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2. 2021年3月14日 · 首先,對所化機佈施財物,以此緣起能使他生起歡喜心,而樂於聽受你的教導,並且依言行持,由此成為堪能接受教化的法器。 其次,以愛語能遣除他的障礙,斷除他對法義的無知、邪知或疑惑,使其信解所說之法。 再次,以利行能讓他一心串習聞思所引生的定解,將他從不善業中拔出,而修持善法。 最後,自己以身作則,安住修道,讓他隨學自己修持,因此以同事能促使所化修行不退轉,直至究竟。 午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必須依靠四攝法來攝受眷屬徒眾: 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賢善方便,故攝徒眾,應須依此。 佛在《寶積經》、《妙臂請問經》等經中,宣說四攝法是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善妙方便,因此攝受弟子務必要依靠四攝法。

  3. 2021年2月7日 · 廣論消文302 302頁8行-303頁9行. 巳三 從根本觀點作出詳細解釋: 【處門廣釋者。. 若須安忍所生苦者,】. (問:)假如必須安然受苦,那麼這些痛苦是從何處而來,又應該怎樣忍受呢?. 【為當忍受由生苦,此分八處:】. (答: )所要忍受的痛苦是分為八種依處(即 ...

  4. 2020年3月25日 · 然將中三攝入意樂,更加加行攝為四相,謂事、意樂、加行、究竟,易於解釋,意趣無違。. 第一個殺生,《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說,任何一個業都有五個部分:事、想、欲樂、煩惱、究竟。. 五項當中的二、三、四項,也就是想、欲樂、煩惱,這些都是內心 ...

  5. 2020年11月13日 · 《弟子書》說:嬰兒剛來到人間時,沒有任何生存能力,是喝了以慈力授予的乳汁才得以存活,母親懷胎、生產、養育,如此辛勞的撫養我們長大,即使是最下等的人也不願捨棄她,何況是大乘道的佛子,有誰會捨棄母親呢? 又云:“由得誰腹而安住? 由誰悲慎而取此? 此母煩惱苦無依,最下眾生孰樂捨? 又說:在中有身飄泊無依時,是得到誰的腹部而安住呢? 呱呱墜地時,是誰慈悲、小心地把我抱在懷裏呢? 如今母親陷入在煩惱、痛苦,孤單地漂泊在生死大海中,沒有怙主、沒有依處,即使最下等的眾生,誰願意拋棄母親,只求自己解脫呢? “悲慎”是說,即使生產面臨死亡,母親仍以慈悲心不讓孩子受傷,處處注意自己的行為,即使孩子身上沾滿了不淨物,也抱在自己懷裏。 《無邊功德讚》云:“有情無明盲,意樂衰損慧,為父子承事,慈悲饒益我。

  6. 2020年11月3日 · 何緣者,初由見聞稀有神變生稀有想,念我當得如是菩提。 由第一緣發心:見聞稀有神變,即見到或聽到佛陀的稀有神通,以此為緣,生起稀有之想,心中常常憶念:願我當來獲得如是菩提。

  7. 2021年2月23日 · 應當發起種無飽足之相呢? 如《入行論》說: “ 菩薩對自己所作的善法,要像孩童盼望玩遊戲的樂趣那樣,極其熱愛,永無滿足。 ” 這是說,應當努力發起歡喜心,像孩童玩遊戲那樣,沒有滿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