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這八篇故事,正是本書方法論的最佳驗證。 本書的日記方法論: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2. 2018年2月18日 · 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陣子會大量分享語音轉文字工具的原因,因為那就是在真實測試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應用軟體:「 10 個免費語音轉文字工具,支援中文提升多種文書工作效率 」。 在實踐了頗長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用說的寫文章」確實有效,但也有限制。 這方法會很適合拿來做草稿的累積,但無法真的用說的寫成正式的文章。 這方法還不只可以用在寫文章草稿,後來我用在構思企劃、思考任務方向時,發現也很好用 。 在說的時候,我不用動手打字,但是就可以產生文字或語音檔案紀錄。 於是就能善用那些無法待在書房,手上在做其他家事的時間,也同時的累積草稿、構思企劃、思考任務細節。 等到真的有短暫空檔時,整理一下草稿,也就能快速完成文章與任務了。

  3. 2017年6月19日 · 「 CodeMonkey 」是從一隻要想辦法搶回香蕉的猴子的故事,來串聯起由淺入深的程式邏輯、程式語言、電腦科學學習歷程,從其故事設定就可以看出更偏向童書故事,更適合小朋友。 免費註冊的「 CodeMonkey 」帳號,可以試玩前面約 30 個關卡,而後面的進階關卡就要付費解鎖。 「 CodeMonkey 」有完整的簡體中文化,但繁體中文還有不少地方尚未翻譯,如果想要有中文教學說明,那麼可以在語言處切換到簡體中文。 「 CodeMonkey 」基本的關卡叫做「故事模式」,可以一關一關挑戰,而且下方會有很多圖形按鈕,告訴你主要指令的意思。 對於完成沒有學過程式語言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上手過程。

    • 黃劍文i believe1
    • 黃劍文i believe2
    • 黃劍文i believe3
    • 黃劍文i believe4
  4. 2016年10月15日 · 「深讀」,是藉由書本上的文字,但打破書本上的文字,去跟你想像的某個作者對話,了解其背後的思考、行動方法是什麼。 有時候我會很快就抓出這個核心脈絡, 這時候「深讀」的技巧反而會「幫我讀得更快」 ,因為掌握這個脈絡,作者的各種理論變化都能更容易閱讀吸收。 相反的,如果「一開始沒有深讀」,很有可能愈讀愈慢,但收穫不多,畫了愈多重點,但每次遇到新章節都要重新花很多腦力去理解「正面的」意思,這都是因為沒有先掌握「背面脈絡」的關係。 你可以補充參考我的資料整理法,也是一樣的邏輯: 活用資料庫的資料收集法:試試加上這四個關鍵步驟! 二、反芻不是讀懂他:更需要賦予你的創造. 接著我有一個基本的設定,就是我對「真的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這段文字真的在表達什麼」沒有太大的堅持! 咦?

  5. 2017年12月26日 · 這一份只列上少數最有價值事情的真正待辦清單,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化繁為簡練習,我只要先看到這些事情就好,先專注於創造這些最有價值之事,然後行有餘力,再回到現實的雜亂中處理剩下的事。 你可以有很多方式去列出這少數最有價值的事情,例如我的方法寫在這篇文章裡:「 做得到的每日待辦清單:1-3-5 專注法則 」。 但他的關鍵原則不一定是要 135 ,而是真正選擇出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 而另外一個關鍵則是,每週先列好接下來一週的真正待辦清單(可參考: 只要週末一小時的計畫,完全改變你的未來一週 ),這是確保我自己一進入上班日,不會被接二連三出現的雜事干擾,結果讓有價值的事情都沒有完成。 如果能禮拜日先列好,那麼禮拜一到五的工作日,我就能保持簡單專注。

  6. 2016年2月20日 · 簡單的說就是真話裡的情境劇情。 具體來說,假如我在台下聽自己演講「 第二大腦知識管理 」的方法時,我可能寫下來的筆記內容是:「常常在讀書時,想不起來之前讀過的好書內容,第二大腦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幫我改善這個問題呢? 或許我以後可以把數位第二大腦的概念用來寫讀書心得。 這樣就把筆記跟自己緊密連結,因為寫真話,所以自己有共鳴,因為把我的故事寫進去,所以難以忘記。 簡報筆記法 2:秀圖片說故事. 做簡報時為了讓故事引發聽眾更多的想像,可以利用「秀圖片」的方式,秀圖片抓住聽眾的眼球,傳達只可意會的更多思考,也讓聽眾不會覺得無聊。

  7. 2016年10月13日 · 我現在是一個數位筆記與紙本筆記綜合使用者,大多數筆記還是以數位為主,但紙筆不離身,而從我差不多一年前寫下「 避免數位干擾,我如何適時回歸紙本手寫筆記方法 」這個「行動實驗」後,實作了一年,這不僅變成我的習慣,而且300頁的筆記本也差不多寫滿了。 於是在這即將「汰舊換新筆記本」的時刻,我重新把自己過去這一年這本已經變得厚重的紙本筆記本翻閱一次,然後把裡面最精彩的筆記拍照統整到一則 Evernote 筆記中,作為一次年度回顧紀念。 (我還是不太信任自己可以長久保存紙本筆記。 )(當然,我平常的紙筆筆記其實也一定是寫完畫完後,就會 立刻拍照到 Evernote ,去跟其他工作筆記統整。 那麼,我到底在這寫滿 300 頁的筆記本中,利用紙筆,做了哪些我覺得很適合紙筆的筆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