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日 · 保險不同,他認為保險規劃運用更接近他想要達成的財富傳承及節稅目標。 因此每次到各家銀行逛了一圈之後,他都會回過頭詢問我相關的保險問題,並請我提供意見,以期找到符合他家族需求的險種,其中當然包括短年儲蓄險。

  2. 2020年6月1日 · 目前民眾在申報所得稅時每人每年可列舉的人身保險費扣除額為2萬4,000元若能將扣除額提高相信將有助於民眾提升保險保障之意願而當民眾的保障增加對已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來說社會成本的支出就會降低甚至也能夠針對民眾在年金險長照險等在抗老風險上的支出額外增列一些扣除額進而促進民眾更加重視保障型商品以及幫助民眾更正面來面對風險。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4期.

  3. 2020年5月1日 · 2020 年 5 月 1 日. 0. 1557. 儘管主管機關調整壽險死亡保障門檻淡化保險的儲蓄功能但社會大眾對於儲蓄型商品的需求和消費行為一直都在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行銷上對於客戶儲蓄資金該如何應用背後的真實需求需要保險業務人員挖掘並規劃人壽保險時間金錢合約. 掌握5大概念需求讓客戶需求促進成交. :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3期.

  4. 2024年4月1日 · 富邦人壽富台通訊處處經理劉延倫指出,在40~50歲的人生階段中,普遍可以看見2種生命樣態:其一,有子女的正要籌措高等教育的學費,而且還需贍養父母,照顧老人家健康起居,2種責任不可謂不大,正是被稱為三明治族的世代;而部分民眾也會選擇在此時,選擇配置第2間房或更換住宅,從而為房貸繼續努力。 其二,單身貴族的夥伴們,確立了不會因為伴侶而改變生活,以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打造了個性化的宅邸,花了不少積蓄,也為了房貸在職場持續付出。 而人們在50~60歲的生命階段中,除了上一輩的父母日漸年邁,可能出現醫療和長期照護的需求,下一輩的子女也可能因為婚姻需求,亟需自己的金援。 然而,自己逐漸衰老的身體狀況,還能支持多久? 「收入是否足夠支應子女和父母的需求? 退休金累積足夠了嗎?

  5. 2020年6月1日 · 2020 年 6 月 1 日. 1487. 0. 從過去到現在大眾早已養成儲蓄不浪費的習慣錢也偏好用在看得到摸得著的地方同時也影響了對保險的觀念因為偏好而產生了儲蓄險這個平易近人一目瞭然的商品因為偏好而有了保本」、「還本的商品特性也因為偏好,「保障這個待風險發生才得以彰顯平時卻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價值往往被人們忽略。 隨著儲蓄險的轉型,為臺灣保險業帶來了新氣象: 保險商品的設計將更重視保障本質;業務人員將更注重消費者的需求; 而民眾的保險觀念也將得以更正確、更全面。 從儲蓄險轉型看民眾保險觀念. 從儲蓄險銷售,看消費者理財3迷思.

  6. 2019年10月1日 ·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在2019國際龍獎IDA年會IFOF國際金融前瞻論壇中指出,目前壽險業面臨的變革有以下4個:1.經濟成長遲緩,長期低利率;2.保險監理及會計準則趨嚴;3.金融科技浪潮衝擊;4.高齡化人口結構變遷。 其中,經濟成長遲緩,長期低利率可總結出3大現象: 現象1,根據IHS Markit與IMF估計,未來全球先進經濟體成長將遲緩。 其中以美元、歐元區、日本等區域尤為明顯;大陸二 一九年之成長率,也是自九 年代以來,成長最遲緩的時期,過去成長8%的榮景不再出現,逐漸走入新常態(見表一、表二)。 現象2,各國皆採寬鬆利率政策。

  7. 2024年1月1日 · 因應接軌新制調整商品結構及投資策略執行資產負債管理策略. 2023年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使客戶將目光轉向其他高利定存商品對於銀保商品如投資型保險與儲蓄險造成排擠效應導致銀保通路明顯萎縮此外在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後對於投資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