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肇中 (英語: Samuel C. C. Ting ,1936年1月27日 — ),男,祖籍 中国 山东 日照 ,生於 美國 密歇根州 安娜堡 , 美籍華裔 實驗物理学家 , 中央研究院 、 美国科学院 院士及 中國科學院 外籍院士,現任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教授 ,曾获得197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 他曾發現一種新的 次原子粒子 ,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 J粒子 ”。 生平. 入學之前.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国 密歇根州 的 安娜堡 ,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 中國 ,不過當他父母在 美國 進行學術訪問的時候,他提早出生,因為這個小意外,丁肇中具有 美國公民 的身分。 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父母回國。

  2. 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 密歇根州 安阿伯城,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54] [57] 丁肇中早年在大陆上学 [30],1948年,随父母去往台湾 [27]。 1956年,进入 密歇根大学 学习 [30],1959年,以物理学和数学双学位大学毕业。 之后,由理论物理转向实验物理,并先后于1960年、1962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28] [30]。 1963年,前往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 1964年,任教于 哥伦比亚大学 。 1965年,发现 反氘核 ,并确证量子电动力学。 1967年起,任教于 麻省理工学院 [28] [30]。 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

  3. 丁肇中 (英語: Samuel C. C. Ting ,1936年1月27日 — ),男,祖籍 中國 山東 日照 ,生於 美國 密西根州 安娜堡 , 美籍華裔 實驗物理學家 , 中央研究院 、 美國科學院 院士及 中國科學院 外籍院士,現任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 教授 ,曾獲得1976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 他曾發現一種新的 次原子粒子 ,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 J粒子 」。 生平 [ 編輯] 入學之前 [ 編輯]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國 密西根州 的 安娜堡 ,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 中國 ,不過當他父母在 美國 進行學術訪問的時候,他提早出生,因為這個小意外,丁肇中具有 美國公民 的身分。 在出生的兩個月後,丁肇中隨父母回國。

  4. 2024年5月22日 · 丁肇中 (英语: Samuel C. C. Ting ,1936年1月27日 — ),男,祖籍 中国 山东 日照 ,生于 美国 密歇根州 安娜堡 , 美籍华裔 实验物理学家 , 中央研究院 、 美国科学院 院士及 中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现任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教授 ,曾获得197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 他曾发现一种新的 亚原子粒子 ,并把那种新粒子命名为“ J粒子 ”。 生平 [ 编辑] 入学之前 [ 编辑]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国 密歇根州 的 安娜堡 ,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 中国 ,不过当他父母在 美国 进行学术访问的时候,他提早出生了,因为这个小意外,丁肇中具有了 美国公民 的身份。 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父母回国。

  5. 2023年5月29日 · 2023-05-29 06:53. 科学湃 > 字号.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43:24) 2023年5月16日到5月23日一周的时间里87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从北京到广州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高能论坛到大湾区科学论坛活动安排虽不算密集但舟车劳顿于他的年龄来说仍称得上是一次考验上周,《面对面栏目赴广州专访丁肇中先生。 采访前,我们了解到两个信息,一个是他将在采访结束后马上出发,前往中微子实验室去考察,另一个是他在整个行程中,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里和远在瑞士的团队通电话,讨论正在进行的实验。 实验是干什么的? 有什么用? 丁肇中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这意味着,能和他讨论专业问题,或者仅仅向他提出专业问题的人都是极少数的。 记者: 有没有人问您实验是干什么的?

  6. 2023年5月29日 · 在物理学界金字塔尖的人物中人人皆知丁肇中是坚定的实验主义者实验既是他的基本价值观也是方法论他自述目前为止一共做了五个重要的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被归为两类第一种是探索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第二种是寻找宇宙的起源横跨最微观和最宏观。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电子的半径。 1965年丁肇中刚结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博士后工作回到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讲师。 此时,他只有29岁,还是个非常年轻而“无名”的物理学家,但他想要挑战权威。 根据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但1964年,美国哈佛和康奈尔大学的两个团队,通过实验得出一个意外结果:电子半径为10-13~10-14厘米,也就是说,电子是有体积的,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

  7. 丁肇中是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為現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也讓他獲得 1976 年的 諾貝爾物理獎 。 丁肇中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 歷經數十年實驗物理的研究之路,他用一次次的實驗結果打破原本的理論認知,為物理學開創了新的道路。 丁肇中如何從 J 粒子的發現,走到最前沿研究宇宙射線,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未知? 中研院「研之有物」梳理記錄丁肇中 2022 年在院內物理研究所的演講內容,介紹他在物理學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科學家的體悟。 丁肇中院士 2022 年 12 月在中研院物理所演講,題目為「我所經歷的現代物理和我的體會」。 圖|中研院物理所. 「 實驗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如果沒有實驗的證明,是沒有意義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