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3日 ·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約存在於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大禹治水即為夏朝流傳最廣的傳說但因關於夏朝的歷史記載有限加上考古發掘迄今仍未出土能充分證明與夏朝有關的文物因此學界對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疑。 新華社報道指,夏文化探索是整個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研究中至為關鍵的重大學術研究課題。 到目前為止,圍繞夏文化,學術界在田野考古和理論研究等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 國家文物局稱,「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項目的設立,正是為了給全面復原和構建夏王朝的誕生背景、社會歷史、文明成就、政治結構、國家體系等提供科學支撐,為解決夏文化在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乃至中國古代文化多元一體化總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準確清晰的答案。

  2. 2021年3月17日 · 解謎關鍵竟是遠古神秘玉器「牙璋」. 撰文:塗柏鏗. 出版: 2021-03-17 20:03 更新:2021-03-23 10:53. 16. 作為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始終因為文獻記載的闕如而撲朔迷離近代時更因疑古思潮的風行而屢遭質疑存在的真實性。. 即便是當今已被判定為 ...

  3. 2020年11月28日 · 中國. 藝文中國. 【圖片故事探秘中國歷史上首個朝代 河南公布多項考古新發現. 撰文:宋朗. 出版: 2020-11-28 11:00 更新:2020-11-28 11:00. 中國考古. 歷史. 搶先表達. 中国河南境內多個遺址近日公布了多項考古新發現,新華社報道稱這幾項發現都與夏文化和中原文明形成發展相關。

    • 仰韶遺址─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起點
    • 殷墟─將中國信史提前到商朝
    • 殷墟考古成果(點圖放大)
    • 二里頭遺址─爭議最大的遺址
    • 南海一號是中國水下考古的里程碑(點圖放大)

    1921年4月,瑞典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到河南省澠池縣的仰韶村考察,認定當地有大規模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存。同年10月至12月,安特生與袁復禮等人在當地進行了系統的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陶器、骨器及石製工具等,其中發現的彩陶表面紅色,表裡磨光,器表有幾何紋、繩紋等各種彩繪,因而初稱為「彩陶文化」,其後該類考古學文化稱為「仰韶文化」。 仰韶遺址是中國第一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而且安特生等人的發掘工作更揭開了中國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內地因此將1921年視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起點。「仰韶文化」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名稱,相關發現證明了中國存在著非常發達且富有特色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使當時所謂的「中國無石器時代」理論不攻自破,強烈衝擊了「中華文明...

    殷墟位於河南安陽市,以殷都區小屯村為中心。1928年,中央研究院首次對殷墟進行發掘,至1937年共發掘15次。發現了宮殿區、王陵區等重要遺跡,出土了大批遺物。1950年起至90年代,考古人員長期對殷墟進行發掘,其中武官村大墓和婦好墓的發掘以及小屯南地甲骨的出土格外受到關注。 一般認為殷墟為盤庚遷殷至紂王亡國期間的商王朝都城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14世紀~前11世紀。這一都邑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提供了十分難得的第一手材料。

    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殷墟的發現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法國漢學權威伯希和(Paul Pelliot)於1935年訪問殷墟的發掘現場,接著在1937年於哈佛大學的演講中說,殷墟考古一舉將中國信史向前推進一千年,又指殷墟發掘是當時全東亞學術界最重要的成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殷墟還是最早由中國學術機構自行組織的科學發掘地點。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村,於1959年開始發掘。遺址的年代約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00年,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學者將以二里頭遺址為典型的考古學文化命名為 「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出土了眾多「中國之最」,包括最早的雙輪車轍;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國家級祭祀遺跡和祭祀區域;最早的青銅器製造作坊;最早的青銅禮器群、玉質禮器群等。 二里頭遺址的測定年代接近夏代紀年,遺址又分布在傳說中的夏人活動範圍內,不少學者認為該遺址是夏代的都城遺址。不過由於古史文獻的描述與考古實物之間無法完全對應,且缺少一項如殷墟甲骨般的實物證據作為連接...

    由於當地海域水下能見度幾乎為零,採用傳統的水下考古方法將文物一件件打撈出水,在抽泥過程中會對文物造成破壞,並損失很多珍貴的文物考古信息,於是專家在2007年對南海一號採用「整體打撈」的方案,即將沉船、文物與其周圍海水、泥沙按照原狀一次性吊浮起運,然後遷移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其後考古工作者按照模擬埋藏環境保護法方案,以田野考古方式發掘水下沉船遺址。至2019年,南海一號船艙內貨物清理完畢,文物總數超過18萬件(套),包括各類金、銀、銅、鉛、錫等金屬器,竹木漆器、玻璃器及人類骨骼、礦石標本、動植物遺存等,其中尤以鐵器、瓷器為大宗。 「整體打撈」南海一號在世界考古史上成為首創,2019年時工作人員對船艙內部清理完成,發現了船底沒有因為整體打撈受到破壞,確定整體打撈方案是成功的。北京大學考古...

  4. 3 天前 · 參觀後「(對清朝)了解多少少,沒那麼混亂」,又認為是次參觀有助了解中國歷史的朝代 順序和相關事跡,以及古代人所需要的用品。該校林文昌老師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品與古代畫作能引起學生了解歷史的興趣,「原來以前的 ...

  5. 1 天前 · 當中「史學聚賢:博物館、敦煌與商周講座系列」第三場活動於5月20日下午順利舉行,並由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林永昌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持「商王武丁的一天:認識先秦中國文化的豐富性 」講座,與現場兩間學校逾260名師生。. 林永昌為香港中文大學 ...

  6. 2024年3月20日 · 放在更長曆史長河中看不管政治制度如何具體變化但自秦王朝以來有一個政治傳統和文化傳統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建立一個統一的王朝和一個強大的中央朱元璋廢止宰相制也是基於這樣的初心另據歷史學家葛劍雄的統計從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到1911年清朝結束中國統一」(即基本恢復前朝疆域且保持中原地區相對太平的時間不過950年佔這一歷史階段的45%而分裂時間則佔55%可見維持大一統國家並不容易。 要求統一,便要中央集權,也即一個強大的中央,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需要。 這一點,即便帝制被終結,發生了李鴻章所謂「三千年大變局」,也同樣適用。 1896年8月29日,在美國前國務卿惠特尼的宅邸,李鴻章向克利夫蘭總統遞交中國皇帝的國書。 1896年8月29日《哈珀斯周刊》插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