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日 · 2021年9月2日星期四.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引非港人醫生 骨科醫學院:非常反感 批港府違承諾 憂專能否全權把關. 圖1之1 - 食衛局長陳肇始. 【明報專訊】港府就增加特別註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提出放寬至非港人專科醫生等修訂,骨科醫學院理事會表明對港府的新修訂「非常反感」,批港府突然擴至非永久居民是違反原先承諾,並關注專在新制下是否有完全把關權。 負責監察及評核專科醫生水平的專,前日回覆本報指需時了解政府最新倡議及進一步討論,昨截稿前未有回應,據知專15個專科學院將在明天(3日)開會。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2. 2021年8月27日 · 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公院內科骨科推「共同醫治」 穩定病人可自選私覆診. 圖1之1 - 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陳允健。 【明報專訊】管局為紓緩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及推廣基層醫療,最新引入「共同醫治模式」,讓病情穩定、覆診滿一年的內科、骨科病人,分流到私家普通科診所覆診。 患者可自由選擇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每年可獲最多12次資助門診服務額,每次診金連藥費只須50元。 局方預料,首階段會發出1000封邀請信予適合的病人,新界西聯網今起邀百人試行。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3. 2023年3月10日 · 【明報專訊】曾出席疫情記者會的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莊慧敏,涉與任職骨科醫生的丈夫在超市偷取海膽等逾1600元食物一案,昨在九龍城裁判法院續審。 辯方結案陳辭指出,兩名被告起初還「懵盛盛」,經過沉澱及翻看閉路電視後,才知道他們在分心下將 ...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4. 2022年7月13日 ·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34歲女子於2018年等候切除「朱古力瘤」手術期間注射抗生素,疑出現藥物敏感,心臟一度停頓及陷入昏迷,13天後不治,死因庭今(13日)續審。. 一名協助搶救的護士事後填寫牌板急救等記錄,惟 ...

  5. 2020年1月13日 · 即時文摘. 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求同存異:擺在香港中醫發展前面的五大議題(文:趙永佳、施德安) (09:00) 圖1之1. 在剛過去的12月,政府舉辦應對季節性流感記者會,食衛局長陳肇始呼籲西醫和中醫一起對抗流感,同時強調政府對中醫的支持。 食衛局顧問中醫師吳梓新也報告中醫在流感高峰期的角色,講解中醫如何對治外感病(流感)。 有中醫師在政府記者會上以官方代表身分發言,可見中醫作為一個醫療專業,得到了更多的公眾支持和認可。 另一方面,食衛局亦已設立中醫藥處以推動中醫藥發展,聘請中醫師加入部門擔任顧問,設立中醫醫院提供純中醫及中西醫協作服務,並成立中醫藥基金鼓勵中醫藥理論、實務、專業發展及大眾認知的研究,為香港中醫發展在臨牀實踐、科研和政策發展層面,創造了更多空間。

  6. 2022年4月21日 · 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 「新特首.新篇章? 」系列|李凱平:香港中醫藥發展3個基本策略 (09:00) 圖1之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4月3日記者會表示,早在2018年《施政報告》已把香港的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惟由於歷史因素,中醫發展受到法律制度上許多掣肘,離期望相差很遠,需拆牆鬆綁。 據政府文件顯示(註1及2),2019/20年度政府向管局撥款共699億元,其中1.47億元發展中醫服務、提供資助予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和毒理參考化驗室,佔整體撥款的0.21%,西醫則佔99.79%。 2020年初新冠病毒開始肆虐香港,相較內地,香港中醫的參與度一直偏低,今年1月爆發第五波疫情,到2月下旬,確診人數呈幾何式增長,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完全不勝負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