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8日 · 2019-09-18 pualcheung. 藥明生物(SEHK:2269) 兩年前上市挾著「星光熠熠」的投資者和醫藥板塊受市場熱捧的順風車,果然氣勢如虹,不負眾望,一年內由上市價20.6元衝到最高位98.5元超過4倍。 不過,藥明生物的估值長期高昂,即使去年醫藥行業備受打擊,一眾藥企股價幾乎全線腰斬,但藥明生物的市盈率竟仍達73倍,而反彈力度卻又是藥企之冠,到底這隻「貴股」為何有這種強勢? 獨特經營模式另眼相看. 藥明生物與其他大型藥股如 石藥集團(SEHK:1093) 和 中生製藥(SEHK:1177) 的經營模式很不同。 前者主要服務其他國際大型藥企,可說是代客研發新藥,後者則是自主研發新藥直接向市場銷售。

  2. 2020年7月7日 · 2020-07-07 Dennis Au. 疫情無阻創新藥時代,除了生物科技股受捧,受益於傳統藥企轉型創新,把研發外包給藥物發現服務(CRO)公司,以節省研發成本和時間,也帶動CRO行業跑贏大市。 當中,藥明生物 (SEHK:2269)和維亞生物 (SEHK:1873)年初以來已升逾50%,本文將探討兩公司的業務,從而判斷誰更值博。 藥明生物收取銷售分成. 藥明生物為內地最大的生物製劑服務供應商,服務涵蓋生物藥的全產業鏈,包括發現、開發、檢測和生產外包,公司在雙抗(被認為是治療癌症等疾病的下一代藥物,相比單抗更難開發)、ADC(新興高藥效生物藥,2019年美國FDA批准的14個新生物藥中有3個為ADC)、融合蛋白等領域提前佈局,擁有技術優勢。

    • 企業簡介
    • 行業風險與特性
    • 業務基礎不差
    • 圖2】按治療領域劃分的營業額
    • 中生製藥處增長期
    • 政策因素危與機
    • 投資策略

    中國生物製藥(中生製藥)是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究和開發的醫藥集團,業務覆蓋醫藥各種研發平台、智能化生產和強大銷售體系全產業鏈。 其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和化學藥,在腫瘤、肝病、心腦血管病、鎮痛、呼吸系統用藥、骨科疾病等多個極具潛力的治療領域處於優勢地位。 2018年由於收購北京泰德股構,在會計上產生特殊收益入賬,因此真正的盈利要有調整,若果調整相關因素,基本的盈利為28.4億人民幣。而2019年度則回到正常狀態。 另外,2020年「2送1」紅股,令到每股盈利的數字,過往的股價,都出現了變化。

    中生製藥就是從事研發與銷售各種藥物,而這類研發藥物的企業,都會有一些特性。首先是行業風險,成功的藥物當然可賺到高回報,但研發藥物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時間,最終更可能會失敗收場。若企業未能成功研發出藥物,或該藥物無法市場化,都會對企業造成不利的局面,因此這類研發藥物的企業,都存有一定風險。 另外,這類企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每年都會消耗大量現金,若果在研發中途已將現金耗盡,就會得不償失。因此,當投資者在選擇這類研發藥物企業投資時,就要有幾個要點。 首先是財務穩健,資金充裕,這可減低投資風險,另外就是宜選擇已有一定業務規模、已擁有現有產品,最好有多隻不同的成功產品,可減少集中風險,並且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的企業。因為研發所投入的資金是持續性,若企業本身已有成功的業務,能提供持續資金,就能避免資...

    中生製藥的業務基礎不差,藥品針對肝病、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等較為大路的疾病,藥物有一定市場。而中生製藥不少範疇都取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佈的生產質量管理(GMP)認證書,並擁有不少專利,當中所出產銷售的藥物有一定質素,加上品牌不差,不少藥物都有穩定的市場,整個業務不錯。

    若按治療領域劃分,肝病用藥就佔了三成多,是各範疇中最大,當中主要由保肝梅和抗肝炎病毒用藥兩大類構成,而當中藥物的品牌處中國領先水平。 在主要產品的銷售中,各產品都呈穩定增長,情況理想,。從上圖可見,中生製藥沒有過度集中在某一產品中,集中風險不大,因為太集中依靠某一隻藥,若果大環境改變,又或其他藥廠研發了其他更有效的藥,對其打擊就會很大,因此,中生製藥擁有多隻藥及多個範疇,是較穩健的模式。

    中生製藥的銷售網絡遍布全國,覆蓋全國90%以上醫院,專業銷售人員超過11,000人。 過往中生製藥有不錯增長,營業額保持快速上升,多種產品銷售理想,並帶動盈利保持增長。這亦是此類藥物企業的特性,若成功研發出有功效、能市場化的藥物,銷路往往會快速增長,帶動企業有理想回報。而中生製藥每年投放約營業額一成的資金作研發,可說是全中國相關企業最高的,可見這企業十分重視研發,重前景多過這刻的情況。 當然,投資者不是賭該企業的藥物成功與否,而是投資本身營運模式不錯的企業,即是該企業過往的藥物多數能取得市場認同,而這些藥物都能帶給企業盈利,並且有持續的現金流。 而企業會持續做研發,保持發展,但企業的命脈並非依靠這些新藥,亦不會依靠某一隻藥。而中生製藥的業務情況,就是擁多隻已成功藥物,業務保持增長,藥物都有一...

