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港大招聘網頁所示,校方多個高層職位正公開招聘,涉及4個「副校長級」和3個「院長級」職務,包括首副、行政及財務副校長、副校長(大學拓展)和副校長(教學);建築學院、文學院、牙醫學院的院長。

    •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移民素質優秀
    • 愈來愈多非本地出生的香港居民
    • 避免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分化和對立

    還有,過去所做的調查和研究,對象主要是拿單程證來港定居的新移民,但除這些新移民外,入境處其實每年還發出數萬個簽證,准許一些按照其他途徑申請在港居留的人士,其中最為市民熟悉的,是按照「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居港的移民:2019年,這類人士有16,446人,因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的數字減至9093人,下跌44.7%,但比對拿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的跌幅(74%),不算太多了;可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不但數目方面是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部分,從人口素質的角度看,他們更有提升香港整體人口素質的作用。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包括優才)」開始後,每年約有1萬多人獲准居港。另有一項為人忽略的居港計劃,是入境處根據「一般就業政策」發出的居港簽證。2019年,透過「一般就業政策」獲准居港的人士共41,289人,另有他...

    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顯示,香港居民中有約四成並非在香港出生。在其他國家,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只佔少數。香港的人口結構十分特殊,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本地出生的居民才首次超越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這種情况看來不久會逆轉,即是非本地出生的人口將再次超越本地出生的人口。香港從來就是移民社會,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並非新鮮的事,但非在港出生的居民多了,香港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香港社會將出現怎麼的景象? 第二,新移民對香港的發展將有什麼影響?這是政府制訂人口政策時重要的考量。筆者的同事葉兆輝教授講過:「政府無人口政策可言,無主動檢視過人口發展,完全是『等運到』。」(見《明報》2021年2月19日港聞版)港英時代,政府緊張的,是防止大量中國居民非法進入香港,避免他們成為香港的負擔,對待新移民的態度是讓他們...

    政府有沒有人口政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沒有積極的政策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無可否認,回歸初期來港的新移民,多屬基層家庭,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十分殷切,也難免受到社會歧視,一些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更容易成為被排斥的對象。筆者講過,近年新移民的素質已有所提升,但就算他們的經濟條件有改善,在文化、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看來與本地居民仍有距離;新移民一旦成為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部分,新移民與本地居民會否出現分化和對立?特別當香港有眾多撕裂社會的政治和社會議題時,政府若處理不當,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在價值觀念、文化和背景上的差異,會否造成社會更大的震盪? 還有,新移民多了,誰才是真正的「香港人」?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會變成怎麼一回事?以後再談。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2. 2023年8月16日 · 政府統計處今年2月公布,2022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33.32萬,是2016年以來最低,惟昨日公布去年底人口修訂數字為747.26萬,較去年底臨時數字多出13.94萬人。

  3. 6 天前 · 張翔感謝對方由2022年起領導社科院,並為大學作貢獻,為確保社科院領導層可順利過渡,校方將全球招聘下一任院長,適時公布詳情。 文鳴專注的學術範疇包括人口健康研究、城市社會學、家庭社會學、兒童發展和移民研究。

  4. 2020年9月9日 · 根據統計處《香港人口推算2020–2069》資料,由2019年年中至2941年年中,推算人口平均每年增長0.4%;惟之後因人口老化,加上出生人數減少,料至2069年年中,人口平均每年下跌0.3%,香港整體人口較現時減少16萬。 撇除女性外籍家庭傭工人口,生育率料由2019年每千名女性相對1051個活產嬰兒,跌至2069年的1010個。 統計處推算,長者人口將由現時的132萬(佔總人口18.4%),增至2069年的258萬(38.4%),且長者人口超過250萬的情況維持最少30年;同期15歲以下人口將由12.2%跌至7.6%。

  5. 2022年1月28日 · 老有所用——長者就業挑戰與機遇(文:陳加才). 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和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從經濟角度來說,勞動力老齡化會令社會整體生產力下降,影響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 不過這些影響可通過(1)提高整體勞動人口數目;(2)長者群體 ...

  6. 2023年9月15日 · 政府採用的策略是,僅向有經濟需要的市民提供金錢援助,及提供收費便宜的醫護服務。 展望未來,相信就算人口持續老化,政府都不會改變現行策略,只會在退休保障方面,鼓勵那些拿了強積金的退休人士購買年金;而醫護照顧方面,能夠做的是擴大公私營醫療協作範圍,藉此減低市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比例,及恒常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使用,藉此減少長者對住院照顧的需求。 公私營醫護協作 前景不樂觀. 以上應對人口老化的策略,市民可以知道的是,現有「居家安老」政策不會改變,雖然服務不足,惟現行模式將持續下去。 不過這也意味,隨着老年人口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亦將愈來愈沉重。 以退休生活保障為例,現有約70萬長者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佔長者人口約4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