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俄烏衝突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攀升與疫情和供應瓶頸等因素疊 加導致通脹壓力持續高企,促使聯儲局加快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 美國貨幣政 策正常化次序是先行減少買債、繼而停止買債、溫和加息,最後才是縮表。 聯 儲局公布的點陣圖顯示,市場普遍預期今年會有七次以上的加息,甚至個別時 段可能加息0.5 厘,從而加快返回長期利率水平的步伐。 長期以來,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取向主要看國內經濟資料,完全不考慮 其國際溢出效應。 目前美國面臨嚴重的通脹壓力, PCE 上調到4.3%,未來兩 年通脹水平將顯著超過目標區間,核心通脹率亦呈現同樣的趨勢。 通脹長期上 行是加息的重要基礎。 市場亦擔心通脹與經濟停滯疊加,面臨滯脹的風險。

  2. 風險之三是地緣政治愈發緊張大國博弈之下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累積2022年2 月底俄 烏衝突以來全球能源與糧食供應鏈遭到破壞短期內俄烏衝突仍不見解決的曙光其對全球 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在2023年也將持續

  3. 作為小而開放度高的經濟體,香港通脹兼受歐美和中國內地影響,其基礎物資主要來自中國內地,面對輸入型通脹的衝擊程度弱於亞洲其他三小龍,故通脹大體保持穩健。 展望未來,中美通脹分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香港今年的通脹增幅會較2021年有所上升,全年通脹中樞或位於2-3%之間。 一、中美通脹出現分化. 面對新冠疫情,中美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抗疫政策和紓困措施。 美國貨幣財政雙寬鬆,推動着美國本輪通脹的持續走高;而得益於強力的抗疫措施,中國經濟在過去兩年狀況良好,通脹也較為平穩。 1、美國通脹持續走高. 自2021 年以來,美國通脹持續走高。 今年3 月,美國CPI 同比上升8.5% ,創下1981 年12 月以來最高水平,通脹率目前已連續6 個月超過6%,遠高於美聯儲設定的2% 的平均目標。

  4.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美實施一輪又一輪金融制裁,通過禁止使用SWIFT禁止開立同業清算帳戶禁止交易及凍結資產等林林種種的制裁措施,將佔俄羅斯金融資產八成以上主要商業銀行排斥在國際金融市場及美元支付體系之外美元作為主要國際支付貨幣,再次成為歐美打擊戰略對手的利器,而SWIFT亦受到操控,違背了設立伊始提倡的公平公正及非政治化初衷,介入國際紛爭,令不少國家對現行國際支付體系產生惶恐,也令美元及SWIFT的公信力受到質疑,各國不得不採取一些預防措施。 東南亞積極推進雙邊本幣結算LCS,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率先落地LCS 後,又與中國、日本等貿易夥伴啟動LCS合作機制。 2022 年印尼利用G20 主席國身份舉辦LCS論壇,呼籲將該機制向更廣泛地區複製,創造一個金融安全網。

  5. 在去年美國通脹問題初現時,美聯儲多次強調造成本 輪通脹上升的因素是暫時性的,但隨後屢超預期的通脹數據表明美聯儲對通脹 出現了誤判,最終導致市場預期改變,引發了更大的通脹。 2、中國通脹總體平穩 中國通脹總體保持平穩。 2021 年,面對全球流動性氾濫、供應鏈瓶頸約束和 國際大宗商品供需失衡的複雜環境,中國物價總體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 0.9%,低於全年 3% 左右的預期目標。 進入 2022 年,中國消費品和服務的供給較為充足,雖然疫情的反覆對通脹產生了一些影 響,但政府出台了多項政策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整體 供需情況仍基本處於均衡狀態。

  6.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註冊的持牌銀行。按資產及客戶存款計算,中國銀行(香港)是香港主要上市商業銀行集團之一,向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

  7. 業績介紹. 孫煜總裁: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歐美金融體系大幅震盪,銀行業經營環境依然嚴峻複雜。 中銀香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固穩”,堅守風險底線,緊抓內地和香港經濟復常,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人民幣國際化、RCEP等重大機遇,積極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實現財務指標持續改善,股東回報穩步提升。 上半年,中銀香港實現稅後溢利181 億港元,同比增長38.7%。 ROE同比上升2.4 個百分點至10.8% 。 總資本比率提升1.5個百分點至23%。 董事會宣佈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527 港元,同比增長17.9%。 我們努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滿足客戶全方位業務需求。 持續鞏固傳統優勢,住房按揭、銀團貸款、資金池等業務保持市場領先,託管及信託服務能力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