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John Mullally指出,當員工意識到這些職稱內在價值或外部地位並不顯著時,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感到不滿,尤其是當他們的薪酬待遇與職稱不符時。 此外,職稱膨脹在過去的普遍性甚至影響了招聘過程。 調查發現,由於近期職稱描述混亂或過度誇大,四成的管理層在尋找合適候選人時遇到了困難。 由於成效有限,華德士最近在香港的調查顯示,2024年只有30%的僱主還在使用這種策略、以高級職銜吸引或留住員工。 華德士建議招聘負責人避免使用膨脹的職稱,因為這可能導致公司內部效率低和不公平,並可能最終導致員工流失。 吸引合適的人才雖然重要 ,更關鍵的是要在公司內促進員工的成長。 這可以通過實施跨職能培訓或為員工提供新的責任等舉措來實現。 相關報導︰.

  2. 特許金融分析師Greg Wilson表示,以下10個特徵可以證明你正過著中上層階級的生活。. 1、可觀的家庭收入. Urban Instute數據顯示,年收入在10萬美元~30萬美元之間(約78萬元~235萬港元)的人,可以被歸入中上階層陣營,當然這個範圍會隨地區而變動。. 有高薪,就有 ...

  3. 2024年5月1日 · 4%規則詳解 一招避免臨老破產. 4%是一項知名的退休開支準則,對於退休人士而言一個魔術數字(magic number),規定他們可以在第一年安全地從投資組合提取儲蓄的4%,然後每年根據通脹,以4%為基礎,調整提款金額。 此方法旨在降低退休儲蓄在30年內花光的機會。 換言之,假設投資組合保持4%的年回報,儲蓄便能用之不竭。 然而儘管4%提款率曾經很受歡迎,這項本來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規則亦漸受到批評,當然亦有商榷餘地: 近年由於高脹、經濟放緩,投資回報率較低; 退休人士的安全提款率都跌穿了4%; 不過,包括晨星(Morningstar)在內的一些財金專家 表示 ,由於債券孳息率上升,4%提款率可能重回安全網。 本文簡單回顧一下4%安全提款率的原理和實際操作例子。 為何使用提款率策略?

  4. 2023年12月30日 ·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但Perkins則更加直接,他表示,工作就是在用生命活力交換金錢。

  5. 2024年5月5日 · Allocca專門幫助年輕專業人士整理財務狀況,她指出,20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初投職場,正處於「仍在思考如何管理薪水的奇怪時期」,理財經驗欠豐富,容易犯錯,好像濫用信用卡或因「生活方式通脹」而陷入債務等。 Allocca從經驗出發,分享以下職場新人 五個常見的金錢錯誤 ,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債務,或失去累積財富的機會。 1. 沉迷於提升生活水平. 2. 不使用高息儲蓄帳戶. 3. 不記錄開支. 4. 信用卡只支付最低還款額. 5. 不投資. 職場新人最易誤中的理財陷阱(一):沒咁大個頭,卻戴大頂帽. 生活方式通脹(Lifestyle creep)所指的是隨着收入增加,可以自由支配的開支亦更多,生活水平或生活方式趨於提高的現象。

  6. 2024年5月11日 · 芒格將公司的競爭優勢稱作「經濟護城河」,這是巴菲特愛用的術語,用來形容企業在與對手競爭時保護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的獨特屬性或「壁壘」,從而在長期投資中實現高回報。 正如芒格所説:「我們為壁壘付費,但我們並不會建造它。 有些行業甚至沒有準入門檻,未來也不會有,我們會避開它們。 長期持有. 他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始終尋求持久的競爭優勢」,他也據此發現了如時思糖果、可口可樂和之後的蘋果,這些公司都為巴郡大大盈利。 一旦芒格認定了他想要支持哪個高質量企業,他就會進行長期博弈,買入並持有來獲得福利,隨著市場逐漸糾正定價過低的問題來獲得豐厚的回報。 「所有明智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獲利比你投入的更多,」他曾經表示,「估值股票的前提是估值業務。 對於持久戰,芒格曾說:「賺大錢不是買賣,而是等待。

  7. 2024年4月28日 · 發布時間: 2024/04/28 11:00. 分享:. 芒格的致富哲學:不要試圖變「聰明」 而要保持「不愚蠢」. 智力經常被視為財富成功的關鍵,但巴菲特搭檔、巴郡已故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投資策略︰如果你想變得富有,就不要試圖變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