑鬱指數大幅上升,其中有23%受訪者有中等至嚴重抑鬱程度,當中包括有8.4%人的抑鬱程度達「較大至嚴重」,較2018年之前的同類型調查上升27%。 調查同時顯示,女性較多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情況,其中18至4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較高。 調查亦發現,有65.2%受訪者認為壓力來源來自政治或社會環境;同時有61.7%受訪者認為壓力來源來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其他來源包括家庭、健康、工作等。 其中,在疫情帶來的壓力,有65.6%的受訪者認為壓力源自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而感到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