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不過造化弄人,這樣傑作卻被埋沒長達200年之久,直到50年前才重新被世人所發掘。 1961年才由捷克音樂學者蒲爾克特(Oldřich Pulkert)從布拉格國立博物館(Prague National Museum)中發現樂譜手抄拷貝版。 之後,科隆海頓研究所學術主任費達透過樂譜紙上浮水印判斷,這的確是可信度極高手抄譜,並進一步確認就是海頓所寫。 1962年5月19號在布拉格之春音樂節,進行了這首作品重新發現後首演,由大提琴家米洛斯山多(Miloš Sádlo)主奏,馬克拉斯(Sir Charles Mackerras)指揮捷克斯洛伐克廣播交響樂團協奏,造成極大轟動,後續各地大提琴家爭相演出這首傑作。

  2. 當時在科登宮廷裡有兩位古大提琴家(Viola da gamba)傅貝爾曼(Christian Ferdinand Abel)、李尼希克(Christian Bernhard Linike,同時也是此曲首演者),巴哈便以他們為對象,譜寫這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3. 2015年7月19日 · 大提琴旋律悠悠然,鋼琴則彈出美麗的琶音,支撐的是簡單的低音。 合奏的協調很出色。 「如歌的」(cantabile)大提琴聲部有如義大利歌劇的詠唱曲。

  4. 大提琴直接把音樂帶到第3部分,第1樂章急速的3連音符動機再度出現在長笛上,使用切分音的a小調第1主題,以及F大調大步伐的第2主題為中心,構成第3部分的奏鳴曲式。

  5. 弱奏提琴在 10 小節以上提琴持續低音上奏出活潑第 1 主題,這個主題咸認為是根據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民謠而來。 這主題動機可分為最初兩小節下降音動機,之後一小節急速上升音動機,第 4 個小節兩度上升音動機等 3 種(如下面譜例)。

  6. 哈农库特·尼可劳斯(Nicolaus Harnoncourt) 生于柏林,师事格吕默学习大提琴。1948——1951年就学于维也纳音乐学院,1951——1969年在維也納交响乐团任大提琴师,大学时期便立志古乐及古乐器研究,并在许多音乐会上演奏古大提琴

  7. 2021年10月10日 · 19 世紀,達維特把維塔利的作品改編成由小提琴與 持續低音演奏的作品,但後來的研究,卻認為原曲好像也不是 維塔利的 作品。 甚至於也有人覺得也許是 達維特把自己的 作品,假借 維塔利的名字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