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儘管飛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T-7M是中國一枚真正工程意義上的火箭讓中國的火箭研究人員對火箭的設計製造和試驗技術有了初步認識。 [13] [14] 雖然蘇聯自1957年開始對中國的導彈事業提供了大量幫助,但隨着緊接而來的 中蘇關係惡化 的加深,1960年7月16日蘇聯宣佈撤回所有在華專家,中止了包括導彈事業方面在內的所有對華合作。 儘管如此中國的導彈事業依舊在自力更生精神的堅持下取得了重大進展。 不到兩個月後的9月10日,酒泉發射基地第一次由中國發射人員發射了採用國產燃料的蘇制P-2導彈 [9] 。

  2. 2022年12月14日 · KEITH BRADSHER. 2022年12月14日. 位於中國西北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攝於2021年。 自1986年鄧小平啟動863計劃以來,中國的太空計劃已取得顯著進展。 863是一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載人航天器。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3. 2003年10月15日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乃至整個 中國歷史 上參與規模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協調面最廣國家重大工程 [3] [4] ,工程成功實施使中國自2003年起成為繼 前蘇聯 / 俄羅斯 和 美國 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太空飛行能力國家,並逐步進化至 艙外活動 、太空會合對接和 太空站 建造與營運。 自1999年 神舟一號 發射至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完成30次重大飛行任務,全部取得成功,並保持着 太空人 零傷亡記錄。 目前,中國現役所有第一、二批共16名太空人皆已全部進入過太空,作為「三步走」收官之作 天宮空間站 已於2022年底完成三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並於2023年轉入常態化營運模式,國際合作項目載荷也將陸續進入太空站開展實驗 [5] [6] [7] 。

  4. 2023年1月19日 · 2023中國航天焦點1:太空站常態化運營 進行兩次載人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月19日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介紹接下來中國航天重點任務。 2022年,中國太空站完成在軌建設。 2023年,太空站轉入常態化營運,三艙以T字型長期飛行,在軌太空人將維護和升級太空站設備,持續進行科學、材料 、技術實驗。 中國太空站於2022年完成在軌建設,進入常態化營運階段。 圖為2022年11月,神舟十四、十五號乘組6位太空人實現在軌輪換。 (網上圖片) 載人飛船任務將保持高密度發射狀態,保持每半年發射一艘頻率。 按照規劃,今年將發射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並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運輸生活物資和試驗設備。

    • 研製歷程
    • 發動機研製進展

    過去的傳統構型

    由於可回收火箭的發展,長征九號新構型經歷了推倒重來的步驟,據悉在2011年左右,本來長征九號已完成深度論證,計劃於2033年前後首飛。當時規劃其芯級箭體直徑10公尺級、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5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44噸,與美國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運力相近,故而對於中國未來的航天事業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根據長征三號總設計師透露,長征九號火箭長度可達114公尺,起飛推力6000噸級,能把150噸的航空器送入太空。 截至2016年,長征9號當時的設計仍為三級火箭,第一級核心直徑為10公尺,使用一組四台發動機。基礎型號有四個直徑達 5 公尺的液體燃料助推器,近地軌道有效載荷能力 140,000 公斤;長征9號A有兩個額外的助推器,近地軌道有效載荷能力 100,000 公斤;長征9號B則只僅具有 10 公尺直徑的核心級和 50,000 公斤的近地軌道有效載荷能力。長征九號的預期有效載荷能力屬於超重型運載火箭級別,研製計劃於2021年獲中國政府正式批准。2021年2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嫦娥五號...

    2021年,發表全新設計

    2021年6月24日,長征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在香港大學發表題為「長征火箭與中國航天」的演講,公開了有關長征九號的重大更新。長征九號的最初設計名為第11號版本(2011年),但已被名為第21號版本的新設計取代。 新設計具有許多變化,包括一級火箭直徑由9.5公尺增至10.6 公尺、總高度由103公尺增至108公尺、質量由4137噸降至4,122噸。第一階段將使用16台YF-135液氧煤油發動機,每台推力超過300噸;第二、三級將使用120噸氫氧發動機,其中第二級裝有4台,第三級裝有1台。所有油箱改為通用艙壁設計,並不具有外部助推器。近地軌道的有效載荷能力從140噸增加到150噸,而地月轉移有效載荷增加到 53 噸。龍樂豪指出,截至發佈時,新版本仍在審核中。 有觀點認為之所以改為全新設計,是考慮到更有利於重複使用火箭第一級,其設計思路也更接近SpaceX星艦,而老設計則對應美國的土星五號與太空發射系統。

    2022年:可回收登月的探索

    2022年4月23日,龍樂豪又公開了長征九號的新設計。第22號版本具有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無側面助推器,第二級和第三級由120噸氫氧發動機提供動力,與第21號版本非常相似。然而,第一級和第二級核心直徑增加至11公尺,第三級直徑為7.5公尺。總長度增加至111公尺,質量為4122噸。第一級裝有26台20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代替之前設計的YF-135發動機提供動力。近地軌道的有效載荷能力為150噸,地月轉移有效載荷增為50噸。 2022年10月期間,龍樂豪再次繼續提供了長征九號的新設計細節。新版本的第一級和第二級的直徑變回10.6公尺,第三級的直徑變為與第一級和第二級一樣,總長度增加為114公尺,第一級動力改為24台24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近地軌道的有效載荷能力為100-160噸,地月轉移有效載荷增為35-53噸。

    2019年3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宣布長征九號火箭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3月5日,500噸級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全工況半系統試車取得成功。此次試驗為引擎除推力裝置外,組件配套完整的系統試車,也是該型引擎首次全工況試車。試車啟動、轉級、變工況與關機過程工作平穩,驗證了引擎設計、製造和試驗方案,為下一步進行引擎整機試車等研製工作奠定基礎。
    2021年7月28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京),重型運載火箭220噸級補燃循環氫氧引擎完成首台工程樣機生產。
    2021年8月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在武漢完成了中國首件直徑9.5公尺貯箱箱底圓環的組合焊接。
    2021年9月23日,220噸級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成功進行了首次半系統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2021年12月10日和12月17日,六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進行了25噸級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首台推力室擠壓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5. 2022年2月3日 · 中國公司打造超高速載人飛行器雄心勃勃計劃受到媒體關注。 中國官方媒體說,中國正努力在「臨近空間」飛行技術中取得突破。 在北京太空飛行公司「凌空天行」計劃建造一種借助火箭推動升入太空,在太空以3.5馬赫,即每小時4300公里速度飛行載人飛行器。 該公司這種能夠重覆使用太空飛機借助火箭推力升空,和馬斯克Space...

  6. 2022年2月17日 · 長征-6A中型運載火箭是中國研發的第一款固液混合燃料的火箭本來計劃在2020年首飛但首飛時間被推遲到了今年高通量通信衛星中國今年已經成功進行過兩次發射包括1月17日用長征-2D運載火箭發射的試驗13號衛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說那是一顆太空環境偵測和相關技術試驗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