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日 · 第一個要關注的是議題」 ,如:二代健保、勞退、國民年金、退休金,抑或是長期照顧、外幣保單人民幣投資、未來投資展望、團隊領導等, 思考客戶需要什麼,並該從哪一個方向切入? 如果壽險顧問選擇的經營對象是既有客戶,這是最好的,因為與客戶之間本來就有一些熟識,可以直接與其接觸,先想好要談的議題並確定後,就可以開始訓練自己的表達方式,或找到團隊中適合當講師的人選並與其合作。 但如果並非既有客戶,就必須先透過影響力中心找出聯絡窗口,等到關鍵人物打過招呼之後,隨即對窗口進行第一次拜訪; 是否能成功,窗口主要是看壽險顧問能夠為公司提供什麼服務? 能夠為公司創造什麼價值? 這是因為大部分公司的教育訓練,都是以工作與專業相關的訓練為主,對於企業講座或業外訓練的幫助與成效為何存有質疑。

  2. 2020年12月1日 · 公平待客有幾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需要完成:第一,在行銷商品的時候,業務端的同仁必須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而且要為消費者提供銷售前、中、後期明確的資訊;第二,業務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必須先充分瞭解與分析客戶的需求,避免銷售不適合的商品給客戶;第三,業務人員必須確保自己提供給客戶的建議都是高品質的建議,因此提供任何資訊都必須相當審慎;第四,遇到糾紛或是申訴事件,必須以公平的方式處理;第五,消費者所有涉及隱私部分的資訊都必須得到確保;第六,保險業者的所有作為都必須符合消費者合理的期待。 公平待客原則確實聽起來較為抽象,但可視為一種文化的建立,業務人員應該時刻將公平待客原則當作自己工作上及行為上的準則。 上行下效,建立機制.

  3. 2022年7月1日 · 2022 年 7 月 1 日. 494. 0. 企業經營常會面臨兩難抉擇:要關注大事,還是重視細節? 決策要明快果決,還是審慎思考? 要眾議,還是獨斷? 用人要信任,還是懷疑? 要相信性善,還是性惡? 要親力親為,還是放手授權? 團隊要內升內訓,還是挖角外求? 工作上要強調管理,還是經營? 類似的考驗不勝枚舉,主管常要在兩者擇一,如果選擇正確,組織經營順利成功,如果錯誤則萬劫不復。 這些兩難抉擇,有些是位於光譜的2個極端,如進取或保守,如明快或審慎,如信任或懷疑,如關注大事或細節……這兩者之間明確是對立的,絕對不可相容,選擇其一對另一個是絕對的否定,其背後的邏輯思考是南轅北轍,不可能並存。 這種光譜的2個極端,對主管而言,常依個性的差異、信仰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決定。

  4. 2017年2月5日 · ★保險行銷集團董事長. 數位浪潮不僅對臺灣、全球都帶來巨大衝擊與改變,據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白皮書》即可知道發展金融科技是各家保險公司的當務之急。 據悉,高達90%的傳統保險業者認為,在未來五年內,某些業務會被金融科技取代;也有高達48%的傳統業者擔憂20%的業務將會被獨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所取代。 借鑑歷史、展望未來。 所有的科技演進,都代表著人類生活品質、效率、文明的提升,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如有ATM提款機以後,銀行的臨櫃功能就有部分被取代,連帶地產生銀行據點、行員人數減少的現象;而Pepper等機器人的出現,也取代了某一些簡易型、定型事物的工作,而背後所代表的同樣是科技與文明。 保險從業人員究竟會不會被科技取代?

  5.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6. 2019年7月1日 · 1544. 0. 根據主計處統計,20~29歲的年輕人有300萬人, 差不多是臺灣一個直轄市的人數, 這一群臺灣未來的主人翁正面臨低薪時代與困境, 才剛出社會的他們,為什麼一定要買保險? 這其實攸關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當這群九 後年輕客戶對業務人員說「我沒有錢買保險」, 業務人員除了轉身離開,是否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新世代年輕人在承擔責任前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業務人員更應該積極開拓年輕市場, 用專業的保險規劃,許諾年輕人一個希望的未來! 掌握300萬人的保險市場,瞭解九 後保險意識. 詹禕齡:年輕人需要保險,因為他們沒有承擔風險的條件. 簡金地:讓保險在年輕人心中留下存在感. 陳銘清:提升自己在年輕客戶心中的「CP值」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3期.

  7. 2020年11月1日 · 2292. 在夢想的道路上,田正旭花了16年時間成立了第1個通訊處,直至今日已成立9個通訊處。 「我這麼平凡都做得到,你也一定做得到。 」他以自身為例,勉勵業務人員以企業家思維落實保險事業經營,達成自己的夢想藍圖。 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把保險事業做得獨樹一幟,經營得像企業家一樣。 如果你認為保險很重要,且認同保額代表著對國家、社會、客戶的奉獻與照顧,那經營保險事業絕對要有著不一樣的思維。 在田正旭的團隊中,1年賣出去的保額約有60億元,換算下來即是10年600億元的壽險保額,這樣的數字對客戶的貢獻絕對是不言而喻的。 保險事業的人才培育組織發展. 在臺灣,保險已有超過70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的發展中,「人才培育、組織發展」一直是所有保險公司事業經營的著重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