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5日 · 美國《富比世》雜誌報導,美國投資人已減弱對中國投資熱情,出現多年首見的淨撤資潮,有分析認為,美國撤資會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老百姓將要過苦日子。. (法新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領導人緊縮對政治和經濟的控制,導致外資從 ...

  2. 2023年8月22日 · 中國的經濟危機是「散發型、多點觸發的,滲透於各方面的,不僅限於經濟某層面」。 他補充,中國的危機是一個逐漸累積,並與社會聯動的過程,比較像是溫水煮青蛙。 在此過程中,政府解決了某些問題,但又累積更大問題,直到觸及臨界點,危機才會以一種顯性的形式出現。 他指出,因此危機一旦爆發,將不會只是經濟危機,「一定是經濟和社會複合型、系統性危機,是經濟、社會和人們價值觀的整體崩潰」。 他說,中國的經濟危機還處於發展中,目前只是「發酵階段」,距離總爆發還有一段長時間,端視中國政府對迫切問題的解決程度而定,目前首要的是解除房地產與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他警告,中國經濟的困局將加劇中國國內的緊張態勢,為緩解國內壓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尋求對抗性的對外路線,以轉嫁危機。

  3. 2022年10月24日 · 中國的一系列關鍵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好壞參半。 儘管疫情限制和房地產市場下滑,但中國的GDP在7到9月年成長3.9%,經濟增長速度快於預期的3.4%,而工業活動也有所改善,僅零售銷售依舊疲軟。 瑞銀外匯策略師 Ken Cheung 表示,穩健的GDP數據突顯了上海封城後的反彈勢頭,但零售業疲軟表明新冠限制仍在對消費和增長造成壓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據《彭博》報導,隨著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結束,習近平開啟第3任期,將迎來中國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週一(24日)人民幣兌美元一度下跌0.7%至7.2782,逼近.

  4. 2023年8月30日 · 習近平日益集權 瑞士媒體:中國經濟面臨沉重損失. 瑞士《新蘇黎世報》近日發表評論指出,今年以來有關中國經濟形勢的壞消息接踵而至,看好中國經濟的聲音突然消減了許多,並將所有問題歸咎於習近平日益集權的傾向。. (本報合成圖). 〔編譯盧 ...

  5. 2023年8月16日 ·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10大問題分別為:房地產泡沫、債務堆積如山、通縮、人口問題、美國制裁、投資人逃離、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政府治理、缺乏信任、居高不下的青年人失業率。 在談到中國政府時,文章指出:「在這個危機時刻,專制政權的弊端正在顯現,尤其是習近平的決策完全不可預測。 正如他在疫情期間,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全面封鎖突然轉向全面取消所有(封鎖)措施一樣,他在其他方面的行為也反覆無常。 文章認為,有希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是,(中國)進行根本性的結構改革,從引入法治原則以確保財產權,到削減規劃部門的權力,再到放鬆金融監管,將越來越稀缺的資本轉移到最能有效利用的地方。

  6. 2024年3月9日 · 中國糟糕的經濟表現,本質上危及自身的國家安全和政治目標。 報導指出,儘管蔡英文當選總統時明確要求減少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但她的努力在第一任期內收效甚微。 事實上,2020年中國佔台灣整體出口的比例達到歷史最高水準43.9%。 然而,即使此後沒有大規模的政府干預,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也大幅下降。 令人驚訝的是,台灣要歸功於中國不斷萎縮的經濟,而不是政府主導的貿易多元化努力,例如新南向政策,或北京的經濟制裁,理論上這兩點會導致兩岸貿易消失。 在陳水扁總統(2000-2008年)的領導下,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依賴度從2000年的24.4%上升到2008年的39.0%。 在蔡英文的前任馬英九總統(2008-2016年)領導下,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依賴度從2000年的24.4%上升到39%。

  7. 2023年8月12日 · 關注美中競爭的專家說,中國的經濟困境已引發外界擔憂,北京當局可能藉機在台海生事,來轉移民眾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政權處理經濟問題的不滿。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