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不論過失 相關

    廣告
  2. 近20年豐富經驗,針對工傷或各種意外引起的法律責任,為建築工友、公務員及白領人士等追討賠償. 本行為您提供即時貼心援助,評估索償機會,力爭最高賠償,爭取您的權益,輕輕鬆鬆幫到您

搜尋結果

      • 甚麼是「不論過失」賠償? 其實,所謂「不論過失」賠償,正名是「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英文叫Traffic Accident Victims Assistance Scheme (或簡稱TAVA),由社會福利署發出。 這個計劃的宗旨,是為道路交通意外受害人士或遺屬提供經濟援助。 坊間又俗稱「不論過失」賠償為「車手獎」,可謂苦中作樂。
      852law.com/撞車後如何領取「不論過失」賠償?會否影響索償/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申請辦法. 申請人可在本網頁下載申請表格,並於填妥後經下列途徑遞交至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組: 郵寄或直接遞交; 傳真;或. 電子郵件或網上表格。 除因特別情況外﹐申請人須親往該組提供有關資料和證明文件。 申請人將獲書面通知申請結果。 其他資料(可供下載) 網上表格. 辦事處地址、電話及辦公時間.

  3. 此項計劃由社會福利署執行,並由交通意外傷亡援助基金撥款支付,目的是不論交通意外因何人之過失而引致,均盡早為傷亡者或其家屬提供經濟援助。

    • 車手獎或不論過失賠償金的計算方法
    • 申請車手獎所需文件
    • 取得車手獎賠償後,還需要民事索償嗎?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是為了幫助交通意外的受害者提供經濟援助,又稱「車手獎」或「不論過失賠償金」。以下是該計劃下的賠償金計算方法: 1. 殯葬援助:每人16,790元。若殯葬費用全部或部分由政府或慈善基金支付,發放援助時會先行扣除該筆款項。 2. 死亡援助: 2.1. 唯一養生者死亡,留下受養人:首名受養人可獲175,100元,其餘每名受養人可得14,590元。援助額最高可達248,050元。 2.2. 養生者死亡,家中仍有人維持生計:首名受養人可獲87,550元,其餘每名受養人可得14,590元。援助額最高可達160,500元。 2.3. 非養生的父母死亡,家中留下未滿15歲的子女:首名未滿15歲的子女可獲87,550元,其餘每名未滿15歲的子女可得14,590元。援助額最高可達160,...

    身份證明文件(與受害人死亡,需提供受害人及其家屬的身份證明文件)
    所持有有關在意外中受傷的證明文件正本,包括死亡證(與受害人死亡)、病假證明書、由註冊醫生/註冊中醫發出的醫療報告、醫院費用收據、由醫管局或衛生署轄下醫療機構發出的意願/診所診症卡(或到診紙)
    銀行存摺/提款卡(如使用銀行自動轉帳方法收取援助金)

    假如你遭遇的交通意外涉及他人的疏忽,例如對方司機,或你身為乘客你乘坐的司機有疏忽,或你身為路人而撞到你的司機有疏忽的情況下,你可以由律師代表,循民事訴訟向疏忽司機的第三者保險公司索償。賠償金額視乎傷勢,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高於「不論過失」賠償。因為車手獎旨在解決傷者的即時經濟負擔,而非完全補償傷者所受的一切損失。 申請或獲得車手獎補償不會影響民事索償。在民事索償取得賠償金後,需要將「不論過失」賠償全額歸還社會福利署。因此,「不論過失」賠償可視為給傷者的一筆應急錢,以解即時的經濟困難。傷者應得的賠償,主要還是來自民事索償後來自第三者保險公司的賠償。

  4. 2020年3月7日 · 甚麼是「不論過失」賠償? 其實,所謂「不論過失」賠償,正名是「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英文叫Traffic Accident Victims Assistance Scheme (或簡稱TAVA),由社會福利署發出。這個計劃的宗旨,是為道路交通意外受害人士或遺屬提供經濟援助。 坊間又

  5. 2020年5月14日 · 點樣申請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不論過失傷亡賠償)?. 交通意外後受傷,除了身體狀況,醫療開支及收入損失帶來的經濟壓力更是令傷者的負擔百上加斤。.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坊間稱為 “車手獎”)便可能能夠提供更及時的幫助。. 交通意外 ...

  6. 僱員補償條例》就僱員因工受傷制定一個不論過失及毋須供款的僱員補償制度。 該條例的主要條文包括 : 適用範圍 僱員因工及在僱用期間遭遇意外而致受傷,或患上《僱員補償條例》所指定的職業病,僱主有責任支付補

  7. 社會福利署的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 (TAVA,俗稱不論過失賠償,或車手獎),旨在向交通意外受害人或其受養人 (如受害人死亡)迅速提供經濟援助。 此計劃無須考慮受惠人的經濟狀況﹐或有關交通意外是因誰人的過失而造成。 援助金按受害人的傷亡情況支付。 交通意外的傷者可以同時申請不論過失賠償,以及向疏忽的司機及其保險公司進行民事索償。 不論過失賠償的計法由社署制定,但通常會比民事索償可得的賠償為少。 而在民事索償取得賠償後,傷者需要將不論過失賠償退還給社署。 詳情請查閱 社會福利署網頁 。 真實案例 (1) 刑事案件當事人 Mr. Cheung. 審訊期間成功推翻警署認罪口供,審訊後無罪釋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