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4日 · 一、大灣區定制醫療保障. 友邦「大灣醫薈通」門診計劃. 該計劃主要保障 粵港澳三地的普通科門診 ,可獨立投保,也可作為指定基本計劃的附加契約。 投保年齡15日至75歲,最高可續保至80歲。 受保人於香港、澳門及指定内地大灣區城市(現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及中山)醫療網絡,可享每保單年度15或30次(根據計劃選項而定)普通科醫生門診服務,連最多3日基本藥物。 普通科醫生診症方式包括面對面診症連即時藥物,及網上診症連藥物送遞。 其中,計劃二另享指定大灣區城市的額外普通科醫生網上診症、基本身體檢查服務。 點擊圖片放大. (詳情 按此 ) 太平人壽(香港) 灣區門診保障計劃. 該計劃同樣主要保障 粵港澳三地的普通科門診 ,可獨立投保或作為附加契約。 投保年齡15日至75歲。

  2. 2024年2月24日 · 門診網上預約掛號攻略. 目前内地醫院都已開放網上預約掛號服務,由於去大型三甲醫院的患者較多,建議提前數天掛號,專家號則建議提前一兩周預約。 大灣區主要有3種網上掛號方式: 1. 健康160 app. 據小紅書内地網友分享,透過健康160 app一般比其他方式更容易搶到號。 健康160 可以用香港手機號注冊、香港身份證、回鄉證或護照實名認證 ,客服將在24小時内審核。 本網實測使用香港身份證認證,提交信息約3小時後審核通過。 點擊圖片放大. 網上預約挂號無需提前付款,若是公立醫院,預約成功後將獲得一個二維碼,憑此二維碼和身份證件到醫院再付款,持香港身份證、回鄉證或護照的港澳、外籍人士一般要到人工窗口辦理。 點擊圖片放大. +2. 2.

  3. 2022年7月15日 · 港大深圳醫院醫療券計劃詳情. 獲發金額. 現時,每名年滿65嵗或以上合資格長者每年可獲發2000港元的醫療券金額,每年未用完的醫療券金額可累積至其後年份使用,累積上限為港幣8000元。 計劃限制及注意事項. 1.該計劃只可用于指定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並不適用于大型手術、住院服務及需要預先繳費的醫療護理服務。 2.醫療券只可用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指定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的費用,不可純粹用以購買物品。 3.在深圳使用醫療券結算時是用人民幣計算,每月的醫療券的換算率以香港銀行公會在上一個月的最後第八個工作天起至最後第四個工作天的五天内的人民幣轉換港元的平均匯率計算。 醫療券適用科室.

  4. 2023年1月5日 · 為了長遠減低公立醫院壓力,政府於2019年出推自願醫保計劃,以扣稅誘因鼓勵市民透過住院保險而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自推出以來,自願醫保保單數目超過100萬張,其中逾半受保人為40歲以下人士。 自願醫保除了包括住院醫療費用外,計劃更進一步涵蓋日間手術、訂明診斷成像檢測(如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掃描等)、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如放射性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 歡迎讀者利用《保險解碼器》進一步比較 自願醫保 或 高端醫保 。 延伸閱讀: 1. 〈 【自願醫保半私家房比較2022】「5星級」自願醫保大激鬥 保障及價格全披露 〉. 2. 〈 【扣稅自願醫保比較】一年保費少於6,000港元計劃 保障率大比拼 〉. 至於私家門診,一般醫療保險並不包括。

  5. 2024年3月19日 · 顧名思義,自願醫保是一個讓保險公司及市民自願參與的醫療保險計劃,旨在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同時鼓勵居民為自己的醫療多添一份保障。 自願醫保計劃如何扣稅? 自願醫保的扣稅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扣稅金額 = 自願醫保保費 X 邊際稅率. 此外,自願醫保還有幾個慳稅細節︰. 幫家人投保慳稅更多. 自願醫保每名受保人的最高扣稅額為8000元,但人數不設上限。 這意味著如果你幫家人投保,可以慳更多稅。 全家交稅最多成員投保慳稅更多. 邊際稅率愈高,買醫保可扣減的稅金愈多。 因此最好由交稅最多的家庭成員投保。 假設一家三口,每人保費為8000元. 一家三口扣稅額為24000元. 若家庭成員A是高薪人士(稅率17%) 家庭成員B是普通收入者(稅率7%)

  6. 2024年1月4日 · Blue WeMedi門診保提供牙科服務,涵蓋口腔檢查及洗牙。 蘇黎世「智樂人生」設有每年有一次免費身體檢查。 消費者要留意其身體檢查項目是否適合及足夠。 藍十字、信諾、保誠將保障延伸至門診手術(須經網絡醫生建議)。 常見手術門診包括腸鏡、割痔瘡等。 上述產品賠償金額較高者為信諾,每症保障15,000港元,每保單年度上限則為10萬港元。 消費者於進行門診手術前,宜先了解清楚賠償是否足夠。 友邦全程守護健康保更提供癌症保障。 以普通房為例,每年賠償限額為20萬港元,終身限額則為60萬港元,包括全數賠償癌症治療,並提供每日400港元住院現金惠益(最多90日)等等。 只有少部份產品提及視像診症. 隨著視像診症日漸普及,不少人選擇網上睇醫生。

  7. 2019年4月8日 · 專欄作家及認可財務策劃師唐德玲指,在過去一個周末,自願醫保仍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但普羅市民對自願醫保最大的誤解是「有病都保」。 然而,針對自願醫保標準計劃,她提醒市民要注意以下5個「疑團」。 1. 核保問題. 如果受保人本身有病歷,才去買自願醫保,是需要經過正常的核保程序,結果可能是不受保,或是要加附加保費或不保事項才受保。 2. 扣稅優惠. 8,000元是扣稅額,不是退稅額;也不是要全新買自願醫保才可以扣稅,已買類似計劃的受保人,也可以獲機會轉移至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從而享受扣稅優惠。 但要留意,自願醫保可扣稅安排,只涵蓋住院和手術的醫保計劃,其他例如危疾、門診和住院現金等,即使買了,也不獲扣稅的。 3. 醫療保障額. 受保人以為買了自願醫保的標準計劃,就可獲得全面醫療保險保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