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83. 陰陽錯. 以人鬼愛情與流行的碟仙議題為主題,前後換了5位導演,最後成為導演林嶺東的出道作,票房飆高,捧紅新人倪淑君,也讓林嶺東邁向大導演之路。 1984. 開心鬼. 由黃百鳴和李麗珍等3位新少女演員(「開心少女組」)合演的逗趣鬼片。 黃百鳴從此由幕後走向幕前,這部成本僅港幣100萬元的小品電影,創造港幣千萬元票房佳績,後來拍了續集「開心鬼放暑假」。 1985. 何必有我. 描述智能障礙者在生活中實際遭遇的種種困境,是新藝城關懷弱勢之作,口碑極佳,票房也比預期亮麗。 鄭則仕自導自演,以「肥貓」一角拿下香港金像獎影帝,後來延伸出一系列「肥貓流浪記」電視劇。 1986. 英雄本色.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1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2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3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4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5
    • 嘻哈:生於紐約,長於窮困
    • L.A. Boyz橫空出世 舞出台灣嘻哈序曲
    • 第一把嘻哈之火:Breaking
    • 泡在唱片行裡的寂寞少年
    • 全面擴散 各立山頭的90年代
    • 留言板上的一小撮人 成為台灣嘻哈旗手
    • 已經長成台灣臉孔

    1970年代,嘻哈在美國紐約5個行政區最北端、滿是非裔與拉丁美洲移民聚集的布朗克斯區(Bronx)出現雛形。往前倒數10年,美國的60年代是一段被稱為黃金年代(Golden Age)的日子,二戰後經濟起飛,人們終於脫離戰爭陰影,酒足飯飽,所有東西都像是一幅畫。 但那只是白人的世界。當時美國種族主義高漲,有色人種在境內只算次等,皮膚不白,一輩子別想往上爬。進入70年代,中產階級糜爛,中下階層困苦,槍械、毒品等犯罪節節高升,欺騙和自利取代了愛與和平。美國身為世界老大,外交開銷龐大,對經濟造成了很大負擔,民生重挫,本來日子就難過的非裔和拉丁裔,更加往困頓裡去。 1975年紐約經濟瀕臨失速,社福開銷、民生規劃等經費減縮,政府無力管轄,貧窮與犯罪增生,原就充斥貧困移民的布朗克斯首當其衝,如果要說貧民窟...

    觀察現在的台灣樂壇,不論主流或是獨立音樂(indie),嘻哈音樂都遍地開花,但事情並不一直是這個樣子。以最大公約數來看,眾人大概能夠同意,那個改變的起始,來自兩個名字:MC HotDog,也有人就叫他熱狗,以及現在沒和熱狗一起混,但兄弟如舊的大支。 這兩人用嘻哈音樂在台灣樂壇掀起巨浪,浪頭不斷拍打在千禧年過後的音樂圈。十幾年過去,他們還站在炙熱的浪尖,後頭也熱呼呼的推著前浪。 至於台灣嘻哈的源頭,網路上資料很多,眾說紛紜,觀點各異。目前走在最前方的台灣嘻哈廠牌「顏社」創辦人張逸聖,人稱「迪拉」,對這件事也感興趣。2018年他匯聚目前台灣4個主要的嘻哈廠牌裡的故事辦展出書,還出了紀錄影像,稱作「嘻哈囝」,成了台灣嘻哈文化嘗試整理歷史的結晶。 把屬於台灣的嘻哈故事講出來,尋找嘻哈文化何時開始在台...

    《L.A. Boyz》的出現,是台灣嘻哈文化的第一把火,倪重華說,「嘻哈有四大元素,當時在做《L.A Boyz》燒起來的還不是音樂,而是舞蹈,那才是真正熱起來的。」90年代去舞廳跳舞已是見怪不怪,但《L.A. Boyz》跳的Breaking(霹靂舞)還是很怪,因為沒見過,人們被嚇傻了,《L.A. Boyz》因此紅了,他們的Breaking可能比他們更紅。 Breaking的名稱由來很有趣,美國嘻哈音樂雛形萌芽時,創始人DJ Kool Herc總在舞廳放著一大堆曲子的間奏(Break),舞池內跳舞的人因此被稱為Breaking Boy(BBoy)、Breaking Girl(BGirl),後來漸漸發展成一種舞風,名稱就叫Breaking。 倪重華說,那一集《五燈獎》他也有看,那三個男孩令他驚喜...

    先講遠一點,聊聊熱狗和大支在《顏社》嘻哈囝紀錄片裡,都提過90年代台北的一家唱片行:「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s)。 Tower Records於1960年由羅素.索羅門(Russell Solomon)在加州創立,並在80年代拓展版圖至全世界。它在1992年進入台灣,在台北西門町、東區頂好商場以及士林金雞廣場各開一家門市,暱稱為「西淘」、「東淘」以及「雞淘」。 在網路尚未普及、資訊難以取得的年代,「淘兒音樂城」對台灣樂迷是如同綠洲般的存在。嘻哈音樂90年代在西方早已風風火火,但台灣對此渾然不覺,直到有了「淘兒」,甘霖終於天降。 J. Wu絕對算是台灣第一代的嘻哈音樂編曲人,他說他的年少輕狂裡,很長一段時間都泡在「淘兒音樂城」,「因為以前沒有什麼資訊,我就是看到黑人CD,我就買...

