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6日 · 冠心病是心臟血管栓塞或嚴重收窄導致心臟病發腦中風是腦血管收窄或栓塞這兩個情況大家會擔心些但高血壓則考慮得較少因患高血壓者眾根據2015年一項相關普查本港人口罹患高血壓高達3成由於高血壓大多無即時生命危險所以大眾往往掉以輕心。 【訓練正確睡眠習慣可減低患抑鬱症機會 睡不着應起床活動: 按此 】 4成病人兩年內復發或需進行手術. 有外國研究顯示,心血管病者2年內復發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比率高達4成,陳醫生說:「睡眠不足易引起心臟病發、長期生活壓力、情緒低落不開心,對心臟及腦血管健康皆有影響。 另外,如不理會『三高』指數,復發率都會較高。

  2. 2022年1月21日 · 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相應升幅則分別為0.6%0.8%0.4%及0.6%。. 政府發言人表示展望將來由於環球通脹高企和物流因疫情而受到干擾外圍價格壓力或會進一步增加。. 然而由於本地新一波疫情對部分與消費相關活動造成影響及本地 ...

  3. 2022年11月30日 · 為何出現滯漲擔憂? 此前,央行收縮政策、通貨膨脹不斷飆升和俄儸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引發股市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暴跌。 在這種嚴峻的背景下,股市雖然在第四季度反彈,但超過60%本次調查的受訪者表示,全球投資者對於資產的表現過於樂觀,風險資產仍然充滿挑戰。 聯儲會主席鮑威爾已經預示利率在更長時間内會保持高位,根據這一形勢,經濟成長可能會驚異不受阻。 與此同時,中國嚴格的防疫「清零」政策是全球經濟面臨的另一個風險。 相關文章︰ 不等美聯儲了 經濟備受壓力 歐央行英倫銀行或將率先減慢加息. 專家們預期市場低迷.

  4. 2023年7月17日 · 1. 分析理財產品性質 :首先辨別各種投資產品類別,按照收益、風險、安全三個特點分類。 2. 梳理自身理財需求: 結合自己可投資資產、投資理財知識儲備和個人風險偏好情況,梳理自身投資理財需求,確定自己更看重以上三個指標中哪一項或哪兩項,確定相應投資理財產品類型。 3. 將產品特點與自己需求匹配 :在確定產品類型中,進行有效分析和研究,找出適合自己投資理財產品。 在股市投資中,頻繁出現「追低沽」正是投資者對投資產品太大期望,既希望低風險、收益又想比較安全,為平衡投資產品之間缺點,應該留意投資組合配置,最大限度減少虧損、增加收益,不應將希望寄托於一種投資產品上。 相關文章: 經濟衰退中 最易犯3大投資錯誤. 拆解常見投資謬誤 60歲就要保守? 大型股風險較低?

  5. 2023年8月18日 · 根據過往歷史顯示,公司大股東和主要股東減持也會對股價造成不少影響。 昔日「藍籌股王」、服裝品牌ESPRIT母公司思捷 (00330) ,經歷大股東邢李㷧先後20次減持股份,加上受到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最後於2021年沒落至需破產重組。 最輝煌時候,思捷股價一度高見133元,市值逾1700億元,但至昨天(8月17日)收市,思捷市值僅餘12億元。 此外,阿里巴巴 (09988) 今年4月亦遭大股東軟銀(Softbank)減持,涉及股份當時市值約72億美元(約561.6億港元),拖累阿里港股及阿里美股(美:BABA)均跌逾半成。 其後軟銀解釋,對阿里交易呈保守態度,為應對未來不確定大環境,偏向增加現金以穩定財政。 3.

  6. 2021年1月13日 · 認為此稅有助壓抑資產升值的原因是由此減低持有資產的回報減少入市的誘因但有類似概念的稅種效果成疑例如煙稅多年來煙稅不斷上調但卻未聞吸煙人口有明顯下跌。 額外印花稅辣度更高卻弄巧反拙. 另外,現時樓市,某程度上已有比資產增值稅更辣的額外印花稅,購入住宅3年內轉讓,不論價格升跌,也要向政府付稅。 如果連額外印花稅也不能遏止港人的入市意欲,為甚麼某程度上「辣度較低」的資產增值稅反而有用? 提到額外印花稅,業內一直有意見認為,措施弄巧反拙,不單沒有成功遏抑樓價,反而令二手市場的放盤減少,在需求持續的情況下推高樓價。 資產增值稅也可能有同樣的問題,已持有物業的業主,計算過稅務支出後寧可封盤,令市場放盤減少,反而有可能進一步推高樓價。

  7. 2020年7月15日 · 由於樓按擔保人的身份會嚴重影響新的按揭申請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借款人在月入增加/原有按揭餘額隨時日減少自己的收入足以通過壓測之後以轉按方式移除擔保人的身份按成本增影響長期支出. 通常來說,只要業主本身的收入足以通過壓測、物業估值沒下跌,申請轉按也不會有甚麼障礙。 最大的問題反而是,近一年新批按揭持續上升,業主為了移除擔保人,要有新按利率較舊按為高的心理準備。 而現時一般新批H按的鎖息上限是2.5厘,而2、3年前的H按鎖息是2.15厘,轉按時,如果借款額及年期不變,通過壓測的要求也會上升。 以「減少對家人財務影響」考慮,即使新按利率比舊按略高,借款人可能都不得不轉按。 但在財務角度考慮,業主卻必須計算此等轉按成本對長期支出的影響。 撰文 :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