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0日 · 2021-10-20 Steven Cheung. 國美零售(SEHK:493)大股東光裕一度是內地首富,但是在2010年至2020年間因為刑事問題失去自由,錯過了內地互聯網崛起的年代,也錯過了挽救國美被電商平台打殘的最佳時機。 更多內容: 國美謀重奪市場地位的起點︰佈局線下新零售生態圈. 不過,光裕回復自由後,開始重整旗鼓。 近日國美獲得大股東旗下物流、電商解決方案平台業務的管理服務合約及認購權,究竟能否藉此協助國美醜女大翻身,就要剖析相關業務的增長潛力。 2008年,光裕和劉強東兩位富豪命運的轉捩點。 同年初,京東開始銷售平板電視,6月京東將家電產品銷售範圍擴展至冷氣機、雪櫃,完成在網上銷售3C產品全線搭建。 11月,光裕被調查。

  2. 2021年8月16日 · 由於現時環球各國對國家安全重要性提高關注,未來長和在電訊及基建資產收購機會有限,惟各國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疑慮不太大;長實未來進行收購的可能性較長和為高。 從這個角度看,長實才是李澤鉅的至愛。 投資者如果要配置傳統行業股票,長實潛在升幅較長和為高。 進一步剖析長實為何是李澤鉅至愛前,簡單分析一下長和及長實業績重點。 先講長實,疫情持續情況下,集團營業額按年倒退按年倒退17%,至242.6億元。 不過,在疫情下飛機租賃業務及英式酒館業務分別利潤倒退或錄得虧損在所難免。 但長實完成收購李嘉誠基金會持有的基建權益後,增加了經常性收益的比重,由去年上半年的46%,增至今年上半年的57%。 今次中期業績顯示,未來長實收入防守及能見度進一步增強。 收購聯合船塢不影響大局.

    • 第一點:開宗明義就提貨幣政策
    • 第二點:關鍵審計事項仍是商譽減值評估
    • 第三點:債務償還狀況影響股東長遠回報
    • 未來挑戰:利率變化、資產價格與債務匹配的聯繫順序
    • 投資者應該怎樣分析?

    過去,集團成功預測了某些政治及經濟衝擊,判斷十分準確。如今「錢太多有害處,都怪美聯儲」已經成為世界潮流,集團也許也有同感。面對低收益、不能預料的經濟及政治環境,集團怎樣應付? 從報告中可見,年末,集團有24%及31% 的投資分別在歐洲及英國,對應通過貨幣互換後,淨債務分別是歐元佔81%及英鎊占3%。集團利息支出折合98億港元,加權平均債務成本2.4%。金融負債賬面值4,840億港元,相對淨資產5,908億港元。通過利率掉期,已將等值506億港元債務轉為固定利率,假如利率上升100個基點,加權平均債務成本會增加0.2%。

    過去,集團好幾次重大收購都是物有所值,可見時機之準。如今把收購價盡量提高,「話知你資產泡沫」也十分常見。集團近年完成的收購,是否不用「排毒」,並且更鞏固業務基礎? 從報告中可見,集團擁有大量因各項收購而產生的商譽及品牌名稱,年末合共約4,119億港元,業務範圍遍及全世界。商譽主要是2015年收購和黃及近年收購Wind Tre交易後獲得,主要分為零售及電訊業務,分別約1,140億港元及1,270億港元。集團年內購入Wind Tre 餘下50%權益,較公平價多付971億港元,但對電信業務EBITDA有貢獻。集團對電信業務頻譜牌照及擴大網絡的支出仍然審慎,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繼續是主要盈利來源,歐洲零售業務亦有穩固表現。因此,集團認為商譽及品牌名稱都無須進行減值。

    過去,集團一向擁有資金優勢,而且零售業務更是穩定的現金來源。但時間一到「還款鬧鐘」必然響起,各種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變量,潛在互動變化,如今以集團的投資規模來說,是否不用擔心那些復雜的資本遊戲? 從報告中可見,年末集團有58%的歐元債務(折合約845億港元)將於五年內到期,主要是集團發行的企業票據和債券,利率介乎2.7%至6.2%。年內集團償還借款現金減少550億港元,新增借款增加553億港元。經營業務現金收入557億港元,加上其他項目,年內現金減少215億港元。集團在業務回顧中表示,將維持穩健的流動資金水平及健全的資產負債狀況。

