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3日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提醒新冠轉陰後為調理黃金45天臨牀上很多新冠病人痰不清若處理不好會誘發百日咳長新冠症狀因此調理期首要養肺解決相關症狀如清痰),避免再着涼多休息不要急進做劇烈運動

  2. 2021年1月18日 ·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腸道缺乏調節免疫力的益菌令病情更嚴重即使患者康復亦未能改善腸道失衡容易出現長新冠」(即後遺症),而調查顯示本港八成康復者持續出現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認為全面治療方案須包括增加患者腸道益菌有助病人紓緩病情及康復。 18:38報道:峰華邨曉峰樓1213室以下13號單位需撤離.

  3. 2022年7月2日 · 愈來愈多人關注長新冠」(long Covid或稱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稱部分新冠康復者會出現咳嗽帶痰的徵狀長者和小朋友尤其要注意。 林冠傑提供「浙貝茯苓瓜蔞仁薏米湯」湯水食譜,南北杏可潤燥潤腸及化痰;茯苓、蔞仁、浙貝和淮山均有潤腸化痰的作用;陳皮加南北杏則能開胸化痰。 此湯建議餐前飲用,飲用後大便可能會增多,令痰隨之排出,因有陳皮、淮山和炒扁豆做底,未會致腹瀉。 浙貝茯苓瓜蔞仁薏米湯. 材料: 南北杏 各3錢. 陳皮 3錢. 浙貝 1兩. 茯苓 6錢. 淮山 6錢. 生熟薏米 各5錢. 炒扁豆 1兩. 瓜蔞仁 5錢. 瘦肉 2兩. 蜜棗 3粒. 水 8碗. 製法: 1. 所有材料洗淨。

  4. 2024年5月7日 · 明報專訊新冠患者及時服用新冠口服藥可減重症和死亡風險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證實輝瑞口服藥Paxlovid有助減低患者心血管和呼吸道後遺症風險包括鬱血性心衰竭以及急性後post acute死亡風險即在檢測陽性21天後離世

  5. 2023年1月6日 · 林冠傑指出中醫認為一定要清痰否則會痰瘀互结」,甚至形成腫瘤或者產生大量伏痰造成肺部後遺症例如經常咳嗽慢性支氣炎肺花。 甘草羅漢果水. 症狀 :咽喉乾痛、聲沙。 材料: 大片甘草3-4片、羅漢果一個、草果一粒。 製法: 大羅漢果切碎6塊或小羅漢果切碎4塊,草果剪碎,所有材料焗水半小時。 功效: 此食譜可當水飲,喝時含在口中慢慢吞,有助紓緩喉嚨痛。 中醫提醒:確診手尾長 轉陰要調理. 林冠傑指出,臨牀發現很多患者由陽轉陰後仍持續有痰、咳嗽、疲乏、換氣不足。 患者本身的疾病,例如慢性胃炎、頭痛、蕁麻疹(風癩),可能會誘發,甚至加重病情。 林冠傑提醒,確診轉陰不等於不需要調理,可諮詢註冊中醫調養身體,改善長新冠,避免容易復陽。 紓緩新冠症狀 實用資訊:

  6. 2020年5月26日 · 明報專訊本港昨天沒有新增新型冠狀病毒個案累計有1030名確診及疑似患者康復出院。 醫管局於4月底已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康復者可免費去到7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覆診,一個月約有60人次求診。 其中大埔區診所的求診者在出院後仍失去味覺嗅覺,經內服中藥及兩次覆診後,患者認為味覺嗅覺恢復至八九成;診所亦會提供針灸,有助健脾益肺及恢復味覺等。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7. 2020年11月30日 ·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康復者面對不同後遺症常見是睡眠質素差氣喘神疲乏力及咳嗽部分人亦有腸胃徵狀如胃脹便秘等又或者味覺及嗅覺減退部分徵狀持續逾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