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3日 · 【專訪資深投資者黎永良 講你知咩係投資真學問: 按此 】 在60歲時有人建議黎永良出書談談個人投資心得,他便開始將個人投資經驗分享予讀者,由於他文筆不錯,所以本書也是他親自撰文。 而書本收益更捐到香港大學、九龍華仁、瑪利諾神父小學等等,這些機構全是與他出身有密切關係。 出書不為錢,只為將知識能夠傳授予有需要及有緣人,賺得金錢亦捐贈出去,可見他對金錢慷慨。 黎永良生活照 . 點擊圖片放大. 30多歲就財務自由,你可能以為黎永良出身富貴。 不過認識他人都知道,他小時候家裡環境很貧窮,父親當時收入不多,吃飯也成問題,早上吃飯,晚上可能只有飯焦拌白開水。

  2. 2024年4月25日 ·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儲蓄。 如今,42歲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然而,Steve Adcock向CNBC表示,有1件事他希望自己能在20歲出頭就明白——如果這樣,他能讓自己富得更快,甚至擁有更多財富。 「相比智商,你性格能讓你更富裕10倍,」Adcock表示。 「我從我職業生涯中領悟了這個道理,雖然明白得很遲,但我非常確信這點。 毫無疑問我和一大幫聰明人工作,但這些在 辦公室中最聰明人往往並不是升職加薪人選。

  3. 2023年12月30日 · 變窮習慣1:喜歡通過奢侈品證明自己實力. 愈是貧窮人就愈想向別人證明自己實力,通過購買奢侈品手袋、衣服、鞋來證明自己過得很好。 在自己還沒有承擔這些費用能力時,就超出消費,可能因此出現不同類型負債,這種「預支人生」行為,只會讓未來陷入貧窮無限輪迴。 變窮習慣2:為了優惠券而過度購買. 商家們為了刺激消費,通常會推出誘人套裝優惠,例如,買二送一、買滿100元有折扣、買指定產品送價值較高禮品、買滿指定數額送優惠券等等,看到這些優惠,很多人就會忍不住購買,甚至還會以為自己省下一大筆錢,最後會發現,為了獲得這些優惠,已經過度購買。 變窮習慣3:因為便宜而過度購買.

  4. 2019年6月21日 · 分享:. 簡約=窮?. 簡約生活代表不能享受?. 近年社會開始流行「簡約生活」,以「Less is more」理念生活,摒棄過多物慾,日本更有不少書,專門教人如何過「斷捨離」生活。. 無疑,物質可以令我們得到短暫快樂,但並不長久,擁有更少 ...

  5. 2023年7月9日 · CNBC報道,近年來許多人因不滿有毒職場文化而辭職或轉行,但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一些公司正轉向另一個極端,即「友善文化」,它可能與有毒職場文化一樣具有破壞性。. 只容正面反饋 實爲逃避現實.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Tessa West告訴CNBC Make It ...

  6. 2019年5月2日 · 年金被視為退休後自製「長糧」方法,投資者可利用「每月出糧」方式領取年金,確保退休後每月仍有穩定「收入」。 加上政府於4月推出供延期年金可扣稅措施,為市民提供更大誘因,為未來退休生活打好穩健

  7. 2019年6月28日 · 「反社會人格者」如何看法律. 「反社會人格者」對於法律概念與普通人都有一定分歧,他們認為法律存在可以分成兩種: 1.第一種法律是嚴肅,牽涉到人身與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