    政府醫改旨在促進醫藥供給升級、提升高治療價值產品的普及性,以及淘汰重複落後的產能,這一定會令行業進行整合,雖然有機會令行業的賺錢能力減弱,但大型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少。 未來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以及多項鼓勵創新、加快創新藥審評審批,以及新藥政策,會給中生製藥這類較有優勢的,重研發新藥的企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因此,對這企業雖然會有中短期的不利影響,但長遠來說,反而更加有利。

    綜合來說,中生製藥有不錯的營運與研發模式,並有一定的賺錢能力,而且旗下藥物有市場與質素,因此可說是不錯的企業,擁一定投資價值。 中生製藥產品已建立一定的市場,因此能帶來持續的生意,不止能減少企業風險,更有利於研發方面的持續發展,令中生製藥處於增長狀態。 不過,藥物行業不是完全向好的,中國藥物行業正處於競爭加劇以及加快整合的情況,加上之前較快的增長,都令行業進入增長放緩的時期。 這是中短期的情況,而在長遠而言,隨著醫改不斷推進、人民生活質素提升、人口老化、人們更關注健康等因素下,將帶動行業的增長,對這類較有優勢的企業,較為有利。 雖然這股有一定的增長潛力,但始終存有風險,所以投資者不宜將過多資金集中投資這股。 至於估值方面,此企業本質不錯,擁有一定的潛力,但存有的風險,之前醫藥股熱炒,因此之前...

  3. 2020年4月20日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在2005年出版,書中提出了六種理財方法,把每月收入放進六個「罐子」,分別為10%財富自由類別(Financial Freedom)、10%長期支出類別(Long Term Savings for Spending)、55%生活必要支出類別(Necessities)、10%玩樂費用類別(Play)、10%捐款類別(Tithing or Give)及5%教育基金類別(Education)。 適用在香港情況,假設職場新鮮人扣除強積金供款後月入15,000元,便會出現以下分佈: 「財富自由類別」助資產增值. 財富自由類別內的儲蓄能增加被動收入,所有的投資獲利要繼續在帳戶內滾大,不能揮霍。

  4. 2019年8月22日 · 1.淨利增速勝營收 開源節流兼備. 藥明不僅營利雙升,就增速而言,更是淨利勝於毛利,毛利又勝於營收。 截至今年 6月30日,藥明營收達到 16.07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 52.4%;毛利 6.71億元,同比增長61.8%;淨利 4.495億元,同比增長 80.1%。 可見集團穩固的成本控制和業務運作效率的提高。 亮麗業績亦是基於集團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成功贏得客戶信任。 期內,集團的綜合項目數增加到224個,同比增長 19.79%;臨床後期(III期)項目擴容至15個,同比大增 50%。 當中未完成服務訂單總額激增至 46.3億美元,未完成潛在里程碑訂單亦擴增至 28.94億美元。

  5. 2019年9月18日 · 2019-09-18 Edmund R. 環球經濟轉差,加上港府修訂 《逃犯條例》 引發的一連串運動已持續3個月,令訪港旅客人數放緩,市民消費意欲轉差。 香港7月份的零售銷售數據跌幅擴大,並已連跌6個月。 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首7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值下跌3.8%,總銷貨量跌4.4%。 中藥亦從2019年1月起下跌2%,在本地消費情緒疲軟下,今年迄今為止 同仁堂國藥 (SEHK:3613) 股價仍錄得升幅。 為什麼零售市場低迷同仁堂股價仍然保持相對穩定? 讓我們看看以下原因: 同仁堂國藥基本因素佳. Source: 2019中期業績報告. 集團2019上半年收入較上年增長8.3%,毛利較去年增長9.6%,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增長16.6%, 每股盈利 為港幣0.43元增長11.6%。

  6. 2019年9月4日 · 集團與海利生物的合資企業「藥明海德(WuXi Vaccines)」,與全球疫苗巨頭成功簽訂長達20年的生產合作意向書,合同金額預計超過30億美元,預計將於年內達成並在2022年貢獻可觀收入。 長線投資者應如何選擇? 三間企業都是業內龍頭,未來業務增長都能給予市場信心,實難分軒輊。 若真要挑選,筆者首選為石藥集團,但並非對其業務發展看高一線,而是喜歡石藥的財務報表更乾淨利落。 石藥的對子公司持有的股份權益大多近100%全資擁有,對長線投資者而言這較容易分析其基本面,集團對各業務的掌控力也較高;反之中生就多以聯營方式或非全資擁有子公司居多,風格趨於控股公司,在業績研究方面就比較複雜多變。 而藥明生物雖然業績勢不可擋,但卻屢屢遭大股東減持,令市場擔心大股東對企業前景並無信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