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5日 · 撰文:兔主席. 出版: 2021-09-15 18:00 更新:2021-11-17 10:59. 內地大V任意以網名「兔主席」在修例風波期間點評香港局勢爆紅,本系列文章轉載自tuzhuxi微信公眾號。. 許多人視以為理所當然的底層邏輯. 許多企業界、投資界及知識界的朋友對當下的政治政策 ...

  2. 2024年3月17日 · 撰文:陸一. 出版: 2024-03-17 13:30 更新:2024-03-17 13:30. 2024年兩會召開中共二十大換領導班子之後由李強帶領的新政府帶來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而今屆兩會最受關注的話題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中國是2023年的輸家」、「中國是反全球化的輸家」、「中國是貿易戰的輸家」……這是《華爾街日報》在2023年歲末報道中國時用的句式。 此外,「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停滯的十年』」、「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這些雜音也不絕於耳。 當然,西方媒體將中國定義為「loser」,這不是一個新聞,而是西方媒體多年來的慣用伎倆,同「中國崩潰論」、「中國經濟登頂論」如出一轍。

  3. 2023年6月8日 ·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繼續下滑,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0.6%。 此外,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升至20.4%,創2018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點。 中國青年一代被寄予厚望,但隨著時代的劇烈變化,青年一代也面臨諸多困境。 (資料圖片) 不同於部分人士對統計數據的擔憂,霍啟文強調自己對於中國的發展「一直都非常有信心」。 他指出,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幾乎沒有跌過,一直都是高速增長,這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但總不可能這樣持續高速發展,在全球經濟陷入低迷,我們經濟增速也開始放緩。

  4. 2023年5月22日 · 首先讓我們回溯到25年前經濟學人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中國的預測1998年10月24日,《經濟學人在題為中國會是下一個嗎? 》的頭版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增長是否正在放緩,甚至陷入停頓? ……是的。 」然後,它又提出一個問題:「由此產生的失業是否會引發政治動盪,或者領導層之間的權力鬥爭? ……是的。 事實上,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基本穩定,並沒有因為失業導致政治動盪,更不用說「權力鬥爭」了。 4年後的2002年6月15日,《經濟學人》推出題為《喘不上氣的中國龍》特別增刊。 它就中國得出結論:「中國的經濟仍然主要依賴國內的增長引擎,而這些引擎正逐漸衰退。 過去5年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規模的政府支出。 因此,政府債務正在快速上升。

  5. 2021年6月8日 · 1992年至2001年是中共百年歷史中一個重要的轉型階段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提速時期。 政治方面,中共未跟從東歐各國的時代潮流推動西方選舉制改革,而是在主要集中於改善治理能力的同時,持續探索協商制、民意代表制及民主集中制; 經濟方面中共持續將工業化完善產業體系提高國民實際收入作為目標非公經濟發展壯大在那段講求實幹的時期為適應市場經濟潮流趨勢經濟體制改革被放在優先位置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也被重構中共從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的革命黨逐漸向實用主義為特徵的執政黨蛻變。 這種態度也為後來數十年的經濟奇跡打下基礎。 九十年代初,《解放日報》使用筆名「皇甫平」刊發一系列評論,提出要解放思想和大膽改革。 (中國改革開放數據庫) 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

  6. 2024年3月7日 · 撰文:陸一. 出版: 2024-03-07 13:00 更新:2024-03-07 13:00. 2024年兩會召開中共二十大換領導班子之後由李強帶領的新政府帶來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而今屆兩會最受關注的話題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中國是2023年的輸家」、「中國是反全球化的輸家」、「中國是貿易戰的輸家」……這是《華爾街日報》在2023年歲末報道中國時用的句式。 此外,「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停滯的十年』」、「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這些雜音也不絕於耳。 當然,西方媒體將中國定義為「loser」,這不是一個新聞,而是西方媒體多年來的慣用伎倆,同「中國崩潰論」、「中國經濟登頂論」如出一轍。

  7. 2022年10月2日 · (香港01) 要解釋中國經濟現象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建設基於中國實踐經驗之上的中國經濟學針對中國問題提出中國命題給出中國方案。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學界就如何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諸多討論,政府也推出了很多相關措施。 近來的討論趨於激烈自上至下各方面都在努力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經濟學家的診斷還是有關部門的解決方案,都需要直面中國經濟的現實問題,但在這些方面,形勢同樣不樂觀。 道理很簡單,一旦對問題的診斷出現錯誤,並且開出了錯誤的藥方,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惡化問題。 西方命題和西方方案 無法解決中國問題.

  1. 相關搜尋

    中國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