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危疾保是保險產品中較為複雜的一種,因為涉及危疾種類眾多,保險公司亦一般會設下等候期等多個條款,如果你不幸有病史,或BMI值屬於過重或肥胖,可能都會影響核保。 Sun Life永明最新宣布推出3款危疾保險.

  2. 2023年12月30日 ·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但Perkins則更加直接,他表示,工作就是在用生命活力交換金錢。

  3. 2023年4月25日 · 1. 在子女年輕時就把財產給予他們. 如果有子女,「零遺產計劃」中應該考慮幾多歲把財產分給他們,及分配多少,並且確保在子女們最需要的時間給予他們。 當自己年齡漸長,子女也會變老,例如自己80多歲時,子女已經50歲或60歲,可能已經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們自己也可能已經累積到一定財產,這個時候再給予他們一大筆遺產,意義沒有那麼大。 根據書中引述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任何收入人群,將財產傳承給下一代人大多數會選擇在繼承人60歲左右。 事實上,一個人從贈予禮物中獲得快樂最多的是在3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將金錢轉化為愉快體驗的能力會減弱,這也是所謂的「金錢效用」。 書中提到,將錢贈予子女最佳的時間是在他們25歲至35歲之間,太遲無法產生大影響,太早容易浪費錢。

  4. 2020年11月17日 · 「今日理財筆記」精選以下3篇文章,click入嚟睇睇,有用記得與朋友分享。 1. 【訂立遺囑】訂立「平安紙」有何重要性? 如何確保遺產有效承傳? 擔心去世之後的財產分配問題? 未訂立遺囑,遺產又會點分配? 等資深律師為你拆解疑問啦! 2. 【iBond 2020】銀行、券商iBond退款優惠一覽 有間提供0.9厘港元定存(工銀亞洲、信銀國際、陸香港等) 唔少銀行同券商都推出iBond退款優惠,睇吓邊間最抵啦! 3. 「Frozen夢幻特展」香港站登陸將軍澳 VR光影互動區置身冰雪世界(立即睇片) 「Let It Go~Let It Go~」Frozen夢幻特展登陸香港啦,想同Elsa、Anna打卡就唔好錯過啦! 撰文:hket小編. 人人都需要理財,未必人人都識得理財。

  5. 2019年9月12日 · 不少父母會為年幼子女投保危疾產品,但子女未有工作能力,如負責賺錢的爸爸媽媽不幸身故,危疾產品的保費誰來繳付呢? 因此,市面上不少危疾保險產品,如安盛「愛護同行危疾保障(加強版)」、友邦「加裕智倍保2」、英國保誠「尊尚危疾加倍保」,都加設免繳保費保障──若作為保單持有人的父母身故,未成年的子女可豁免繳交保費,並繼續享有危疾保障,詳情見下表: 3款危疾保險產品的親屬保障. 保險公司為產品加入不同元素,增加吸引力,我們可以如何衡量各個元素的價值呢? 免繳保費保障儼如在保單中加添了定期人壽的元素,假如保單持有人身故,便可利用定期人壽的賠償額,來繳付危疾保險餘下的保費。 那麼,定期人壽保險的價值如何呢? 假設受保人為35歲男性,保障額50萬元,較便宜的定期人壽計劃年保費約500元至600元。

  6. 2024年5月15日 · 如果沒有收到報稅表,應否主動向稅局查詢? 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2024年踏入5月,又來到報稅的季節。 稅務局於2024年5月2日已陸續發出約244萬份報稅表,包括約67萬份電子及約177萬份紙本報稅表。 兩種報稅形式的遞交安排分別如下: 填寫紙本表格的 一般納稅人 ,須於發出日期的 1個月 內(6月3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 填寫紙本表格、 經營獨資業務 的人士,則須於 3個月 內(8月2日或之前)遞交; 以上兩類人士如果利用「 稅務易 」網上平台的電子報稅表報稅,限期則 自動延長1個月 ,即由報稅表發出日期起2個月(或4個月)內遞交便可. 報稅主要涉及薪俸稅、利得稅及個人入息課税等稅項的申報。 本網整合 7大報稅應注意事項 ,各位讀者在著手填寫之前,可以閱讀本文,了解相關細節。

  7.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 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 ,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 50出頭正值壯年,已累積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分析認知能力未開始衰退,可以作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領導上述研究的澳洲經濟學家Rafal Chomik表示隨着年齡增長,大家似乎更能夠依賴過去的經驗、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和直覺來判斷哪些理財產品和策略更可取。 但年輕人難度必定要撞板損失慘重才會「學精」? 財務顧問經常教育人生階段各異的客戶,如何提防金錢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