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原來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2. 到底甚麼是風暴潮呢? 根據天文台的資料[1],風暴潮是與熱帶氣旋即大家一般理解的颱風相關的低氣壓及大風的共同影響而導致海平面上升的現象。 熱帶氣旋的強風將海水推向岸邊, 並於沿岸地區堆高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成因(圖一)。

  3. 緊記預防勝於治療, 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火警的發生, 建築物內不要儲存危險易燃物品, 檢查家居電器設備有沒有漏電情況, 小心火種特別是 不要在床邊抽煙。逃生通道要保持暢通, 經常檢查防火設備: 包括消防水缸、救火水喉、警鐘、自動灑水系統和緊急照明系統。制定逃生路線和在當眼的地方貼上逃生路線圖, 逃生路線最好是往下走到戶外的地方, 其他的選擇包括大廈的防火層和天台空曠的地方。有了防火設備, 有了逃生路線, 還需要定期的走火警演習, 演習時可以考慮蒙上眼睛, 模擬在大火中看不到環境的情況,加強真實感。如果能夠採用上述的措施, 在火警中能夠成功逃生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陳德勝 醫生. 香港危難應變醫學會主席.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高級核生化生命支援課程 香港區總監 (AHLS) 參考資料:

  4. 12 July, 2022 Tuesday. 《2022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 聯合國今天發佈的《2022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氣候危機、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和世界各地增多的衝突,使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處於危險狀態。 該報告強調了我們面臨的挑戰的嚴重性和規模程度,這些相互疊加和交織的危機對人類的食物和營養、 衛生、教育、環境以及和平與安全狀況產生了連帶影響,並影響到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即更具韌性、 和平與平等的社會藍圖的實現。 2019 冠狀病毒病及其後果. 根據《報告》提供的最新資料,COVID-19 大流行對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均造成了嚴重破壞,其影響仍遠未結束。

  5. 歡迎瀏覽「識者生存」網站!您將親歷險境,深入淺出地認識香港常發的風災、火災或大型交通事故,以及外遊時有機會遇到的地震或海嘯等,輕輕鬆鬆增強自身的抗災能力!

  6. 我們期望此小冊子可以成為大家為災害作好防備的工具書,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 前言. 香港發生的天災,通常由熱帶氣旋、風暴潮、暴雨、雷暴、酷熱及寒冷等天氣引致。這些天氣事件可引發水浸、山泥傾瀉或其他事故,除了會對交通和其他必需服務做成嚴重影響外, 亦可造成人員傷亡。 此外,香港雖然並非處於活躍的地震帶上,但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地震或其引發的海嘯為本港帶來的潛在風險。 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未來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和嚴重性以及相關的危害會愈趨增加,對香港未來的民生及可持續發展構成巨大挑戰。 政府就自然災害管理方面制定了靈活積極的策略,涵蓋準備、應變、善後和災後檢討的措施,務求盡量減輕天災對市民的影. 香港天文台2021年5月響和為城市基建帶來的破壞。

  7. 1. 公眾教育資訊. 1.1 緊急應變及急救知識: 1.2 心理及情緒處理提示: 2. 專業人士資訊. 2.1 醫學資源: 2.2 心理和精神健康研究報告: 3. 社區服務資料. 4. 有關情緒影響的救助熱線或服務. 香港紅十字會心理支援熱線 (服務會因應需要而設立,請瀏覽 香港紅十字會網頁 查詢 最新情況) 熱線:3628 1180(中、英語) 香港紅十字會心理支援服務 “Shall We Talk” - WhatsApp︰5164 5040/Telegram︰@hkrcshallwetalk(發短訊以預約服務)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是一個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為首,配合一群專業人員而成的組織,專為情緒健康問題提供教育、治療及研究。 《即時通》精神健康守護同行計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