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16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18/03/16 09:00. 分享: fb流量大減,網民回到Google懷抱. fb調整演算法,造就社群媒體板塊移動. 2018年對Facebook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是由高峰開始滑落的轉折點,也是網民開始覺醒重新掌握網絡內容自主權的開始。 由於Facebook演算法的調整,令用家看不到想看的內容,令他們逗留在Facebook上的時間大減。 而Facebook回流的網民,會把時間花在那裡呢? 網民回到Google懷抱. 根據內容分享平台 Shareaholic的研究報告,在 2017 年,平均有 34.8% 的流量來自搜尋,只有25.6%的流量來自社交媒體。

  2. 2018年3月23日 · 發布時間: 2018/03/23 09:01. 最後更新: 2018/03/23 09:01. 分享: Facebook身陷醜聞. 商業推廣你情我願 政治選舉則是公民權利. 以用戶資訊換取廣告商收入已成fb改變的一部份. 要刪除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說易不易,說難不難,就按幾個鍵便完成了。 但問題是在現今數碼相連的世代,要在網上世界完全撤退不留下任何痕跡也真的有點難度,最低限度也要保留一個P2P的通訊工具吧。 但若說要在Facebook上完全撤退,轉到其他社交平台,大家又會如何想呢? Facebook這個平台在剛過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周,不是有什麼豐功偉績,而是公司被揭發容許第三方數據調查公司,在未取得Facebook及用戶的同意下,分析超過5000萬名用戶的個人檔案及在Facebook上的經歷。

  3. 2017年7月28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17/07/28 09:16. 最後更新: 2017/07/28 20:16. 分享: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平台Facebook持續強勁的增長勢頭,在周四公布最新的財務業績顯示其收入及盈利均錄得高速增長,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近期主打的視頻廣告收入大增所致。 雖然Facebook預警未來的盈利增長有可能因拓展視頻業務相關成本入帳而放緩,但似乎視頻已成為Facebook保持增長動力的不二法門,Facebook視頻化勢必威脅傳統電視媒體廣告的份額,亦會進一步改變人們的收視習慣。 先說一下臉書今年第二季的主要財務數據,第2季純利按年上升71%至39億美元,收入則按年增長45%至93億美元。 期內廣告收入為91.6億美元,當中行動廣告佔87%,高於去年同期的84%。

  4. 2021年10月5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10/05 14:05. 分享: 社交媒體Facebook(美:FB)連同旗下Instagram及WhatsApp昨晚突然死機7小時,全球數十個國家及地區約35億用戶受影響,員工連內聯網都未能登入,相信是自2008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當機。 Facebook稍早前表示,由於協調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路由器的配置改變,導致通訊中斷,一度令服務癱瘓。 CEO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社交媒體上向用戶致歉,不過都無法阻止Facebook股價大跌4.81%,拖累朱克伯格身家瞬間蒸發59億美元(約459億港元),至1,168億美元(約9,092億美元)。 根據福布斯富豪排名實況榜顯示,朱克伯格已跌至第五名,被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追過。

  5. 2020年12月11日 ·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而且WhatsApp標榜個人化及私隱保障,Facebook難以從中獲利,只是把要把所有在網上的人都集中使用其服務,增強了Facebook集團的影響力。 社交平台真有言論自由嗎. 事實上,不少人曾經以為社交平台是言論自由的象徵,可以發表不違背自己立場的說話。 但原來世界上言論自由從來只限於個人,一旦要依賴其他平台發佈自己的言論,就變成了他人的言論自由。

  6. 2018年12月9日 · 有用戶更改私隱設定,以不同身份與不同人士接觸;有穆斯林少女調整Facebook群組設定,讓男性和女性朋友可瀏覽的帖文內容有別,以便展示其秀髮的自拍。 愈來愈多人使用社交網站接收資訊的趨勢難以逆轉,弗雷塔斯在書中提出一個引人入勝的做法,建議學校和企業將翻閱申請人帳戶的行為,看待成一個不道德的做法。 惟這個建議可行性不高,須知道僱主希望盡可能了解求職者的背景,翻閱社交網站帳戶是一個快速方便的做法。 或者一個更易實踐的做法,便是適時遠離社交網站,不需要再為吸引其他人讚好而費煞思量。 好書推介:The Happiness Effect: How Social Media is Driving a Generation to Appear Perfect at Any Cost. 撰文 : 林祖德

  7. 2018年11月6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8/11/06 17:21. 最後更新: 2018/11/08 20:15. 分享: 英國將於2020年起開徵數碼服務稅(Digital Service Tax),向大型科技公司在英國提供的數碼服務徵稅。 隨着網絡普及,數碼服務如網上商店、社交網站及串流影片愈來愈流行,歐盟及多個國家都相繼研究開徵數碼稅。 總部位於美國的Facebook、Amazon及Google等科技公司為甚麼會受影響? 數碼稅是怎樣運作的? 數碼稅是甚麼? 數碼稅被視為企業稅(Corporate tax)的延伸,從事網絡業務的公司不論位於哪個國家,只要是有向當地的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包括利用用戶數據作廣告用途、網上商店、社交網絡平台,以及提供影片串流服務等業務,都要就相關利潤繳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