    90年代末期,台灣的嘻哈文化在邁向千禧年前已累積了蠢蠢欲動的能量,蓄勢待發。豬頭皮(朱約信)1994年的那張專輯《豬頭皮的笑魁唸歌:我是神經病》,把饒舌音樂的概念融合了台語唸歌;羅百吉推出的專輯《Friday Night什麼世界》,電音和饒舌的交融,也帶出了嘻哈的味兒。 檯面下的嘻哈愛好者,也已經有頻繁的交流及活動。90年代西門町一家名叫杜比斯的服飾店,老闆DJ Chicano就相當努力的推廣著嘻哈文化。那家店聚集了一批同好,有現在已經成為愛情顧問的藝人張兆志、還有初代嘻哈音樂編曲人J. Wu等,他們玩DJ,跳街舞,也推廣西洋來的嘻哈樂。 千禧年前,嘻哈文化甚至已經能以地方派系來觀察,台北還有D.G.B(Da Ghetto Brotherz)、O.G.C(Original Gangstaz ...

    1998年,網路叢林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部落格留言板,《Master U》,架設者有兩個人,其中一人就是後來《參劈》的林老師,另一人是他同學,兩個高中生搞出了台灣嘻哈音樂的源頭之一。《Master U》出現後,聚集了一小撮人,「大概也就10幾個人,包括熱狗,包括大支。」這個留言版上,大家交流聽過的音樂,分享稀少難尋的嘻哈專輯。本來如同個體戶的嘻哈音樂愛好者,因此不再是一座座孤島。 2000年後,開始有如滾石唱片這類的主流唱片先鋒者,跳進地下嘻哈音樂社群這個淺灘撈取可塑之材。滾石唱片下的魔岩音樂於2000年成立大馬戲團音樂工作室,熱狗和大支都加入了,在此發行了台灣嘻哈音樂史上的頭幾張唱片,熱狗出了三張迷你專輯,《MC HotDog》、《犬》以及《哈狗幫》,而大支則發行了《舌粲蓮花》。大馬戲團還找來...

    台灣嘻哈文化的發展不到30年,已經走入華語音樂圈的主流,不論喜不喜愛,現代台灣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那快嘴饒舌。很多人都說,嘻哈歌詞寫的就是日常生活裡的細節,嘻哈音樂這條路在台灣從地下走到向陽之處,懷裡揣著的已不是紐約當時黑人的情懷,而是帶有獨特、屬於台灣土地色彩的模樣。 台灣嘻哈樂目前百家爭鳴,宛如進入了戰國時代,即使未來如何尚不可知,但這近30年的時間,都沒讓人失望。

  2. 2020年1月28日 · 身材高䠷、氣質出眾,有「最美麗主持人」稱號的白嘉莉活躍於民國60年代,紅極一時。 她在台視主持「歡樂週末」、「莫忘今宵」、「喜相逢」、「銀河璇宮」等綜藝節目,奠定王牌主持人地位。 另外,喜愛歌唱的她共出過5張專輯。 現在年輕一代可能不知道白嘉莉當年到底有多紅,18歲正式出道、29歲退出演藝圈的她僅用11年就攀上演藝生涯的巔峰。 紅透半邊天 主持費最高的藝人. 當年台視的「群星會」是紅遍大街小巷的音樂節目,電視台乘勝追擊,另闢新戰場「時代之歌」,邀請白嘉莉擔任主持人。 白嘉莉接受中央社專訪說,當時歌星上一次這種節目的酬勞是新台幣750元,而身為主持人的她,一集酬勞是6000元。 民國60年代基層公務員月薪大約1600元。 在電視台走紅後,身價跟著水漲船高,白嘉莉是台灣電視圈主持費最高的藝人。

  3. 2018年10月29日 · 2018/10/29. 文:魏紜鈴/攝影:吳家昇. 1972年出生的張哲生,憑臉書粉絲團經營個人品牌走紅,「懷舊達人」形象深植當代人心。 講究復古懷念惟醇,無論老少都在他樂於分享的精采作品中,宛如坐上時光機,重返消逝的過往,找回難忘的牽掛。 1988年時張哲生16歲,透過他的青春歲月視角,領略每位中生代皆經歷過的崢嶸歲月,從他年少的生活日常,察見當時風行話題… 「懷舊達人」張哲生的臉書粉絲頁,追蹤人數逾20萬人. 人心刻在日常,思想變在生活. 1988年到整個90年代,剛好是張哲生高中到大學的學生生涯。 當時念師大附中的他說,高中生對電視上正熱播的卡通「金剛戰神」、「超時空遊俠」、「霹靂貓」興趣沒那麼大了。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1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2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3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4
    • 六十年代當紅女星石燕5
  4. 6 天前 ·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28. 1949年,一百三十幾萬人因中國戰亂渡海來臺,當中有許多知識份子、文學人、藝術家,在《暗夜傳燈人 ...

  5. 2024年5月21日 · 上個世紀60年代,電視台陸續開播,新媒體、新科技進入民眾的生活,看似對傳統戲曲造成威脅,偏偏歌仔戲、布袋戲就能順勢進入電視台,而且 ...

  6. 2024年5月21日 · 從金鐘影帝拚到職人劇... 17歲才正式學戲,19歲成為楊麗花的入室弟子,... 期主題. 從電視唱到墓仔埔 林... 職涯演出超過100部戲,即使身上有病痛仍不忘傳... 記者在現場. 一場頒獎典禮之後. 第23屆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上,4名得主意外話起... 快門慢想. 南陽街小劇場. 30年教改,改不了南陽街的風貌,人來人去,只有... 文化熱炒. 此「春」非彼「春」 ... 現代人總說「黑粉也是粉」,若要這樣說,〈橫臥裸... 載入前期內容. 曾經是全民共同記憶,從大廟口轉進攝影棚,面對新媒體的挑戰,他們持續尋找無限可能。