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緊記預防勝於治療, 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火警的發生, 建築物內不要儲存危險易燃物品, 檢查家居電器設備有沒有漏電情況, 小心火種特別是 不要在床邊抽煙。逃生通道要保持暢通, 經常檢查防火設備: 包括消防水缸、救火水喉、警鐘、自動灑水系統和緊急照明系統。制定逃生路線和在當眼的地方貼上逃生路線圖, 逃生路線最好是往下走到戶外的地方, 其他的選擇包括大廈的防火層和天台空曠的地方。有了防火設備, 有了逃生路線, 還需要定期的走火警演習, 演習時可以考慮蒙眼睛, 模擬在大火中看不到環境的情況,加強真實感。如果能夠採用上述的措施, 在火警中能夠成功逃生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陳德勝 醫生. 香港危難應變醫學會主席.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高級核生化生命支援課程 香港區總監 (AHLS) 參考資料:

  2.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3.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不斷轉變,資訊網絡繁多、訊息發布頻率,為早期預警系統帶來機會與挑戰。 本政策簡報旨在概述社交媒體、災難防護及決策策略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出如何通過資訊傳遞加強災難保護的建議,包括通過可靠資訊來源傳送特定易明的警告訊號、避免錯誤警告、建立個人自我災難防護意識,以及教育公眾如何在不同警告採取適當行動。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30/10/2019.

  4. 舉個例子,將傷患從水裡撈出來後,你需要將那些好心但是不安全的人趕走。. 當你看到事故現場時,問題常常顯而易見:高處墜落?. 過冷過熱環境問題?. 過敏?. 等等。. 找到傷病的機制,可以增加接下來判斷處理傷患的效率。. 在惡劣環境或群死群傷事件中 ...

  5. 在災難發生後當地政府及救災機構須因應災難影響的情況而作出應變及回應除拯救傷病者和控制災情外亦需要協助受災地區的居民儘快回復正常生活在過程中須不斷檢視情況的變化評估風險並針對問題作出一切可行的解決方法

  6. 2021年3月3日 · 03 March, 2021 Wednesday. 以創新方法及科技提供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服務. 陳婉玲. 在災難發生後當地政府及救災機構須因應災難影響的情況而作出應變及回應除拯救傷病者和控制災情外亦需要協助受災地區的居民儘快回復正常生活在過程中須不斷檢視情況的變化評估風險並針對問題作出一切可行的解決方法在新冠狀病毒病發生初期大家本來期望會像2003年沙士般約半年就能控制疫情。 可是,疫情出乎意料,病毒更蔓延至全球,香港受影響亦已逾年,且未知何時能夠完全受控,很多行業均受嚴重影響,而醫療及社會福利界也受到極大的衝擊,其中對行動及認知能力較差的病人、安老及殘疾院舍院友影響尤其大,甚至威脅其生命及健康。

  7. 以最接近天文台的該天計算,9月 份最多,有6次。 論破壞嚴重,不得 不提1962年被形容為戰後最嚴重風災 的溫黛。論港人最記憶猶新的,當然是2018年的山竹。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有不同名稱,香港天文台按接近風暴中心之最 高持續風力將熱帶氣旋分為6

  1. 相關搜尋

    上壓下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