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敗血病、關節炎、腦膜炎

      • 林緯遜指,乙型鏈球菌「ST283」可感染人體不同部位,嚴重病徵包括敗血病、關節炎、腦膜炎,而心臟、肺部、皮膚亦有可能受影響,免疫系統較差者,如長者、慢性病患者等更易變重症。
      www.hk01.com/社會新聞/691429/乙型鏈球菌-一文看清病徵-感染途徑-專家警告死亡率可高達30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11月4日 · 乙型鏈球菌即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種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非運動性球菌細菌。 乙型鏈球菌通常存在於人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蟲類動物以及魚類體內。 其中一種乙型鏈球菌為基因序列型283(ST283),是較具致病性的菌株之一,並在健康的成年人或較少病患的人士中引起侵入性疾病。 有報告指出侵入性乙型鏈球菌(ST283)存在於淡水魚中,特別是養殖魚。 在東南亞國家,據報流行率介乎12.5% 至 100%。 2015年,新加坡曾經發生多宗與進食淡水魚生有關的乙型鏈球菌(ST283)感染個案,涉及146人。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爆發與食用生淡水魚有密切關係,因此新加坡由 2015 年 12 月起禁止使用生的淡水魚作菜。

  3. 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乙型鏈球菌並不是性病它如何感染新生兒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 在香港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感染可分為早或晚發性。 早發性的感染: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數小時內,症狀包括: 呼吸道出現問題,心率和血壓不穩定. 腸道和腎臟出現問題. 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和腦膜炎. 晚發性的感染: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一周或幾個月內. 常見的症狀是腦膜炎. 新生兒的晚發性感染不及早發性的常見。 我如何知道是否有乙型鏈球菌?

  4. 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乙型鏈球菌並不是性病。 感染途徑. 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 母嬰傳播. 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 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 在香港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 處理或進食未經烹煮的淡水魚. 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者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可能會令人受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指 ST283 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存在於淡水魚中,特別是養殖魚。 2015年,新加坡曾經發生多宗與進食淡水魚生有關的 ST283 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當時涉及146人。

  5.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症狀.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可引起的併發症. 乙型鏈球菌患者曾接觸淡水魚鯇魚及吃生滾魚片粥. 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貼士. 本港爆發侵入性乙型鏈球菌 (又稱b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由2021年9月至10月28日累積接獲92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住院個案至少有7人死亡。 當中49宗個案患者的檢測結果,與他們曾到訪街市 (或臨時鮮魚批發市場)的環境及魚類樣本的基因排序相同、即屬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 (ST283),顯示為感染源頭相同,屬於群組性爆發。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症狀.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大約2至4成健康成人的腸道及泌尿道都帶有乙型鏈球菌,但長者或抵抗力較弱人士,則可以引發侵入性感染個案,導致下列併發症或嚴重疾病。

  6. 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並沒有任何病徵,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乙型鏈球菌並不是性病它如何感染新生兒? 有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兒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引起的嚴重發病和死亡率約5-10%。 在香港的新生兒乙型鏈球菌早期感染率為0.1%,感染可分為早或晚發性。 早發性的感染 : .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數小時內,症狀包括: - 呼吸道出現問題,心率和血壓不穩定. - 腸道和腎臟出現問題. - 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和腦膜炎. 晚發性的感染 : . 一般發生在嬰兒出生後一周或幾個月內. - 常見的症狀是腦膜炎. 新生兒的晚發性感染不及早發性的常見。 我如何知道是否有乙型鏈球菌?

  7. 2021年10月4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月四日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中心近日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上月有51名住院病人經檢測後證實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較過去三年 一九至二 二一年八月錄得每月介乎九至26宗個案有所增加。 該些人士涉及25男、26女,年齡介乎一個月大至96歲。 發言人表示:「參考文獻,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母嬰傳播,另外亦有文獻報告與進食或不當處理含菌的食物有關。 市民如有不適,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中心正繼續跟進上述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以確定相關可能感染源頭。 要預防疾病,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 • 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 • 避免進食生的海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