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日 · 0. 638. 達成國際榮譽獎項不容易,要連年達成、維持高績效更是不容易,台灣人壽廣鑫通訊處業務主任李惠如表示,「敢想、敢夢、敢做」的心態將是決定性的關鍵。 無論是國際龍獎IDA,抑或是美國百萬圓桌MDRT,只要達成國際榮譽獎項,便代表了業務員的績效有一定的高度,也說明業務員平時對於活動量、工作習慣等有一定的堅持與落實。 而達成國際榮譽獎項不容易,要連年達成、維持高績效更是不容易,究竟績優的業務員是如何堅持目標,用了哪些策略與方法連年達成獎項標準,使壽險事業穩定發展與成長? 拜訪客戶前,須做好超越100%的準備. 台灣人壽廣鑫通訊處業務主任李惠如從2021~2023年連續3年獲獎,2023年更是突破過往,同時完成國際龍獎IDA及美國百萬圓桌MDRT超級會員COT雙獎項標準。

  2. 2023年1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1 月 1 日. 413. 0. 國際龍獎IDA,是世界華人金融保險從業人員成功者的代名詞,當中又區分為傑出業務獎及優秀主管獎,以主管獎的部分而言,是為肯定優秀的保險經理人在「人才培育」與「經營績效」上的貢獻,特別設立此項殊榮,表揚其在團隊經營與管理績效上的卓越成就。 優秀主管獎當中又分為優秀主管銅龍、銀龍、金龍及白金獎,申請標準分別為組織中有3位、6位、9位或12位夥伴達成國際龍獎IDA標準,並向國際龍獎IDA執行委員會提出申請者。 而新光人壽鳳山區部區部經理顏偉倫,便在2022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金龍獎,顯見他在帶領團隊夥伴追逐國際榮譽上必定有其獨到的方法,才能使夥伴共同成長,一同朝國際榮耀邁進。

  3. 2023年7月1日 · 這個流程分為3步驟:. ★第1步,主持人邀請4位夥伴上臺,請他們分別分享自己以前的工作經歷。. 這個環節有個特殊設計——安排4位夥伴在分享時,有的人說真話,有的人說假話。. 接著,主持人簡單介紹這4位夥伴加入卓越家族後的發展情況(真實情況),再 ...

  4. 2022年5月1日 · 4132. 最初洪佩琦並不知曉CIA500獎項,但由於團隊本身就持續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並且對各項建立穩固團隊的基本要素有所要求,長年累月下,便自然形塑出與CIA500指標不謀而合的績優團隊。 「一個團隊若能達成CIA500的3項指標,代表著團隊夥伴都在逐漸成長,也代表著團隊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國泰人壽專招中一通訊處處經理洪佩琦認為,團隊要達成CIA500的3項指標,各層面的根基皆必須紮實,而對於她而言,團隊若想要朝績優發展,「榮譽」的追求與扎根是重中之重。 將目標結合榮譽,追逐目標就不只是追逐一個「數字」 以團隊長的角度來看,在團隊內所執行的每一個項目與初衷,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團隊「被看見」。 而要被看見,就需要追逐很多的指標與表現去形成所謂的「榮譽」,並且將榮譽向下扎根。

  5. 2022年11月3日 · 張綺玉分享,因為自己有幸成為公司訓練中心的講師,在培訓講師過程中,訓練自己能完整傳達商品架構,對於資訊內容的表達更具邏輯,幫助自己在客戶端,能讓對方清楚地截取到自己想表達的重點,因此她建議若有機會,業務員可以積極爭取擔任講師,這會是訓練口條及表達的好方法。 在專業部分,取得多元壽險相關證照是基礎的必備條件,另外除了公司與團隊的教育訓練外,張綺玉建議業務員透過大量閱讀,來提升專業的廣度與深度。 比如她每月會固定閱讀《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吸收一些壽險相關的最新資訊,也會推薦夥伴一起閱讀,共同成長。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6. 2021年12月1日 · 482. 0. 「國際榮譽獎項,就像是我們在邁向頂尖業務路途中遇見的美麗事物,激勵著我們持續向頂尖邁進,點綴、豐富了壽險事業中的成長旅程。 」國泰人壽專招輝陽通訊處行銷總監陳宣宏如此形容。 國際榮譽獎項之於陳宣宏,更像是邁向頂尖業務的中繼站,在此稍作學習、建立信心,就能感受到每段旅程的價值與獎項所帶來的成就感,進而促使自己往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就邁進。 陳宣宏認為,業務人員每年需要回到IDA、MDRT的國際榮譽殿堂上的原因有2: 其一是學習。 在瞬息萬變的現今,每年都需要持續更新壽險業界的資訊、專業與認知,在這期間透過學習,即能精進自身專業、突破自我設限與盲點,藉此不僅能夠持續獲得國際榮譽獎項外,也使自己愈趨頂尖,形成一股正向循環。 其二是與「戰友」教學相長、互相激勵。

  7. 2022年11月3日 · 2022 年 11 月 3 日. 0. 646. 市場變動下,單一專業已無法滿足高資產客戶的需求,發展多元專業是業務員的必經之路。 安聯人壽高雄卓越區部蘭馥通訊處業務經理李雪琴認為,多元專業是業務員的「基本配備」,要搭配上「3心」的互動模式,才能真正打動高資產客戶的心。 有別於臺灣資產排名前1~2%的高資產客群,李雪琴表示自己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定義高資產客戶,而是以「客戶願意付出相對高的保費來匹配自己的身價,配置全面且足額的保障」來定義,因為唯有客戶擁有一定的身分與水平,才會願意配置足額的高保障,而這樣的高資產客戶占了李雪琴總客戶數的20~30%。 會這樣定義高資產客戶,是因為臺灣前1~2%的高資產客群可能不是大部分業務員能夠馬上觸及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