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30日 ·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往往在中國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風向標意義。 通常而言,中共每五年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來進行換屆工作,其中緊隨全國代表大會而召開的一中全會負責黨中央人事換屆,次年初的二中全會負責商討和推薦國家機構的人事,三中全會則主要因應新一屆領導層面臨的內外形勢作出重大決定,多數時候都是與改革發展相關的「綱領性文件」。 舉例而言,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落實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被外界廣泛視為9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中國經濟構築「四梁八柱」。

  2. 2024年5月17日 · 1978年12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VCG) 不同的是,二十屆三中全會同時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意在讓中國探索出一條既不走蘇聯老路、又不滑向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 二十大報告在歷代領導層探索的基礎上將中國式現代化豐富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這是非常宏大和艱鉅的目標,任重道遠。 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大型經濟體實現二十大報告定義的中國式現代化內容。 中國能創造發展奇蹟嗎? 目前尚難以斷言,但這無疑是令人嚮往的目標,要付出非凡的努力。

  3. 2018年12月17日 · 改革開放自 1978 年迄今,相對於鄧、江、胡主政階段,中共政治體製到了習近平時代,大概有三個特徵,這三點也讓改革開放在此階段出現了轉折。 第一個變化是從集體領導到個人領導。 從人事上來看,自然看到他整肅政敵貪官、提拔親信舊屬,在組織領導方面習近平也做了些調整,例如從小組治國到現在的委員會治國。 在軍委方面,軍權集中,廢除四個總部,新設 15 個直屬機構直隸軍委,軍委又強調主席負責制,終歸到個人領導。 諸如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也是一個集權的表徵。 又像習近平也由原本的主持工作報告,到現在變成其餘人等向他述職。 在結構上變成個人領導的結果,可能讓未來的總書記承襲一個相對集權的體制,這就十分有別於鄧小平時代立下的集體領導。 因為文革、毛澤東集權殷鑑,鄧小平於是立下集體領導,以避免錯誤。

  4. 2024年4月30日 ·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會作出重大決定,多數時候與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問題相關。 比如,十二屆三中全會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梁八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3年習近平曾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除了1984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是在十二大的兩年後召開之外,歷屆三中全會都是在每屆全國黨代會的次年召開。

  5. 2024年5月7日 · 畢竟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會做出重大決定,多數時候與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問題相關。 比如,十二屆三中全會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梁八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3年習近平曾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會議公報。 (資料圖片/新華社)

  6. 2021年9月17日 · 第一個階段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94年十四大正式建立「社會化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階段的核心是掃清各種理論、意識形態及政治障礙,確立中國經濟發展走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徑與方向。

  7. 2021年6月1日 · 經濟方面,作為改革開放元年,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開始實施一系列以經濟為主的改革措施,可總結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成為中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後,更旋即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改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此後並強調「四個現代化」。 胡耀邦也連續主持制定了對推動農村改革有重大指導意義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概括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提法,瓦解破壞農村生產力的人民公社體制。 至1984年底,農村人民公社制度已實際上不復存在。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成為中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胡耀邦也晉身最高領導層。 圖為1981年9月,鄧(左)、胡(右)二人在解放軍華北大演習閲兵主席台上。 (資料圖片/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