    世界貨幣供應量一旦增長勢頭 下降,足以影響市場對利率及風險資產的價格預期。怎樣抽取市場預期?看工業國家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由於市場認為這些債券接近無風險並且最具流動性,參與買賣的交易員非常多,所以市場出來的判斷很有參考價值。最近就出現了中長期收益率低於當期,做成收益率曲線倒轉,表示市場預期風險投資回報並不吸引,更傾向無風險的中長期債券。 收購產生的商譽,需要進行強制性的年度減值測試。但減值測試的主觀性很強,判斷和假設經常滯後,假如要等到經營業績及投資回報惡化,至少相隔兩年。 各種資產負債公允價值變量的潛在變化,隨之而來的風險資產價格急劇下跌,都會為債務融資帶來挑戰。

    利率是否可以保持「長期低」局面?面對未來挑戰,集團怎樣「再平衡」投資帶來的風險及回報?市場對於長和股價的預期是否考慮這些挑戰?雖然業績報告沒有直接表達,但今後投資者需要明白:「決定不做決定」代表甚麼意思了。

  3. 2020年3月30日 · 長和全年業績符合市場預期. 長和股價在3月急挫,原因包括新冠病毒疫情席捲歐洲、油價下跌、英國脫鈎及英鎊下跌等因素,市場對長和2019年業績及2020年前景均不感樂觀。 業績出爐,2019年長和的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增加2%至398億元港幣,末期息派每股2.3元,全年派息3.17元,與2018年相若。 上述均與市場預期差不多,由於負面因素已於較早前已在股價反映,加上超人「發功」,股價在放榜日後急速反彈。 電訊業務成新亮點. 長和核心業務包括港口、零售、基建、能源、電訊等,基本上都是無甚增長空間、只守難攻的行業,每年能擠出單位數增長已經十分辛苦,這亦是為何市場多年來不看好長和的一大原因;再加上長和不少投資在英國及歐洲,這些經濟體增長有限,還需面對收縮的風險;這樣的區域部署令集團前景更欠生氣。

  4. 2019年6月13日 · 200億美元集資額到底有多巨大? 去年本港IPO集資額365.63億美元,已成為全球集資額最大市場 ,即阿里上市已等於去年全年集資總額的55%。 據港交所披露,今年首五個月的IPO集資金額為44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361億港元上升22%。 在此良好數據下,加上下半年阿里有望回歸上市,港交所有很大機會蟬聯全球IPO集資額最大市場。 此外,阿里上市亦有望帶動港股日均成交額回升。 除了估計阿里上市早段會掀起炒風外,阿里在規模及知名度均可與股王騰訊(SEHK:700)媲美,騰訊近期每日成交額普遍介乎30至40億港元水平,而阿里巴巴在美國6月11日成交股數高達2340萬股,折合收市價162.25美元估算,成交額約在38億美元。

  5. 2021年8月31日 · 所有內容為分析,並不是任何投資/ 交易建議,大家做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己評估風險。 投資股票的錢,建議最好是未來3年至5年也不需要用的才好用來投資。 您的支持是創作優質內容的動力 ...

  6. 2021年7月7日 · 2021-07-07 棋亮. 大約七年前,有一隻港股叫英發國際 (SEHK:439),數個月內升了20倍,然後引入深圳光啟集團,變身高科技公司,搞手瑞東金融亦因此成名,背後老闆叫高振順。 於這單交易後,高振順更把金融旗艦賣了給馬雲及虞鋒,為現時的雲鋒金融 (SEHK:376),亦成功於熱潮時全身而退。 而他身份神秘,少有接受訪問,因此市場封其為「低調殼王」。 京東方精電業務已改善. 至2016年,其實高振順也有另一單大交易,就是為旗下的精電 (SEHK:710)引入中國內地的電屏龍頭京東方以3.5元認購4億股,變成主要股東,後改名為京東方精電。 他甘願把精電拱手相讓的主要原因是,精電缺乏新技術去支持發展,既然京東方有技術,那就直接引入它為新大股東,自己則退下來,讓女兒繼續於公司發展。

  1. 相關搜尋

    黃子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