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色旗又称 五族共和 旗,是 中华民国 建国之初 北洋政府 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 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 汉族 、 满族 、 蒙古族 、 回族 、 藏族 ,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而此五色也是 五行 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也有说法,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同时也代表仁、义、礼、智、信 五德 ;还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1]1928年12月29日 国民政府 形式统一中国后彻底被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取代。 中文名. 中华民国国旗. 外文名. Five-colored Flag. 别 名. 五色旗、 五族共和 旗. 作 者. 赵凤昌. 类 别

  2. 五色旗 是 中華民國 成立之初執政的 南京臨時政府 和 北洋政府 所採用的 国旗 ,旗面按顺序为 红 、 黄 、 蓝 、 白 、 黑 的五色横条 [1] ,比例为5:8 [2] 。 红 、 黄 、 蓝 、 白 、 黑 取自中國傳統 五方色 ,順應 以五為定數 的歷史文化習慣。 五色同時亦代表 汉 、 满 、 蒙 、 回 、 藏 五族共和 [2] 。 历史. 1911年11月上海南京路悬挂的五色旗. 中華民國元年月份牌,上有五色旗. 提议. 五色旗最早于1906年冬 同盟會 本部讨论《革命方略》和国旗草案时被提出 [3] 。

  3. 五色旗以红、、蓝、白、黑5色横长方条自上而下排列,代表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也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同盟会中部总会和东南立宪派骨干人物宋教仁、陈其美、程德全、庄蕴宽、赵凤昌等是五色旗的主要推手,其中有“民国产婆”之称的赵凤昌便是旗帜的设计者。 色彩温和的五色旗的诞生以及被各方面迅速认同,标志着辛亥革命期间的旗帜从紊乱走向有序——起初诸旗并举,白旗之外,以青天白日旗、铁血旗应用范围较广,此后便是五色旗独领风骚——这也意味着推行“种族革命”、以“关内十八省”为畛域等观点被扬弃,而争取版图完整、和平建国的“五族共和”理念渐占上风。

  4. 五色旗又稱 五族共和 旗,是 中華民國 建國之初北洋政府時期使用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橫條,比例為5:8。 紅、黃、藍、白、黑五色分別表示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選用的五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象徵著這五族共和。 而此五色也是 五行 學說代表五方的顏色;也有說法,五色旗取自鳳凰五色,同時也代表仁、義、禮、智、信 五德 ;還有人認為,其與傳統五行概念對應的5種色彩還涵蓋了方位上的東西南北中。 1928年12月29日國民政府北伐後完全被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取代。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中華民國國旗. 外文名 :Five-colored Flag. 別稱 :五色旗、 五族共和 旗. 設計者 : 趙鳳昌. 類別 :國旗. 代表 :漢、滿、蒙、回、藏.

  5. 五色旗 是 中華民國 成立之初執政的 南京臨時政府 和 北洋政府 所採用的 國旗 ,旗面按順序為 紅 、 黃 、 藍 、 白 、 黑 的五色橫條 [1] ,比例為5:8 [2] 。 紅 、 黃 、 藍 、 白 、 黑 取自中國傳統 五方色 ,順應 以五為定數 的歷史文化習慣。 五色同時亦代表 漢 、 滿 、 蒙 、 回 、 藏 五族共和 [2] 。 歷史 [ 編輯] 1911年11月上海南京路懸掛的五色旗. 中華民國元年月份牌,上有五色旗. 提議 [ 編輯] 五色旗最早於1906年冬 同盟會 本部討論《革命方略》和國旗草案時被提出 [3] 。

  6. 2023年4月18日 · 五色旗(五族共和旗),是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建国之初执政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所采用的国旗,也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 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

  7. 外观. 此条目页介绍的是任何五种颜色所组成的 旗帜 。. 关于越南的一种传统旗帜,请见“ 五行旗 ”。. 关于 中华民国 曾使用的五色国旗,请见“ 五色旗 (中华民国) ”。. 关于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宫庙的作法器具,请见“ 五营旗 ”。. ,请协助 或在 针对议题 ...

  8.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五色旗》(館藏編號82-00291),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所採用的國旗,旗面按紅、黃、藍、白、黑色的順序,由上而下排列五橫條。. 特別選用了五個民族傳統.

  9. 2018年9月28日 · 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力倡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北洋水师的军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也多用此旗。 为争取袁世凯倒戈革命政府,五色旗被选为了临时国旗。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旗作为临时国旗。 同时通过的还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 民国二年,青天白日满地红被定为海军旗。 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 5月4日,由南京迁北京的临时参议院召开第一次会议,"国旗案"被再次提出。 由于临时政府建立时"前南京参议院议决用五色旗者,因各省几乎一致,故从多数",至5月10日,"议长用五色旗为国旗之意询众议员,众议员全体起立表决,拍掌欢呼民国万岁",五色旗获得全票通过。

  10. 满洲国国旗是以1928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旗(五色旗)为基础,于1932年作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