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日 · 「數據是一個未來的資產。 」對保險公司而言,未來發展的決勝關鍵絕對在於數據的運用。 因為我們可以從大數據之中發掘出客戶新的需求,以及掌握客戶的習慣、消費的趨勢等;而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愈來愈普及,如在保險公司的作業流程上已經使用愈來愈多,如核保、理賠等,都藉由AI訓練師,以及透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使流程更加快速、準確。 至於物聯網過去多是與UBI(User-Based Insurance,使用者基礎化保單)車險相關,而壽險業對於和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結合的UBI健康保單的開發,也於2020年開始有較大的進展。

  2. 2023年1月1日 · 保險科技的應用與導入,除了可提升保險公司內部作業流程與效率,隨著應用場景增多,預期保險公司將可蒐集更大量且細緻的數據,並透過數據分析精準行銷,分群分眾提供保戶更適切且實惠的專屬商品;同時,各項科技應用將增加保險生態圈的多樣性,預期也將讓保險業與科技業、醫療業、其他金融業等產生有別以往的競合關係。 鑑於保險產業的諸多變革,南山人壽從商品、服務以及客群設定等層面積極尋找新機會: 商品面: 隨著保險回歸保障本質,將可觸動大眾對保險保障的需求,將引導業務員或協助其他通路轉型,逐步提升長年期及保障型商品,以提高民眾保障。

  3. 2015年1月1日 · 1.沒時間. 很多人常說:「我沒時間去關懷,我可以捐錢。 」覺培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曾講過,在行善的道路上,捐錢是一年級新生,實地走到前線才是二年級生,自己沒有走到第一現場,你就永遠無法知道人間的冷暖是怎樣,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家裡有多溫暖。 而要如何有時間去關懷,就是要把握當下。 每個人都可以投入關懷,只要將我們的價值觀翻轉一下,多去關懷你身邊的人和事就可以。 2.不富有. 有人說:「我沒有東西可以給。 」星雲大師常說,我們要從「求」的人生改為「給」的人生,你不能給予金錢物質,但你可以付出歡喜、希望、方便,這些都可以透過你的語言、神情、笑容表達出來。 覺培法師指出,富有要從給予開始做起。 曾有一個孩子拿著儲蓄罐找到她,表示要捐給汶川大地震的受難民眾。

  4. 2021年1月1日 · 商品轉型,其實就是價值的轉型。 政策改變對保險業而言,亦是價值轉型,在業務人員銷售行為及商品推動的策略上,將導引客戶回歸保險保障的本質,並促使保險業者更加重視對資產負債的管理,有助長期穩健經營。 此外,這也是民眾重新審視保障規劃的機會,透過檢視保障缺口,選擇適合自己或家人,並可填補保障缺口的保單,增添足夠的風險保障。 在政策改變及後疫情時代,范文偉認為,保險公司更應發揮保險本業核心職能與價值,傾力關注保戶的需求與健康。 南山人壽透過3萬多名業務人員的日常關懷與舉辦各式活動,持續推廣醫療保障與健康促進的觀念,幫助民眾提前部署,更能安心面對未來。 金融科技是保險公司應對衝擊之最佳助力。

  5. 2023年1月1日 · 1. IRFS 17、ICS與永續思潮下的經營制度變革. 首先,就經營制度來說,在未來5~10年內會有巨大變化,改變的動因來自新的會計制度、新的資本適足制度,以及不斷發酵的永續議題。 IFRS 17對壽險業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僅會影響未來商品的結構,也間接影響未來的通路發展,而一家保險公司營運的好與壞,究竟該以其保險本業,還是投資本業來看待? 彭金隆認為無論是偏重哪一個都會產生問題,以現在壽險業偏重投資的現況來說,就會有所改變。 在新一代的清償能力指標(ICS)出來後,勢必會對風險的認知以及經營資本的規劃有重大影響,例如耗資本的投資項目以及商品會被調整,未來投資標的組合、商品組合甚至各通路的配比等,都會受到新制度的影響而改變。

  6. 2021年4月1日 · 瀞心使用的方法如:每個夥伴只要願意上臺演練就會有獎勵,無論是扮演客戶還是業務人員,就能拿到一枚金幣(50元硬幣),夥伴們的迴響很好。 週一、行銷話術演練. 上千通訊處有12位區經理,每人輪值1個月,都是以商品行銷為核心,以3月為例,主打商品是投資型保單,當月輪值的區經理就要設計一份自「接觸」至「反對問題處理」的話術稿。 「重點是同仁的演練,所以基本上區經理只示範15分鐘,剩下時間都是讓同仁互相練習,願意上臺演練的同仁可以得到金幣與臺下夥伴熱情的鼓勵,增加他們的自信。 」張瀞心表示。 週三、增員話術演練. 中國人壽提供每個通訊處2套關於組織發展管理課程: 一、管理大師(例:輔導、績效管理) 二、增員高手(例:如何邀請準增員對象上新人班)

  7. 2020年3月1日 · 作者 張瀞心. 本書閱讀重點. 保險業只適合業務高手嗎? 平凡人做保險可以豐盛嗎? 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都想—— 月月有人跟我問保險,季季有人跟我做保險。 相信很多壽險同業心裡都曾經感慨,明明無論是公司或者團隊,提供的學習與訓練都不曾缺少,增員活動也不曾少辦,但現實就是業績與增員數量總是浮沉不定。 壽險業的成功基礎是源源不絕的準客戶及準增員對象,如何建立一套系統可幫助業務人員與客戶(準增)互動? 即使是一般平凡人(非天生業務特質)也能上手好應用。 定聯,顧名思義,「不只要聯絡,還要定期聯絡」, 如何藉由系統的力量將「定聯」變成固定的工作模式? 讓聯絡不會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能夠持續發揮力量的做法! 我們保險業務人員每天都在與人溝通,與客戶、朋友、夥伴、核保人員,以及與增員對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